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智能公交是车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是提升综合交通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模式,对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智能公交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公交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87.04亿元增长至77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24%。未来,智能公交将继续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公交市场规模将接近850亿元。智慧公交将更加注重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交通数据的互联互通,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智能公交将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城市交通体系的智能化转型。
相关上市企业:易华录(300212)、ST银江(300020)、智达科技(873762)、智慧交通(873506)、蓝斯股份(430491)、天迈科技(300807)、华工科技(000988)、汉威科技(300007)、赛微电子(300456)、阿里巴巴-W(09988)、腾讯控股(00700)等。
相关企业: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蓝泰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鸿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智能公交行业相关政策、智能公交行业产业链、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应用占比、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数量、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智能公交行业市场规模、智能公交行业发展趋势
一、智能公交行业概述
智能公交就是运用当下最先进的GPS/北斗定位技术、3G/4G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公交车辆的运行特点,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对线路、车辆进行规划调度,实现智能排班、提高公交车辆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建设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内、站点及站场的监控管理。智能公交产品按功能主要可分为调度管理、实时定位、智能排班、智能收银等。
二、智能公交行业政策
智能公交作为我国城市智能运行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在智能交通的推动下,智能公交产业进入了迅猛发展期。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公交行业稳健前行。例如,2024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推动建立新型政企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共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围绕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商圈、数字乡村等重点场景,深化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融合应用,赋能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提出要加快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构建“轨道+公交+慢行”深度融合的绿色出行体系。
三、智能公交行业产业链
智能公交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核心组件到下游应用主体的完整生态体系。上游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控制系统,其中,硬件设备包括芯片、传感器、监控器、座椅、车身、电子站牌、对讲手麦等;软件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卫星定位系统、工业软件、云计算等。中游环节聚焦智能公交系统的集成与解决方案,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完整的智能交通产品体系。产业链下游主要为智能公交系统的投资建设主体,包括各级地方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全国及地方性的道路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公共交通企业、各大车厂等,这些主体共同推动智能公交系统的实际落地与商业化运营,最终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升级。
传感器是智能公交的硬件设备之一,主要用于监测交通流量、车辆速度、道路状况等,并通过数据优化信号灯控制、减少拥堵、提升安全性。传感器作为我国“强基工程”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内政策支持、科技水平提升以及物联网的兴起,我国传感器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迅速提升。数据显示,中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9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6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34%。其中,汽车电子占比21.16%。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深化,中国智能公交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智能公交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四、智能公交行业发展现状
智能公交属于智能交通的细分领域,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集成到传统公交系统中,形成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交通过智能调度、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从“十二五”开始,城市公交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取得重大提升,在智能交通的推动下,智能公交产业进入了迅猛发展期。“十三五”期间,智能公交在各地取得良好成效,公交出行效率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智能公交进入新的阶段,提升新能源公交汽车使用率,提升城市出行分担率的目标更加迫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8.01万条,比2023年末增加0.02万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75.26万公里、增加1.88万公里,其中公交专用车道2.04万公里、增加81.4公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和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我国公共汽电车运营网络将持续完善,线路数量和运营总里程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这为智能公交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增长动能。
智能公交是车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是提升综合交通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模式,对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智能公交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公交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87.04亿元增长至776.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24%。未来,智能公交将继续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公交市场规模将接近850亿元。智慧公交将更加注重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交通数据的互联互通,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智能公交将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城市交通体系的智能化转型。
五、智能公交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智能公交依赖于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通信等技术实现车辆定位、运营计划、驾驶员行为、客流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涉及多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深刻理解公交行业的运营特点和市场需求,产品落地的难度较高,行业整体门槛较高。当前,智能公交市场比较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地域性强,行业巨头缺乏。行业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大型系统集成商、智能车载硬件厂商等。大型系统集成商拥有资金和研发优势,但普遍缺乏对行业规律和公交运营特点的深刻理解,产品和方案往往难以完全契合客户需求;硬件设备生产商大多只有一个或两个子系统及硬件产品,没有建立起公交行业完善的产品体系,不能有效解决系统融合的问题,不能真正实现公交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当前,智能公交行业代表企业主要包括易华录、银江技术、智达科技、天迈科技、智慧交通、蓝斯股份、海信网络、蓝泰源、鸿隆电子等。未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迭代发展,拥有雄厚技术实力与解决方案落地能力的厂商可能将淘汰技术薄弱的中小公司,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智能公交市场竞争格局将不断变化。
1、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智能交通行业,尤其是智能公交行业20年,全面打通智能公交领域的各个环节,建立并完善了智能公交建设的生态体系,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形成以车联网应用为主、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解决方案为拳头产品,同时为城市综合交通及智能公交、智慧出租、新能源充电等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结构。公司在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智能公交收银系统等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累计为400多个城市、700余家交通运输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前列。在智能公交系列产品中,公司业务从最初的公交收银逐步拓展,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业务已覆盖公交智能排班及调度系统、公交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城市交通电子支付系统、公交ERP系统、新能源充电及管理系统、公交大数据系统等公交全业务流程,并打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各系统数据融通、协同运行,大大提高了公交企业的运营效率、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助力公交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显示,2024年天迈科技智能交通营业收入为1.64亿元。
2、智达信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智达信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公共交通智能化”领域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首个商用“智能公交系统”的发明者。公司发展20余载,始终坚持“与客户同频,为结果负责”的价值导向,自主研发了覆盖智慧公交全业务领域的软硬件产品,授权专利百余项,具备北京、天津、武汉、深圳等特大城市的成功服务经验,连续多年获得中国智能公交行业十大优秀企业称号、专精特新产品奖、技术发明一等奖、优秀新产品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数据显示,2024年智达科技营业收入为3.15亿元,同比下降11.77%。
六、智能公交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公交的智能化发展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AI调度和乘客服务优化等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成熟,公交系统将逐步实现L4级自动驾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升运行安全性。AI算法可优化车辆调度,根据实时客流和路况动态调整班次,提高运营效率。此外,智能车载终端和语音交互系统将提升乘客体验,如实时到站提醒、无障碍服务等。智能化升级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还将推动公交系统向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2、网络化
网络化趋势的核心在于车路协同和5G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通过V2X(车联网)技术,智能公交可与交通信号灯、道路感知设备实时交互,实现绿波通行,减少拥堵和能耗。5G网络的高带宽、低延迟特性支持海量数据实时传输,确保车辆监控、远程诊断和应急调度的稳定性。同时,云计算平台整合多源数据,形成“云-边-端”协同架构,提升整体管理效率。网络化发展将推动智能公交从单点智能向全局智慧交通系统演进。
3、集成化
集成化方向强调多系统融合与标准化建设。未来智能公交将整合支付系统、安防监控、能源管理等功能模块,形成一体化运营平台。例如,车载终端可兼容扫码支付、人脸识别和票务管理,同时与城市大数据平台对接,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标准化协议的制定有助于不同厂商设备互联互通,降低部署和维护成本。集成化不仅提升系统协同能力,还为智慧城市的交通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公交服务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模式转型。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智能公交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智能公交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智能公交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三章,包含智能公交行业风险及对策,智能公交行业发展及竞争策略分析,智能公交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