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消费升级与新兴领域需求增长,气敏传感器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图]

内容概要:气敏传感器作为检测特定气体成分与浓度的关键装置,通过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智能家居等领域,按工作原理和检测气体类型可分为多种类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重视,气敏传感器行业迎来政策红利期,多地加速构建全链条生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市场规模方面,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在多重驱动下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175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2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400亿元。技术上,我国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导体式和催化燃烧式传感器技术成熟度高,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电化学式和红外光学式传感器性能持续优化;特别是MEMS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提升了自主生产能力。未来,行业将朝着智能化、微型化等方向发展,技术迭代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应用场景全面渗透,本土企业逐步打破国际垄断,形成协同发展模式。


上市企业:四方光电(688665.SH)、汉威科技(300007.SZ)、敏芯股份(688286.SH)、中航成飞(302132.SZ)、华工科技(000988.SZ)


相关企业: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增敏科技有限公司、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戴维莱传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杭州麦乐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优斯特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森尔(成都)气体传感器有限公司


关键词:气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行业政策、气敏传感器行业产业链、气敏传感器‌发展现状、气敏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气敏传感器‌发展趋势


一、气敏传感器行业相关概述


气敏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环境中特定气体成分及其浓度的装置,通过将气体化学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智能家居等领域。根据工作原理,主要分为半导体式、电化学式、催化燃烧式、红外光学式和固体电解质式。此外,还可按检测气体分为可燃性、毒性、挥发性有机物(VOC)传感器等。

气敏传感器分类


气敏传感器主要分为五大技术类型:半导体式利用金属氧化物电阻变化检测气体,成本低但选择性较差;电化学式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电流信号,灵敏度高但寿命较短;催化燃烧式基于可燃气体燃烧产热原理,专用于爆炸性环境检测;红外光学式依据气体分子红外吸收特性,精度高但成本昂贵;固体电解质式通过离子导电响应气体分压,主要用于氧浓度监测。从性能对比看,电化学和红外式选择性和精度最优,半导体式性价比最高,催化燃烧式对可燃气体检测最可靠,而MEMS技术的新型传感器则在微型化和集成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各类传感器根据其特性分别适用于工业安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不同应用场景。

主要气敏传感器类型技术对比


二、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发展背景


气敏传感器作为现代传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监测、工业安全、智能家居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重视,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气敏传感器行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例如国家层面出台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明确将传感器列为战略性基础产业,提出突破高精度气体检测等关键技术。地方层面出台的《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实施细则》《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修订版)》等政策,加速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生态,为气敏传感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


国气敏传感器行业产业链


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上游主要包括核心原材料(如半导体材料、陶瓷基底、贵金属电极等)及制造设备。国内企业通过纳米化改性、高纯度制备等技术突破,逐步降低对进口材料的依赖。中游涵盖传感器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国内领先企业如四方光电(光学/电化学传感技术)、增敏科技(热导式MEMS传感器)等正加速高端突破。下游应用广泛,环境监测、工业安全、智能家居及医疗健康构成核心需求,政策驱动下环保与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快。整体来看,国产化率在低端市场较高,但高端仍依赖进口,未来产业链将向智能化、微型化及多传感器融合方向升级。

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产业链图谱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气敏传感器作为现代传感技术的核心组件,能够精准识别环境中的特定气体成分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电信号,在工业生产安全监控、环境污染物检测、智能家居空气质量感知以及医疗健康呼吸分析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加速转型,气敏传感器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气敏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175亿元,同比增长16.6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环保政策持续加码、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和消费升级需求扩大的多重驱动下,行业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200亿元大关,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

2020-2030年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从行业技术路线看,我国气敏传感器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在传统技术领域,半导体式和催化燃烧式传感器的研发与应用已相对成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电化学式和红外光学式传感器虽发展时间较短,但近年来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取得显著突破。MEMS技术正成为行业新趋势,增敏科技建设的12英寸MEMS产线月加工能力达2万片,提升了自主生产能力,为行业应对不同应用场景需求提供了灵活的技术支撑。

