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随着饲料、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品等下游市场的飞速发展,带动氨基酸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据统计,2023年我国氨基酸需求量达575.08万吨,2024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缩减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氨基酸市场需求有所下滑,据统计,2024年我国氨基酸需求量降至561.52万吨,市场规模降至608.62亿元,其中,谷氨酸约占33.35%,赖氨酸约占32.79%,苏氨酸约占10.11%,蛋氨酸约占13.73%,色氨酸约占2.15%,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健康理念的追求,绿色、环保的氨基酸及衍生产品将继续受到市场青睐,此外,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上市企业:梅花生物(600873)、阜丰集团(00546.HK)、新和成(002001)、中粮科技(000930)、无锡晶海(836547)、华恒生物(688639)、星湖科技(600866)
相关企业: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冀荣药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氨基酸发展历程、氨基酸市场政策、氨基酸产业链、氨基酸发展现状、氨基酸竞争格局、氨基酸发展趋势
一、概述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含有氨基(-NH₂)和羧基(-COOH)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其通式可表示为:H₂N-CH(R)-COOH,其中R基团是区分不同氨基酸的关键,决定了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人和动物的营养健康十分重要,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同时,以氨基酸为基础形成的多肽和其他化合物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同领域。
按营养功能分类,氨基酸可以分为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三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是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只能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精氨酸和组氨酸属于半必需氨基酸,通常自身合成的量不能够满足人体需求,在婴幼儿时期这两种属于必需氨基酸;而剩余的10种则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按照滋味分类,大部分氨基酸具有甜味和苦味,而少数氨基酸则带有酸味和鲜味。氨基酸的味道取决于其侧链基团R的疏水性,疏水氨基酸主要呈现出甜味,例如丙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等;亲水氨基酸则以苦味为主,如精氨酸、亮氨酸和酪氨酸等;此外,极性带负电荷的氨基酸则会呈现出明显的酸味,比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这两种也是可以呈现出特殊鲜味的氨基酸,另外鲜味氨基酸还有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
氨基酸自20世纪初期实现工业化生产,生产方法包括提取法、化学合成法以及生物法(包括直接发酵法和酶转化法),其中:提取法由于蛋白原料来源有限且易造成环境污染,仅用于少数氨基酸的生产,如半胱氨酸;化学合成法由于反应条件苛刻且产物容易消旋化,也仅用于蛋氨酸、甘氨酸等少数氨基酸的生产;生物法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易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的工业化生产。
二、发展历程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氨基酸主要从天然蛋白质水解物中提取,生产方法是将面筋等植物蛋白或动物毛发等原料通过酸水解等方式获取氨基酸,产品种类有限,产量低,生产规模小,主要用于一些简单的食品调味和初步的医药用途,上世纪60年代后,受日本科研人员发明的微生物发酵法影响,中国也开始引入和研究该技术,以淀粉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的工艺逐渐兴起,这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氨基酸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氨基酸工业化生产的序幕,使得氨基酸产品种类逐渐增加,产量也有所提升。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氨基酸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纷纷加大对氨基酸生产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国内科研机构也加大了对氨基酸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一些本土企业逐渐掌握了核心生产技术,氨基酸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部分需求,还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赖氨酸、苏氨酸等大宗氨基酸产品产能迅速扩张。
近年来,我国氨基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产业整合趋势明显,一些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扩建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开始应用于氨基酸生产,推动行业向绿色、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产品也逐渐向高端化、多元化拓展,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
三、市场政策
近年来,我国发布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氨基酸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国内重视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积极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这将促使饲料企业增加对氨基酸的使用,为氨基酸行业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如:2024年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包括粗蛋白等产品质量指标以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农业部公告第2625号)规定的铜、锌、维生素、氨基酸等质量指标及检测方法。
