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商业航天,一般指以市场化方式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涵盖火箭发射、卫星应用、太空旅游等领域。航天技术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各国在航天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国家商业航天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商业航天活动日益活跃,商业发射次数高速增长,商业航天的广度、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我国进行了68次火箭发射,入轨66次,成功率为97%,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133.2亿元。其中,商业遥感卫星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丰富日常应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世界航天大国战略竞争与博弈的主阵地。商业航天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迎来成熟期。
上市企业:中天火箭(003009)、中国卫星(SH600118)、航天宏图(688066)、中国卫通(601698)、航宇微(300053)、航天科技(000901.SZ)、天奥电子(002935)、天箭科技(002977)、中兵红箭(000519)、高德红外(002414)、中海达(300177)、航盟升电子(688311)
相关企业:中国航天、智星空间、微纳星空、中科宇航、深蓝航天、中国火箭、蓝箭航天、中国电科、天链测控、中科深链、航天恒星、国科天迅、中欧航天、北斗星通、安徽星河动力、安徽星河动力装备
关键词: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商业航天市场竞争格局、商业航天行业发展机遇、商业航天行业产业链
一、商业航天行业定义及主要业务
航天活动是指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又称外层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航天活动的目的、应用领域和经营方式可将航天产业分为民用航天、军用航天和商业航天。其中,商业航天,一般指以市场化方式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涵盖火箭发射、卫星应用、太空旅游等领域,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企业主导、市场竞争和盈利驱动,提供航天产品、技术或服务。与传统政府主导的航天项目不同,商业航天强调私营企业的参与、成本效益和可持续的商业生态,更重视市场竞争及商业化的市场行为,是将航天从计划经济加速推进至市场经济的行为。
二、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现状
航天技术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各国在航天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商业航天活动日益活跃,商业发射次数高速增长,商业航天的广度不断扩大。2024年我国进行了68次火箭发射,入轨66次,成功率为97%。2025年2月11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火箭顺利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除了长征八号甲中型液体火箭,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直径4米级可回收复用火箭,朱雀三号、力箭二号、智神星一号等一批新型号“北京箭”正摩拳擦掌等待2025年首飞。因此,预计2025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在我国多地政府对商业航天产业专项扶持的支持,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民营商业航天逐渐成为国家促进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6582.2亿元,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133.2亿元,其中,导航与位置服务5815亿元,卫星遥感产业170.3亿元,卫星通信888.5亿元,商业航天设备59.7亿元,发射规模199.7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810.4亿元。其中,商业遥感卫星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丰富日常应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世界航天大国战略竞争与博弈的主阵地。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三、商业航天行业产业链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火箭研制、卫星研制和其他设备制造,我国航天在诸多软硬件产品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成果,拥有了相关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卫星运营服务产品;高端工业计算机、集成电路、光机电等信息技术产品;新材料产品、新能源产品、大型配套装备等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特种车辆及零部件产品、航天保健品、空间生物产品;AVIDM、OSCAR安全数据库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等软件产品等领域。商业航天位于行业中游,主要包括商业发射服务、卫星测控服务、地面设备服务及终端、卫星运营及数据增值等,国家给予航天的一些特殊的行业政策优势已对民间资本市场构成了足够的吸引力。行业下游为借助卫星组网(包括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互联网、航天运输等)运营及获取的对地观测数据及资料应用于林业、农业、智慧城市等行业。
四、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环境-相关政策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发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步入航天领域,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近年来,商业航天作为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备受关注,我国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商业航天领域的政策文件,推动商业航天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我国商业航天行业部分相关政策具体如下:
五、商业航天行业竞争格局
1、主要企业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针对商业航天领域的一系列鼓励性政策陆续出台、"军民融合发展"方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之势,大量民间资本涌入航天领域,一批新兴民营航天企业纷纷初创成立,与政府主导的国有航天企业共同参与到商业航天的发展和竞争,带来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新形势、参与主体新格局、业务运作新模式的变革。截止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成立1-3年的占36%,1年内才成立的占22.9%,成立3-5年的占19.5%,成立5-10年的占13.7%,成立超过10年的占7.9%。
截止目前,中国商业航天呈现出主体多元、模式多样的竞争格局。我国航天行业企业竞争主要包括国家队、民营的大型企业以及以航空装备零部件系统为主的中小型企业,涉及企业有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天火箭、天奥电子、蓝箭航天、天箭科技、中兵红箭、盟升电子、高德红外、中海达、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航天宏图等。部分企业具体介绍如下:
2、代表企业
1)、航天科技
航天科技在航天应用领域研制的惯导产品成功应用于国家首个动调陀螺平台惯导系统、全国产化激光捷联惯导系统,为多个系列产品实现远程精确自主导航奠定了基础。2024年期间,航天科技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高精度加速度计技术、国产化电源模块、高精度通用标准化IF转换电路、生产现场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测试设备平台、多参数地热远程动态监测系统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航天科技航天应用产品营业收入7.84亿元,占总营收的11.37%。
2)、中天火箭
中天火箭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小型固体火箭及其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一直致力于推进航天固体火箭核心技术成果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度转化应用。中天火箭的民用小型固体火箭产品主要应用于以增雨防雹火箭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活动,是小型固体火箭核心技术在民用气象领域的延伸应用。在探空火箭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探空火箭研制的单位之一,也是目前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唯一进行探空火箭研制开发的单位。中天火箭经过多年技术攻坚,探空火箭研制产品现已形成系列化,涵盖了从低空、中空到临近空间的探测火箭。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天火箭小型固体火箭及其延伸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25亿元,实现净利润1956.62万元。
六、商业航天行业发展趋势
商业航天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从卫星制造到火箭发射,从测控服务到应用拓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安全、创新、产能、成本、效率将是未来商业航天发展的“五大关键词”。卫星制造领域将加速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批量化总装演进,产能有望迎来集中释放。火箭发射将向可重复、低成本、大运力跃升,从验证阶段逐步迈向工程应用和规模发展。伴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的全面建设和卫星数据消费市场的兴起,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空天信息产业正在加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迎来成熟期。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潜力评估及趋势前景预判,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投资价值及投资机会分析,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投资策略与可持续发展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