2024年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主要技术路线占比


在产业布局方面,中国气敏传感器主要应用领域竞争格局呈现显著差异化特征。长三角以上海、无锡为中心,聚焦高端MEMS与光学传感器,无锡发力太赫兹技术并规划培育产业龙头;珠三角以深圳、广州为核心,在消费电子与智能家居传感器领域表现突出,增敏科技创下18个月建成MEMS产线的"广东速度";华中地区以武汉为基地形成完整气体传感器产业链,四方光电、敢为科技等企业引领多领域发展;京津地区依托顶尖科研院所,在新材料与新原理传感器研发方面保持领先优势。行业整体呈现“东强西渐”格局,长三角和珠三角在规模与创新上领先,中部加速追赶,其他区域需加强产业链整合。

2024年中国气敏传感器区域分布与产业集群


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外资主导高端、国产加速替代”的特点,市场主要分为三大阵营:国际巨头(如霍尼韦尔、西门子、德尔格)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工业、医疗和汽车电子领域约35%的市场份额;本土龙头企业(如四方光电、汉威科技、增敏科技)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细分市场快速崛起,四方光电的颗粒物传感器全球市占率达17%,增敏科技第三代MEMS热导式传感器实现国产化突破,本土企业合计占比约30%;中小民营企业则聚焦低端标准化产品,以价格竞争为主,占据剩余市场。

2024年中国气敏传感器市场企业竞争梯队


当前,我国气敏传感器主要应用领域竞争格局呈现显著差异化特征。其中,环境监测领域由四方光电、聚光科技等国内企业主导,在空气质量监测等场景占据超50%份额,但高端光学传感器仍依赖进口;工业安全领域以催化燃烧和电化学传感器为主,霍尼韦尔、德尔格等外资巨头把控60%以上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如汉威科技在石化、煤矿等细分市场逐步渗透;智能家居领域是半导体式传感器的核心战场,国内企业凭借低成本优势垄断市场,广泛应用于燃气报警器和空气净化器。然而,汽车电子领域技术门槛较高,博世、德尔福等国际Tier1垄断车载传感器市场,国产化率不足5%;医疗健康领域对精度要求苛刻,GE医疗、西门子医疗占据主导,敢为科技的红外传感器开始布局,但整体国产化进程仍较慢。整体来看,国内企业在消费级市场占据优势,而外资主导高端工业、医疗及汽车电子领域,但国产替代正在加速,尤其在MEMS和光学传感技术突破的推动下。

2024年中国气敏传感器市场主要品牌竞争指标对比分析


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正朝着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多元化方向加速发展,技术迭代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应用场景从传统工业向新兴领域全面渗透。技术端,AI算法与MEMS工艺深度融合,推动传感器向“感知-决策”一体化跃迁,高灵敏度、低功耗、多模态集成成为研发重点;应用端,环保监测、工业安全、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爆发。产业端,政策扶持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崛起,本土企业通过技术攻坚与生态构建,逐步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形成“技术标准+生态闭环”的协同发展模式。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技术升级:智能化与高精度成核心方向


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微型化、高精度演进。AI算法与传感器的深度融合,使设备具备自主分析气体成分、浓度变化及风险预警能力,例如工业场景中可实时监测有毒气体泄漏并联动应急系统。MEMS工艺与纳米材料的应用,推动传感器体积缩小至毫米级,同时提升灵敏度与抗干扰性,如柔性电子技术实现可穿戴设备对汗液中代谢物的无创监测。此外,多模态感知技术(如激光雷达+气体传感器)在自动驾驶、智慧矿山等领域构建立体监测网络,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安全冗余度,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1-2年。


2、市场拓展:新兴领域催生增长新动能


气敏传感器应用场景加速向新兴领域渗透,形成多元化增长格局。环保领域,碳中和目标驱动碳排放监测传感器需求激增,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亿元,助力工业园区精准治污。新能源汽车领域,单车传感器用量增至300个以上,氢燃料电池车对氢气泄漏传感器的需求带动市场年均增长18%。此外,智慧农业、氢能储运等赛道亦成为新蓝海,如土壤气体传感器可优化施肥策略,提升产量10%以上。


3、生态重构:国产替代与产业链协同加速


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国产替代进程显著加快。国家明确2025年工业自动化领域国产化率提至50%,汽车电子领域新能源车带动车载传感器市场超千亿。汉威科技、四方光电等企业通过技术突破打破国际垄断,如汉威激光气体传感器全球产销量居第二。生态构建方面,头部企业开放算法接口、联合上下游制定标准,吸引开发者与硬件厂商加入生态。未来,行业将形成“技术标准+生态闭环”的竞争格局,2030年新兴领域贡献市场增量超40%。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79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025-2031年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