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是组成新能源汽车各个部分的基本单元,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近年来,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整车市场快速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化零部件采购力度提升等多重利好,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得以迅速发展,不仅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开展技术升级,跨国零部件供应商也纷纷在国内建立合资或独资公司,从整体上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规模约为19034.13亿元。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规模将持续增长。
相关上市企业:文灿股份(603348)、拓普集团(601689)、天润工业(002283)、伯特利(603596)、德赛西威(002920)、华阳集团(002906)、中创新航(03931)、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方正电机(002196)、汇川技术(300124)、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孚能科技(688567)、欣旺达(300207)等。
相关企业: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动力电池
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概述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新能源汽车的各个部件和配件的统称,对于车辆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主要包括驱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车身及内外饰件、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安全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辅助系统。其中核心零部件是“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电控。这些零部件共同保障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和各项功能的实现。
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政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引导下,国家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政策,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链加速升级。例如,2025年4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产业补链强链:加快新型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氢燃料电池、绿色燃料等产业培育,保障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高质量稳定供应。2025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提出要开展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工艺、试验方法、重点产品、典型应用、安全等标准研制。
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环节,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产业链中游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供应。下游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汽车改装厂等。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成本结构呈现明显的电动化、智能化特征。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中,动力电池体系的占比最大,通常占据整车成本的30%至45%,在低端车型中这一比例甚至可能更高。电驱动系统大约占据整车成本的10%至15%。电机,如永磁同步电机或感应电机,占据电驱动系统成本的60%至70%,而电控系统,包括逆变器和DC-DC转换器等,占据约30%至40%。车身与底盘占据整车成本的15%至25%。为了实现车辆的轻量化,铝合金和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在车身结构中的使用比例正在逐渐提高,这也导致了成本的增加。底盘系统包括悬架和制动系统等,部分车型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以降低成本。此外,为了适应电池的布局,车身结构需要重新设计,这无疑会增加研发成本。电子与智能化部分占据整车成本的10%至20%。这部分包括车载电子设备,如中控屏和仪表盘,以及智能驾驶系统,如传感器和计算平台。在高端车型中,智能化成本的占比可能超过20%,而在低端车型中可能仅占5%至10%。内饰与舒适配置占据整车成本的5%至10%。这些配置,如座椅、空调和音响,其成本与传统车辆相似。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作为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据统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值约占整车产值的50%-70%,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销量及保有量决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需求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5年的34.05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1288.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49.74%;销量从2015年的33.11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1286.6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50.18%。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是组成新能源汽车各个部分的基本单元,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近年来,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整车市场快速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化零部件采购力度提升等多重利好,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得以迅速发展,不仅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开展技术升级,跨国零部件供应商也纷纷在国内建立合资或独资公司,从整体上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规模约为19034.13亿元。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规模将持续增长。
1、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由动力电池、电动机和电控系统组成的“三电”核心部件决定。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储存装置,它是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给电动机供给动力的关键组件。动力电池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它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单体之间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电池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动力电池的容量和充放电性能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近年来,在我国“双碳”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快速发展,为动力电池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据统计,2025年1-4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为333.7GWh,同比增长52.98%;销量为303.9GWh,同比增长50.97%。
2、核心零部件——电动机
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提供动力驱动汽车前进。相较于传统的内燃机,电动机具有高效率、低噪音和零排放的优势。电动机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其中交流异步电动机和永磁同步电动机是常见的两种类型。电动机的性能和控制方式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和驾驶体验。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量约为678.5万台。
3、核心零部件——电控系统
电控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控制中枢,它负责监控和控制电动机、动力电池和其他相关系统的运行。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inverter)、电控单元和相关传感器等。控制器负责将电池组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电动机所需的交流电,并通过对电动机的控制来实现车辆的加速、减速和制动。电控单元则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各个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车辆状态和驾驶需求进行智能控制。电控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能耗和安全性能。
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已形成多元化、专业化的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驱动系统领域,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凭借垂直整合优势实现三电系统全覆盖;制动与悬挂系统则由伯特利、中鼎股份等专注技术创新的企业引领;车身及内外饰件市场,文灿股份、华域汽车等通过轻量化与智能化改造提升竞争力。在智能化与网联化方向,华为、德赛西威等科技企业加速布局车载通信与智能驾驶核心部件,而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则在热管理等新兴领域建立技术壁垒。
1、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以推动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并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十三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并覆盖全球最广泛的动力与储能客户群体。公司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具备了全链条自主、高效的研发能力,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前瞻性研发布局,通过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已形成全面、先进的产品矩阵,可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表前储能、表后储能等领域,以及工程机械、船舶、航空器等新兴应用场景,能够全方位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营业收入为2530亿元,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收入为572.9亿元。
2、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先行者和领导者,集团凭借在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等关键领域的雄厚技术积累,通过技术的持续创新,打造出长期、可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夯实了本集团于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加速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进程。集团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之一。在消费类电池领域,集团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及新型智能产品领域。在动力电池领域,集团开发了高度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更好解决市场安全痛点,加速磷酸铁锂电池重回动力电池主流赛道,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在储能电池领域,集团在电源侧储能、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应用领域发力,为客户提供更加清洁可持续的储能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营业收入为6174亿元,同比增长27.69%。
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加速向高技术含量领域突破。在三电系统领域,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等前沿技术逐步商业化,推动能量密度和充电效率持续提升;智能化方向,域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加速迭代,促进自动驾驶水平向L3+迈进;轻量化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压铸等新工艺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模式日益成熟,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成为趋势,这种深度融合将加快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2、产业链协同与集群化发展
区域化产业集群正在重塑零部件产业格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涵盖从电池材料到智能驾驶的全产业链条。龙头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战略布局多个核心环节,中小企业则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这种“大集群+专精特新”的生态体系,既降低了物流与协作成本,又增强了供应链韧性。随着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跨区域协同网络将持续优化,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矩阵。
3、后市场服务价值凸显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扩大,后市场服务正成为零部件企业新的增长点。电池检测回收、电驱系统维护等专业服务需求激增,推动企业从单一制造商向“产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商转型。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赋能服务升级,通过远程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手段提升服务效率。第三方独立售后服务体系加速完善,与主机厂授权服务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全生命周期价值。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轻量化行业发展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