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近年来,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共振催生强劲增长动能。2024年我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75.2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远超全球电子制造设备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终端产业智能化升级驱动需求井喷,尤其800V高压平台及扁线电机技术普及,推动设备向高精度(±0.01mm级)、高功率(50kW+)、高集成化方向加速迭代。预计,2025年行业规模将突破百亿大关。
上市企业:田中精机(300461.SZ)、艾森股份(688720.SH)、奥海科技(002993.SZ)、集智股份(300553.SZ)、信维通信(300136.SZ)、立讯精密(002475.SZ)
相关企业:德宙佑电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星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智感机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展发电子厂
关键词:无线充电绕线设备、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发展历程、无线充电绕线设备产业链、无线充电绕线设备发展现状、无线充电绕线设备市场格局、无线充电绕线设备发展趋势
一、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相关概述
无线充电绕线设备是用于制造无线充电线圈(发射端Tx/接收端Rx)的专用自动化设备,通过精密绕制铜线或利兹线(Litz Wire)形成特定形状的线圈(如圆形、方形、多线圈阵列),以满足电磁感应或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的需求。其核心功能包括绕线、排线、焊接、检测等工序,确保线圈的匝数精度、一致性及电气性能。
无线充电绕线设备可根据绕线技术分为平面绕线机、立体绕线机和多工位绕线机;按自动化程度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按应用领域分为消费电子级和工业/汽车级。
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2010-2015年萌芽期主要依赖进口设备;2016-2018年成长期实现国产替代,初步形成产业链;2019-2022年爆发期受益于消费电子需求激增,国产设备占据80%市场份额;2023年至今进入高端化阶段,向新能源汽车和医疗领域突破。目前行业正面临汽车级大功率绕线技术攻关和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关键挑战,未来将聚焦超薄柔性线圈、22kW大功率设备等前沿方向,加速产业链整合。
二、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产业链
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产业链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上游由发射端芯片、接收端线圈及纳米晶、汝铁硼等磁性材料供应商构成,其中磁性材料与精密导体质量直接决定绕线工艺精度;中游以立讯精密、信维通信等企业为核心,聚焦绕线设备研发制造,集成高精度张力控制、多轴联动及AI视觉检测技术,推动设备效率与良率双提升;下游应用覆盖手机、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多领域,华为、小米等终端厂商驱动设备向微型化、高功率方向迭代,同时带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场景需求爆发,形成需求牵引与技术突破的双向循环。
作为无线充电绕线设备的核心应用领域,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在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革命的驱动下,正经历结构性升级。智能手机、TWS耳机、智能手表等终端产品的无线充电渗透率持续提升,直接拉动高精度绕线设备需求。国内企业通过突破±0.01mm级绕线精度、多线圈阵列同步绕制等关键技术,推动华为、小米等品牌旗舰机型无线充电功率从5W跃升至50W,逐步打破海外技术垄断。数据显示,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1.66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9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为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无线充电绕线设备重要增量市场,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5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0.4%和47.1%,这一强劲增长直接带动了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的市场需求。据行业测算,每万辆新能源汽车将产生约150-200台绕线设备需求,按此推算,仅2025年一季度就催生近5万台设备需求。未来,在“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充电基建密度提升及高阶智驾车型渗透率突破38%的多重催化下,市场持续释放对无线充电绕线设备的强需求,为绕线设备企业带来持续增长动能。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三、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共振催生强劲增长动能。2024年我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75.2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远超全球电子制造设备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终端产业智能化升级驱动需求井喷,尤其800V高压平台及扁线电机技术普及,推动设备向高精度(±0.01mm级)、高功率(50kW+)、高集成化方向加速迭代。预计,2025年行业规模将突破百亿大关。
从细分市场看,当前消费电子领域仍稳坐无线充电绕线设备需求头把交椅,其市场占比达60%,主要受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存量市场迭代升级与AR眼镜、TWS耳机等增量品类爆发双重拉动,尤其在微型化(适配0.02mm线径线圈)、高良率(缺陷率≤0.05%)等技术维度形成刚需壁垒。但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年均超40%的复合增速重构市场版图——随着800V高压平台、扁线电机渗透率突破35%,新能源汽车领域无线充电绕线设备市场占比超过28%,且呈现“技术替代效应”。头部企业(如田中精机)通过磁悬浮主轴、纳米级张力控制等尖端技术,将设备负载能力从传统5kg提升至2吨级,适配风电重载、商用车电机等重资产场景,推动该细分领域年复合增长率达58%,远超消费电子领域22%的增速。展望未来,伴随车规级无线充电标准落地与车机互联生态深化,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占比将持续提升。同时医疗机器人、工业无人机等新兴领域也将以“微型化+高功率”的定制化需求撬动5%以上的增量空间,驱动行业进入“多引擎驱动”的黄金发展期。
四、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呈现"外资垄断高端、国产主导中端、低端混战"的三层竞争格局。日本日特、马斯利、小田原等国际巨头凭借技术优势垄断85%的高端市场份额,主攻50kW以上大功率设备;以田中精机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占据中高端市场70%份额,正加速向中端市场渗透,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而在低端市场,众多中小企业陷入同质化竞争,市场集中度低、价格战激烈,行业洗牌加速。
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领先企业通过差异化技术布局、全球化产能部署及精准客户定位,构建起多元竞争壁垒。其中,田中精机以±0.01mm超精密绕线、22kW汽车级高功率及磁悬浮主轴技术为核心,形成“苏州+重庆+越南”产能铁三角,深度绑定华为、小米、比亚迪等头部客户,实现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与医疗设备多领域渗透。
五、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无线充电绕线设备作为无线充电产业链的核心装备,正朝着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随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持续扩张,以及新材料、AI技术的深度融合,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容机遇。未来,行业有望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技术迭代加速,高精度与智能化成为核心驱动力
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正经历技术密集型升级,高精度绕制与智能化控制成为关键突破方向。随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对微型化、集成化需求的提升,绕线设备需实现±0.01mm级精度控制,并集成AI自适应张力调节、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优化算法,以应对超细线径(如0.02mm漆包线)与复杂线圈结构的制造挑战。
2、应用场景多元化,新能源汽车与工业设备成新增长极
目前,无线充电绕线设备应用场景从消费电子向汽车、工业领域加速渗透。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平台催生大功率、高张力绕线需求,双工位同步绕线机实现单日产能5000件,兼容60mm²超粗扁线与多层绕组结构;工业机器人关节电机、风电定子等场景则要求设备具备3000N级张力控制与极端工况耐久性。此外,智能家居无菌车间专用绕线机、医疗微型线圈设备需求激增,推动行业向“非标定制+场景深度适配”转型。
3、全球化竞争加剧,产业链协同与绿色制造塑造竞争优势
中国绕线设备企业通过“技术出海+本地化生产”双轮驱动全球化。东南亚工厂(如越南、泰国)承接消费电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转移,海外联合实验室攻克车规级绕线工艺,欧美市场份额年增25%。绿色制造成为竞争新维度:模块化设计缩短交付周期40%,余热回收技术降低能耗15%,设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国际标准低20%。头部企业通过“绕线-模组”垂直整合(如立讯精密AirPods一体化方案),提升客户粘性至85%以上。未来,掌握自主技术、全球运营与低碳能力的企业,将主导全球价值链分工。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年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2025年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共十章,包括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相关概述、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运行环境(PEST)分析、全球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运营态势、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经营情况分析、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中国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投资机会、无线充电绕线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