内容概要:中国AI服务器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作为支撑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算力基础设施,其采用CPU+GPU/TPU/FPGA/ASIC等异构计算架构,具备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专为深度学习和大模型训练推理等计算密集型任务设计。在国家政策强力推动下,《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多项中央政策与地方配套措施相继出台,通过算力券补贴、智能算力中心建设等举措,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红利。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智能算力规模提升,算力供需矛盾凸显,带动AI服务器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2024年我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达560亿元,出货量达42.1万台,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跃升至630亿元,出货量达48.6万台。当前,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生态分化”格局,正迎来爆发式发展,液冷技术普及、国产化进程加速、算力基建延伸成为核心趋势,行业朝着绿色节能、自主可控、智能协同方向快速发展。
上市企业:浪潮信息(000977.SZ)、中兴通讯(000063.SZ)、联想控股(03396.HK)、中科曙光(603019.SH)、烽火通信(600498.SH)、英维克(002837.SZ)、胜宏科技(300476.SZ)
相关企业: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宁畅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安擎计算机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AI服务器、AI服务器行业发展政策、AI服务器行业产业链、AI服务器发展现状、AI服务器市场规模、AI服务器行业竞争格局、AI服务器发展趋势
一、AI服务器行业相关概述
AI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是专为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模型训练与推理等计算密集型任务设计的高性能服务器。与传统通用服务器不同,AI服务器采用异构计算架构,通常以CPU+加速芯片(如GPU、TPU、FPGA、ASIC等)为核心,具备更强的并行计算能力,适用于海量数据处理和高性能计算任务。
AI服务器可根据架构、应用场景及硬件设计分为三大类:训练型服务器以高性能计算为核心,搭载多块高端GPU(如NVIDIA H100/A100)或TPU,支持大规模并行计算,用于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推理型服务器侧重低延迟与能效,采用中低端GPU、FPGA或专用ASIC芯片(如谷歌TPU),优化实时推理任务;边缘AI服务器则聚焦本地化部署,集成轻量级AI加速模块(如NVIDIA Jetson系列),适用于工业物联网、自动驾驶等低带宽、高实时性场景,实现数据本地处理与决策。
二、中国AI服务器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AI服务器作为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算力基础设施,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在国家层面,《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AI服务器行业提供了顶层设计与战略指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如北京市推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上海市开展"算力浦江"2025年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通过算力券补贴、智能算力中心建设等具体措施推动产业发展。这一系列从中央到地方的密集政策布局,不仅为AI服务器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更通过财政补贴、产业协同等具体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算力使用成本,加速了AI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
三、中国AI服务器行业产业链
中国AI服务器行业产业链上游涵盖核心零部件供应,包括CPU、GPU、存储芯片(如HBM、DRAM、SSD)、PCB、被动元器件及散热模组等,其中GPU占AI服务器成本约70%,国产GPU厂商如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在推理场景逐步突破;中游为AI服务器制造商,浪潮信息、新华三、华为等厂商提供训练/推理服务器,并集成液冷(冷板/浸没式)等高附加值技术;下游为应用市场,互联网厂商,运营商和通信厂商加速AI算力布局,金融、医疗、政务、制造等行业通过AI服务器实现智能风控、影像诊断、城市治理等场景落地,形成“上游零部件国产化替代+中游技术迭代+下游场景深化”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AI服务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四、中国AI服务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工信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突破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占全球总量的26%,稳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占比提升至32%,凸显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AI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算力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数据中心作为关键基础设施承载的计算负荷持续攀升,直接带动AI服务器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AI服务器作为专为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算力核心载体,与通用服务器形成显著差异化竞争。其硬件架构深度适配AI需求,搭载高性能GPU/NPU、大容量内存(如HBM3)及高速存储系统(如NVMe SSD),可高效处理千亿参数级大模型的训练与实时推理任务。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风控、医疗影像、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AI服务器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2024年我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达560亿元,同比增长14.3%。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推进及AIGC应用渗透率突破40%,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跃升至630亿元。
