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持续提升以及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聚乳酸纤维的市场需求正稳步增长。在纺织领域,聚乳酸纤维被广泛用于生产各类环保服装和家纺产品;在医疗领域,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医疗器械和药物载体的理想选择;在包装行业,由聚乳酸纤维制成的可降解包装材料正逐渐取代传统塑料包装,助力减少“白色污染”。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5.11亿元,同比增长3.9%。未来,我国聚乳酸纤维的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30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9.79亿元。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持续支持,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环保优势的新型纤维材料,其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同时,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逐步降低,聚乳酸纤维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从而为其市场的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上市企业:海正生材(688203)、金泉股份(832277)、中粮科技(000930)、梅花生物(600873)、新和成(002001)、荃银高科(300087)、隆平高科(000998)、溢多利(300381)、安琪酵母(600298)、经纬纺机(000666)等。
相关企业: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易生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福泰来聚乳酸有限公司、安徽丰原泰富聚乳酸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聚乳酸纤维的制作流程、聚乳酸纤维行业产业链、玉米和小麦产量、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聚乳酸纤维行业市场规模、聚乳酸纤维行业发展趋势
一、聚乳酸纤维行业概述
聚乳酸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甜菜等含淀粉的农产品为原料,经发酵生成乳酸后,再经缩聚和熔融纺丝制成。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原料可种植、易种植,废弃物在自然界中可自然降解的合成纤维。它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其织物面料手感、悬垂性好,抗紫外线,具有较低的可燃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适用于各种时装、休闲装、体育用品和卫生用品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常用的聚乳酸纤维可以分为聚乳酸长丝、聚乳酸短纤维及聚乳酸复合纤维等三类。
聚乳酸纤维的特点包括原料丰富、可生物降解性、物理机械性能、安全性和耐气候性。其中,在可生物降解性中,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被废弃后可在自然界中完全分解为和。二者通过光合作用,又可变成乳酸的原料——淀粉。聚乳酸纤维如果与其它有机废弃物一同掩埋,几个月内便会分解,可以完全分解成和。
二、聚乳酸纤维的工艺流程
生产聚乳酸纤维首先要从玉米、甜菜、蔗糖、番薯等生物质原料中提取淀粉,其次是通过酶催化生成葡萄糖,再经微生物发酵生成乳酸,接着经过浓缩制作成丙交酯,然后通过开环聚合制成聚乳酸,最后经过纺丝工艺制作成聚乳酸纤维。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溶解性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其结晶性、透明性等比较突出,而且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因此可用于生产聚乳酸纤维。聚乳酸大分子有多种立体结构,一般分为聚右旋乳酸(PDLA)、聚左旋乳酸(PLLA)和聚外消旋乳酸(PDLLA)。生产聚乳酸纤维一般采用PLLA,因为其分子结构为等规立构,具有很强的结晶性。聚乳酸的纺丝一般有溶液纺丝和熔融纺丝两种工艺,聚乳酸纤维的商品化生产一般采用熔融纺丝工艺。
溶液纺丝主要采用干法-热拉伸工艺,以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为溶剂,溶解聚乳酸树脂作为纺丝液进行纺丝,制得的聚乳酸纤维热降解少、强度较高。但由于溶剂有毒、纺丝环境恶劣、溶剂回收困难,需要特殊处理,生产成本高,限制了聚乳酸纤维的工业化生产。熔融纺丝主要包括高速纺丝一步法和纺丝-拉伸两步法。高速纺丝产率是两步法的6~15倍,而两步法得到的纤维力学性能优于高速纺丝纤维。熔融纺丝工艺技术比较成熟、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更有利于自动化、柔性化生产。但是熔融纺丝易造成聚乳酸的水解和热降解,因此纺丝前必须严格控制树脂的含水量,以保证纺丝工艺的稳定性和纤维的最终质量。
三、聚乳酸纤维行业发展历程
聚乳酸纤维的研发历史已逾半个世纪。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Cyanamid公司就已研制出聚乳酸可吸收缝线。随后,日本钟纺与岛津制作所在1989年联手开发出纯纺聚乳酸纤维LactronTM及其与天然纤维的混纺品种Corn FiberTM,并在1998年长野冬运会上亮相。进入21世纪,日本尤尼吉卡公司在2000年推出了聚乳酸长丝与纺粘非织造布TerramacTM。同年,美国Cargill Dow Polymers(现NatureWorks)公司发布了涵盖聚乳酸树脂、纤维、薄膜的IngeoTM系列产品,并与德国Trevira公司达成特许生产协议,将IngeoTM系列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纺、卫生等领域。我国在聚乳酸纤维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多家单位,如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易生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以及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都在此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聚乳酸纤维行业产业链
聚乳酸纤维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其中,原材料包括玉米、小麦、甜菜、番薯、秸秆纤维素、酶等,设备包括纺丝设备、聚合反应釜、提纯设备等。产业链中游为聚乳酸纤维的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服装、建筑材料、农林牧渔业、造纸业、家用制品、卫生医疗制品等。
聚乳酸纤维以玉米、小麦等淀粉类作物为原料,经发酵转化为乳酸,再通过缩聚和熔融纺丝制成。这种生产方式使纤维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废弃后可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玉米和小麦是全球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对于保障人类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得益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带动产量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玉米产量从2017年的25907.0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9491.6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87%;小麦产量从2017年的13424.13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4009.9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0.61%。随着未来玉米和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将为下游聚乳酸纤维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服装是聚乳酸纤维的下游应用领域之一。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导湿快干效应,较低的密度,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性能与涤纶接近,同时聚乳酸纤维初始模量较高,尺寸稳定,保型性好,具有优良的抗皱性,非常适合开发运动服装,例如内穿的瑜伽服、骑行服等,外衣包括冲锋衣、滑雪服、夹克等产品内外面料。