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储能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电池、蓄电瓶)为交流电的装置。近些年来,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正日益受到重视,在政策及市场双重驱动下,我国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催生出对储能逆变器的旺盛需求,产业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储能逆变器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22.1亿元上升至120.98亿元。
相关上市企业:科华数据(002335);上能电气(300827);阳光电源(300274)等
相关企业: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德普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圣驼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科睿储能有限公司;深圳市捷迅储能有限公司;海川太风水储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深圳极数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为蓝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斯玛顿电气有限公司;深圳昱泽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产业链图谱;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政策;储能逆变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重点企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储能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电池、蓄电瓶)为交流电的装置,是储能系统与电网中间实现电能双向流动的核心部件,也是储能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直流电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输出,以满足家庭、企业或电网等的用电需求。从产品分类来看,储能逆变器可分为电热储能逆变器、空气动力储能逆变器、锂离子储能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几种。
储能逆变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各类原材料及零部件产品供应环节,主要包括IGBT、集成电路、传感器、印制电路板、电容、电感器件等。产业链中游为储能逆变器生产制造环节,代表厂商有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科华数据、南瑞继保、索英电气等。产业链下游为储能逆变器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风能发电、储能系统、电动汽车等。
从产业链上游情况看,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储能逆变器的核心器件,性能决定了储能逆变器的性能,约占逆变器价值量的20%-30%。IGBT行业技术门槛高,再加上国内IGBT厂商起步较晚,市场主要被英飞凌、三菱电机等国外企业垄断,自给率低。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IGBT自给率在逐步提升,但2024年仍仅有32.9%左右,面临“卡脖子”难题,对储能逆变器成本影响较大。基于国家相关政策中提出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的要求,“国产替代”将会是未来IGBT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未来,随着IGBT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将有效降低其成本价格,为储能逆变器带来可观的降本空间。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储能逆变器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二、产业现状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和利好政策引领下,我国储能行业得以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我国储能市场正式进入GWh时代,10个GWh级锂电项目和2个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相继投运。基于多种储能技术组合应用的混合储能模式在2024年新规划项目中备受推崇,各地已规划项目中的混合储能组合方案已经多达19种。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从2020年底的35.6W增长至130GW左右,为储能逆变器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策层面,我国相继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均指出,要开发新型储能多元技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所需的储能技术产品矩阵、实现多时间尺度储能规模化应用,持续利好储能行业发展。而储能逆变器作为储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产业也将持续受益于储能利好政策的推动,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将不断优化。
总的来说,近些年来,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正日益受到重视,在政策及市场双重驱动下,我国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催生出对储能逆变器的旺盛需求,产业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储能逆变器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22.1亿元上升至120.98亿元。
三、企业格局
在广阔前景吸引下,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科华数据、索英电气等企业纷纷入局储能逆变器行业。由于储能逆变器与光伏逆变器在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相似度,且原材料供货商和销售渠道重叠度较高。因此,储能逆变器行业参与者多为光伏逆变器企业,如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科士达、锦浪科技等。这些企业通过共享光伏逆变器销售渠道和品牌资源,发展储能逆变器业务,拓展新的业绩增长点。此外,我国储能逆变器行业集中度高, CR5达到82%。其中,上能电气市场份额国内排名第一,达到29%;其次为科华技术,达到25%。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020年4月10日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上能电气”。上能电气是一家专注于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数字电能、电站开发等多个领域,主营产品包括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储能逆变器及系统、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等。在储能逆变器领域,近年来,上能电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电力转换和管理解决方案,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及户用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站以及电网侧储能等多种场景。数据显示,2024年上能电气储能双向变流器及系统集成产品销售收入为19.28亿元,同比增长0.0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11日,2011年11月2日在深交所A股上市,股票简称“阳光电源”。阳光电源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设备、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阳光电源营业收入499.46亿元,同比增长7.61%。
四、未来前景
1、技术迭代加速,智能化与高效化并进
我国储能逆变器行业正加速技术迭代,核心方向聚焦于高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及智能化控制。当前主流产品转换效率已突破98%,未来将向99%以上迈进,功率密度持续提升以适应大规模储能系统与紧凑型家庭储能需求。智能化方面,AI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及自适应调度,例如通过动态智能扫描算法优化光伏组件功率点,提升发电效率。此外,模块化设计成为趋势,支持快速扩展与灵活部署,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技术升级的驱动力源于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国家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储能设备具备更高响应速度与稳定性;同时,分布式能源与虚拟电厂的兴起,倒逼逆变器向“智能电网调节器”升级,以适应复杂电力调度场景。
2、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主导生态构建
我国储能逆变器市场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上能电气、科华数能等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CR5高达82%。行业格局演变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纵向整合加速,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或自建布局电池、EMS等环节,形成“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二是横向生态合作深化,与电网公司、新能源开发商共建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三是全球化竞争加剧,国内企业依托成本与技术优势,加速拓展中东、欧洲等海外市场。头部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技术壁垒(如高压级联、构网型技术)、品牌渠道(覆盖全球100+国家)及规模效应(年产超10万台)。未来,随着IGBT等核心器件国产化率提升,行业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头部企业市占率有望突破90%。
3、应用场景多元化,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储能逆变器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驱动行业需求爆发式增长。电网侧,储能逆变器成为调峰调频、电力紧急备用核心设备,2025年电网侧储能装机占比预计达40%;工商业领域,用户侧储能需求激增,逆变器通过“削峰填谷”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参与需求侧响应获取收益;户用市场,光伏+储能系统普及率快速提升,逆变器需兼顾高效率、小体积与经济性。政策层面,国家出台《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2025年装机超30GW目标,并通过补贴、峰谷电价差等机制激活市场。技术层面,构网型逆变器、液冷散热等创新技术突破,推动储能系统在极端环境(如50℃高温)下的稳定性提升。未来,随着新能源占比提高,储能逆变器将深度融入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生态,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组件。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储能逆变器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储能逆变器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储能逆变器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共十三章,包含储能逆变器行业风险及对策,储能逆变器行业发展及竞争策略分析,储能逆变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