三、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氨基酸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小麦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生产设备和包装材料供应商,行业下游为应用市场,涵盖饲料、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品等诸多领域,在饲料领域,氨基酸作为动物生长必需的营养成分,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常用于生猪、家禽、水产等养殖业;在医药领域,氨基酸是合成抗生素、抗心血管药物等的重要原料,也可制成氨基酸输液制剂;在食品加工领域,氨基酸可作为营养添加剂、调味剂等。
2、上游
目前,生产氨基酸原材料主要是从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农产品中提取,如从玉米淀粉中提取的葡萄糖作为碳源,补加各种无机盐及氮源,通过生产菌种进行新陈代谢,得到所需的产物,再进行提纯、烘干、包装。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大豆产量完成2064.78万吨;小麦产量达14009.94万吨,同比增长2.57%;玉米产量达29491.69万吨,同比增长2.10%,我国玉米、小麦持续增产为氨基酸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
3、下游
从下游需求结构来看,目前,饲料为我国氨基酸最大需求市场,占比超60%,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14807万吨、342万吨,同比增长8.1%、6.9%,我国饲料持续增产为氨基酸行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氨基酸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四、发展现状
随着饲料、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品等下游市场的飞速发展,带动氨基酸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据统计,2023年我国氨基酸需求量达575.08万吨,2024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缩减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氨基酸市场需求有所下滑,据统计,2024年我国氨基酸需求量降至561.52万吨,市场规模降至608.62亿元,其中,谷氨酸约占33.35%,赖氨酸约占32.79%,苏氨酸约占10.11%,蛋氨酸约占13.73%,色氨酸约占2.15%,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健康理念的追求,绿色、环保的氨基酸及衍生产品将继续受到市场青睐,此外,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五、竞争格局
1、整体格局
我国氨基酸市场集中度较高,以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冀荣药业有限公司、无锡晶海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阜丰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梅花生物是国内最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赖氨酸、苏氨酸产能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味精产能位列全球第二;阜丰集团味精、黄原胶产能国内第一,氨基酸产能和品类也在不断扩张;星湖科技并购伊品生物后,赖、苏氨酸产能位居国内第二。
目前,我国氨基酸行业内上市企业主要包括阜丰集团、梅花生物、新和成、中粮科技、星湖科技、华恒生物、无锡晶海等,从营收情况来看,2024年阜丰集团营业总收入完成277.6亿元,居榜首,其次为梅花生物和新和成,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完成250.7亿元和216.1亿元。
2、行业内代表企业分析
(1)阜丰集团有限公司
阜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国际化生物发酵制品公司,主要致力于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制品和生物胶体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是全球着名味精、黄原胶、氨基酸生产商,公司主要产品有味精、黄原胶、食用葡萄糖、结晶果糖、肥料、玉米油、鸡精、系列复合调味料、谷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以及冬虫夏草胶囊、灵芝菌粉等50多种系列保健产品。2024年阜丰集团营业总收入完成277.6亿元,毛利润50.57亿元,毛利率为18.22%。
(2)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氨基酸的规模化生产与创新应用,公司自创立以来持续拓展产品矩阵与业务版图,现已构建起涵盖动物营养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系列产品)、食品鲜味剂(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等鲜味剂)、医药级氨基酸(谷氨酰胺、脯氨酸等药用原料)、胶体多糖(黄原胶、海藻糖)以及大宗副产品(玉米胚芽、蛋白粉等)的完整产业生态。2024年梅花生物营业总收入完成250.7亿元,其中,动物营养氨基酸占58.33%,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占31.69%,人类医用氨基酸占1.90%。
六、发展趋势
未来,高纯度系列氨基酸,如支链氨基酸、丝氨酸、苯丙氨酸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这些产品不仅在医药领域需求旺盛,在化妆品、高端饲料等领域也有广阔前景,且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前景较好,此外,在环保趋严的背景下,氨基酸工业清洁生产势在必行,国家会要求提高清洁生产标准,倡导采用发酵法和酶法等绿色生物制造工艺替代传统化学合成工艺,并鼓励研发和应用膜分离等先进提取技术,优化清洁生产技术体系。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氨基酸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氨基酸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氨基酸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5-2031年氨基酸行业前景及投资价值,2025-2031年氨基酸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