近年来,在促消费等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服装消费市场韧性与活力持续释放,服装物流与供应链呈现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趋势,同时服装物流加速国际化进程。数据显示,中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从2017年的909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71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7%。2025年以来,在假期经济、提振消费政策加力扩围等利好因素作用下,叠加国际市场需求恢复、关税缓和效果显现,我国服装内销、出口实现增长,产量稳中有升,投资保持较快增速,行业发展韧性和潜力持续增强。2025年1-5月,中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为4435.4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1-4月快0.1个百分点。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五、聚乳酸纤维行业发展现状
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创新的合成纤维,源自玉米、小麦、甜菜等富含淀粉的农作物。通过发酵过程转化为乳酸,随后经过缩聚和熔融纺丝工艺,最终制成。这种纤维不仅原料可再生,易于种植,而且其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完全生物降解。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持续提升以及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聚乳酸纤维的市场需求正稳步增长。在纺织领域,聚乳酸纤维被广泛用于生产各类环保服装和家纺产品;在医疗领域,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医疗器械和药物载体的理想选择;在包装行业,由聚乳酸纤维制成的可降解包装材料正逐渐取代传统塑料包装,助力减少“白色污染”。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5.11亿元,同比增长3.9%。未来,我国聚乳酸纤维的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30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9.79亿元。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持续支持,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环保优势的新型纤维材料,其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同时,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逐步降低,聚乳酸纤维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从而为其市场的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六、聚乳酸纤维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已形成以大型生物化工集团为主导、专业化材料企业协同发展的竞争格局,主要参与者包括在原料制备、聚合工艺和纤维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群体。当前,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易生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福泰来聚乳酸有限公司、安徽丰原泰富聚乳酸有限公司等。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些企业正通过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拓展聚乳酸纤维在纺织、医疗、包装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未来,在“双碳”目标和禁塑政策的双重驱动下,聚乳酸纤维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间的竞争也将更加聚焦于核心技术突破和高端应用创新。
1、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聚乳酸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家掌握了纯聚乳酸制造和复合改性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并实现多牌号聚乳酸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公司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乳酸全流程商业化生产线,涵盖了“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工艺产业化流程,完整掌握了“两步法”工艺全套产业化技术。同时,公司通过在乳酸脱水酯化、环化、丙交酯纯化精制、增链生成聚乳酸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核心技术,能够实现产品的高光学纯度以及制造过程的高收率。公司的产品在熔点、分子量分布、色度等性能指标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树脂形态的聚乳酸,可以根据生产工艺分为纯聚乳酸和复合改性聚乳酸两大类型,按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方面的不同特性,又可细分为多种系列和牌号,以对应不同的下游产品或应用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海正生材纤维制造行业营业收入为8.35亿元,同比增长12.53%。
2、易生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易生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以聚乳酸纤维和无纺布作为公司主要产品开发及战略发展方向,生产各种规格聚乳酸长丝、短纤、无纺布产品。当前,公司聚乳酸材料、聚乳酸纤维、无纺布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聚乳酸纤维产品中,公司主要生产聚乳酸短纤维、聚乳酸超短纤维、聚乳酸双组分短纤维、聚乳酸三维卷曲短纤维、聚乳酸长丝等产品。其中,聚乳酸双组分纤维是领先和特色。
七、聚乳酸纤维行业发展趋势
1、高性能化
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正加速向高性能方向突破,通过分子结构改性和复合加工技术提升纤维的耐热性、力学强度及功能特性。未来研发将聚焦于开发耐高温聚乳酸纤维,使其适应更多纺织后整理工艺;同时通过纳米复合、共混改性等手段增强纤维的抗菌、抗紫外等性能,拓展其在高端运动服装、医疗防护等领域的应用。随着纺丝技术的革新,聚乳酸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和回弹性将显著改善,逐步达到甚至超越传统合成纤维的性能指标,为替代石油基纤维提供技术支撑。
2、应用场景多元化
聚乳酸纤维的应用边界正从服装领域向更广阔场景延伸。在纺织领域,其应用将从运动服饰扩展到职业装、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在非织造领域,可降解湿巾、医用敷料等产品需求快速增长。随着“禁塑令”深化,聚乳酸纤维在包装材料、过滤介质等新兴领域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差异化产品开发将针对不同场景需求,如开发超细旦纤维用于高端内衣,高强纤维用于土工布等,构建多元化的应用生态体系。
3、生产绿色化
聚乳酸纤维行业将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构建,从原料获取到终端生产的全生命周期降低环境影响。通过优化发酵工艺提高乳酸转化率,开发农业废弃物原料替代技术,减少对粮食作物的依赖;生产过程将采用绿色溶剂和节能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同时建立纤维制品回收再生系统,实现废料的闭环利用。碳足迹管理将成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清洁能源使用和碳捕捉技术,推动聚乳酸纤维成为真正的负碳材料,契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国聚乳酸纤维产业市场竞争策略建议,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对中国聚乳酸纤维行业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