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早期,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主要依赖于引进国际厂商产品。近年来,为了摆脱对外国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加快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国产化进程,实现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和装备研制。例如,中国自主研制了新一代飞行数据处理系统(FDPS)、新一代飞行计划处理系统(FPLS)、新一代机场面监视雷达(ASDE-X)等核心设备,并在多个机场和区域中心投入使用。除了国产化进程的推进,数字化加速转型也是推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4年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同比上涨15.38%。
相关上市企业:*ST智胜(002253)、四创电子(600990)、国睿科技(600562)、海格通信(002465)、莱斯信息(688631)、赛微电子(300456)、新晨科技(300542)、四川九洲(000801)、深城交(301091)、纳睿雷达(688522)等。
相关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航空管系统装备有限公司、北京华泰英翔空管技术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民航运输、市场规模、国产化
一、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相关概述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民用航空器的起飞、飞行、降落进行监督、指挥和管理的系统。它确保航空器中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降低事故风险,提高飞行效率。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主要由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空中交通服务主要负责直接与飞行中的航空器保持联系,提供飞行指导、咨询服务以及必要的交通避让建议,确保飞行安全顺畅。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指通过预测、监控和调整空中交通流量,优化飞行路径和高度层分配,以减少拥堵、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并在必要时实施流量限制措施。空域管理是指对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使用,确保不同飞行阶段、不同性质的航空活动能够在有序、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空域资源。这三大模块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起空中交通的全面管理和调控职责,不仅有效维护了空中交通的秩序与安全,还保障了航空运输的高效与畅通,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长期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基础框架开始建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空管体系的初步形成。1978年改革开放后,民航业开始转型,1987年国家空管体制改革尝试突破,形成了军政共管的国家空管体制。1994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成立,标志着民航空管管理体制的基本形成。2000年后,中国民航发展速度加快,空管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2015年至今,新技术应用与深化改革阶段,明确了空域组织与管理、协同流量管理等发展方向,北京大兴机场开航,展示了全新的空管技术。中国空管体制经历了从军方主导到军政共管,再到民航空管企业化转型的深刻变革,技术也从陆空无线电通话发展到雷达管制、自动化系统,再到4D飞行和高级地面活动控制系统,为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保障民航安全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如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和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发挥整体协同效应,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1月发布的《关于印发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的通知》中,提出围绕四强空管建设,构建安全稳、效率高、智慧强、协同好的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广域覆盖感知、深度网络互联、数据融合赋能、智能协同响应和智慧高效运行,提升空中交通全局化、精细化、智慧化运行能力和服务水平。2023年12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提出将“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与运营,空中交通管制和通信导航监视气象情报系统建设”列入鼓励类。
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上游主要为通信、导航、监视等专用设备制造商,这些企业主要提供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所需的设备和技术。产业链中游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该环节的企业主要负责处理通信、导航、监视等专用设备的感知数据,为下游(空管交通局和机场)提供覆盖飞机航班起飞前的放行管理、场面的滑行管理、空中的飞行管理等整个运行流程内飞行活动的监视、预测和告警服务,协助管制员在管制区域内开展管制活动,确保航班的飞行安全。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三、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航运输需求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0-2021年中国民航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保持小幅上升,2022年受疫情反复影响,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有所下降,但2023年又逐渐恢复增长状态,到了2025年1-3月,中国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3.69亿人次,同比上涨3.6%,货邮吞吐量达到488.6万吨,同比上涨7.7%。这种增长带来了更大的空域拥挤和复杂性,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推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的扩大。
早期,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主要依赖于引进国际厂商产品。近年来,为了摆脱对外国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加快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国产化进程,实现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和装备研制。例如,中国自主研制了新一代飞行数据处理系统(FDPS)、新一代飞行计划处理系统(FPLS)、新一代机场面监视雷达(ASDE-X)等核心设备,并在多个机场和区域中心投入使用。除了国产化进程的推进,数字化加速转型也是推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4年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同比上涨15.38%。
四、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竞争格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国外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泰雷兹(Thales Group)、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L3Harris Technologies等,它们不仅是行业的领先者,更是未来空中交通管理创新的关键力量。国内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川大智胜、四创电子、国睿科技、莱斯信息、新晨科技等,这些企业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将图形图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三维测量与人脸识别、航空与空中交通管理、飞行模拟等领域,是国内领先的三维人脸识别系统及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和服务供应商。公司空中交通管理业务的开展以军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飞行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空管仿真模拟训练、低空飞行管理与服务等活动相关的专用系统与设备的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现场与售后服务为主。受宏观经济与行业经济不景气的持续影响,公司新签合同与收入确认持续低迷,导致营业收入持续下降。航空及空管产品与服务依然是公司营收主要部分,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0.86亿元,同比下降5.27%。
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民航空管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与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公司在空管自动化系统、塔台自动化系统、空管模拟训练系统领域均具有较为领先的市场地位,空管自动化系统是最为核心和主要的系统之一。近年来,公司紧抓“四型机场”建设机遇,推出具有普适性的中小机场航班运行解决方案,构建从前站起飞到落地、地面保障、本场起飞航班运行全流程管控服务“一张网”、安全监视“一张图”,打造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航班生产运行保障信息化产品,有效支撑机场“天地一体、协同运行”,助推加快机场装备国产化进程,推进我国机场技术和装备一体化、现代化、国产化纵深发展。2024年公司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同比上涨13.68%。
五、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正逐步迈向智能化,推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向更高效、更安全和更灵活的方向演进。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依托前沿技术,诸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自动化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来提升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整体效能。例如AI算法能预判飞行路径上的潜在冲突,并提供优化航线,从而提升空中交通的流畅性与安全性。同时,AI还可用于自动化处理诸如航班计划生成、空域资源配置等任务,减少人工操作,提升工作效率。
2、网络化
过去,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往往是区域性的且相互孤立,导致各国和地区空管中心间的信息交流不畅。然而,网络化的发展打破了这一局限,通过建立全球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了空管中心间的实时数据共享。如今,飞行数据、气象信息以及空中交通动态等关键数据能够即时传递至相关人员,从而增强了整体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飞行器在跨国飞行时,能够获得一致且实时的导航指引,有效降低了航空事故的风险。
3、军民融合发展
随着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军民航空系统的差异日益显著,带来了系统协调的复杂性。中国的军民融合虽起步较晚,但已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实现了军民航空管的合作。未来,军民融合将更加注重协同操作和标准化建设,通过政策、技术和操作模式的改进,实现军民航空系统的协调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布局状况研究,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前瞻及战略布局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