从终端需求看,我国AI服务器出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0-2024年间从15万台跃升至42.1万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4%。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三大核心驱动力:互联网巨头的大模型训练需求、运营商智算中心建设提速,以及金融/医疗等行业AI应用落地。随着边缘计算场景扩展和推理算力需求激增,预计2025年行业出货量将达48.6万台,其中液冷服务器占比有望突破30%,反映市场对高密度算力的持续渴求。
从市场结构看,AI服务器依据应用场景分为训练型与推理型,2024年二者占比分别为57.33%和42.67%。训练型服务器服务于模型训练环节,需具备高算力芯片、海量存储及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以应对复杂模型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需求,在AI大模型发展初期占据主导地位;而推理型服务器聚焦模型部署与推理场景,更强调实时性与稳定性。随着生成式AI应用深化,推理型服务器优势凸显,如中国移动2025-2026年集中采购约7058台推理型AI服务器,未来伴随AI应用从训练向推理阶段加速迁移,推理型服务器有望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五、中国AI服务器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AI服务器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生态分化”的竞争格局:浪潮信息以近半市场份额形成绝对领先,其液冷整机柜方案成为大型数据中心标配,并通过JDM模式深度绑定互联网客户;新华三、宁畅等厂商聚焦细分市场,新华三在政府云与边缘计算场景占据优势,宁畅主打定制化训练集群;华为昇腾凭借芯片与集群方案(如昇腾910B)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带动超聚变、华鲲振宇等昇腾系厂商份额持续提升;寒武纪、昆仑芯等ASIC阵营企业通过垂直场景优化抢占市场份额;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阿里云通过定制化服务器降低算力成本,倒逼传统厂商向柔性制造转型。此外,政策推动下,区域算力池建设和行业深度融合加速竞争格局演变,企业需从单纯硬件参数比拼转向“芯片-框架-应用”的生态协同能力竞争。
作为算力网络的核心建设者,三大运营商正大力扩展智能算力规模。中国移动2024年智算规模达29.2EFLOPS,2025年将突破34EFLOPS,并宣布对推理资源投资"不设上限";中国电信2024年自有智算达35EFLOPS,2025年算力投资增长超20%,产业数字化占比提升至38%;中国联通2024年智算规模超17EFLOPS,支撑300多个训推一体算力池,2025年算力投资增长28%。这些布局直接带动了AI服务器采购需求,如中国移动2024-2025年采购7994台AI服务器,中国电信首次专项集采超5000台,中国联通2024年集采2503台。
运营商集采数据显示AI服务器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2025年上半年电信市场集采中,昆仑技术以26.02%份额领跑,华鲲振宇(19.74%)、武汉长江(17.42%)等国产厂商表现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华启智慧等新锐企业异军突起,打破传统集采格局,反映市场多元化趋势。运营商集采不仅体现对AI算力的刚性需求,更通过规模化采购推动国产化替代(如华为昇腾系列占比提升),加速AI服务器产业生态成熟。
中国AI服务器行业企业分布呈现“东部引领、中西部崛起”的集群化特征,主要形成三大核心区域:环渤海(北京-天津)聚集了中科曙光、联想、宁畅等头部企业,依托政策与人才优势主导高端研发;长三角(杭州-南京-上海)以新华三、坤前、澜起科技为代表,侧重云计算与芯片协同;珠三角(深圳-广州)汇聚神州数码、中兴、宝德等厂商,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发力商业化应用。中西部以成都(华鲲振宇)、武汉(长江计算、烽火)、郑州(超聚变)、太原(百信)等节点城市快速成长,在国产化替代与区域算力中心建设中崭露头角。整体呈现政策导向与产业链配套双轮驱动的区域竞争格局。
六、中国AI服务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AI服务器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发展,呈现三大核心趋势:一是液冷技术快速普及,到2025年我国液冷服务器渗透率将达25%-30%,冷板式和浸没式方案各具优势;二是国产化进程加速,华为昇腾、寒武纪等本土芯片占比显著提升,推动大模型训练本土化;三是算力基建向超智融合和边缘计算延伸,实现HPC+AI协同发展。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正朝着绿色节能、自主可控、智能协同的方向快速发展。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液冷技术加速渗透,绿色算力成为主流
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传统风冷散热已无法满足高密度计算需求,液冷技术正快速成为行业标配。2025年,中国液冷服务器渗透率将达25%-30%,其中冷板式液冷(市占率90%)仍为主流,但浸没式液冷(PUE≤1.08)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加速普及。政策层面,“东数西算”工程强制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1.25,推动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液冷采购占比超50%。此外,国产液冷企业(如中科曙光、英维克)已进入全球供应链,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25%,显示中国在绿色算力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2、国产化替代加速,AI芯片生态逐步完善
受美国芯片出口限制影响,国产AI芯片(如华为昇腾910C、寒武纪MLU)在政企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国产AI服务器订单占比超40%。目前,华为昇腾生态已覆盖85%的政府及电信AI服务器需求,而寒武纪MLU370芯片凭借高性价比在推理市场崭露头角。同时,超节点(SuperPod)架构的兴起(如浪潮“元脑SD200”),支持64路国产GPU芯片高速互连,推动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本土化落地。
3、算力基建升级,超智融合与边缘计算并行发展
中国正推动超智融合(HPC+AI)算力标准,中科曙光发布的《超智融合集群能力要求》首次统一了高性能计算与AI算力的技术规范,提升跨厂商协同效率。另一方面,边缘AI服务器需求激增,预计2028年占比达30%,应用场景涵盖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等低延迟领域。苏州等地已形成“AI企业+IDC”联合算力模式,通过弹性调度优化资源利用率,反映行业向分布式、智能化算力网络演进。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AI服务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AI服务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AI服务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AI服务器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AI服务器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