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综述
1、定义及分类
2、行业政策
3、行业壁垒
4、发展历程
二、产业链
1、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三、行业现状
四、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五、竞争格局
六、发展趋势

风电工程船

摘要:风电工程船专为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维设计的特种船舶,主要包括风电安装船和运维船两大类。当前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高速扩张正强力驱动行业发展,其中专业运维母船(SOV)和调试服务运营船(CSOV)需求尤为旺盛。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从产业格局看,中国船厂已确立全球主导地位——2015-2024十年间全球交付的约200艘风电安装船中,中国建造占比高达68%,近两年更包揽近90%的新建订单(2023年30/34艘,2024年33/37艘)。当前市场热点正转向专业运维母船(CSOV/SOV),截至2025年3月全球手持订单达136艘,主要集中于欧洲和中国市场,船型以专业运维母船(CSOV/SOV)为主,绿色动力与智能化技术成为核心亮点。预计到205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850GW,因此对运维母船(SOV)——浮式海上运营和维护(O&M)中心的需求急剧上升,将持续推动风电工程船产业向深远海作业能力与全生命周期服务方向升级演进。


一、综述


1、定义及分类


风电工程船是专为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维设计的特种船舶,具备海上作业的稳定性、起重能力和适应复杂海况的特性。根据功能与结构,其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浮式起重船、风电运维船、坐底式安装船以及多功能半潜式或动力定位船。未来,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自升式、自航式及绿色化风电工程船将成为技术升级的核心方向。

风电工程船分类


2、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风电工程船行业作为风电产业链关键环节,其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前者负责国民经济战略规划与产业政策制定,在风电领域参与产业发展规划与项目核准;后者聚焦能源战略规划、政策实施及行业监管,承担项目审批、电网接入管理、电力调度监督等职责,二者共同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引导与宏观管理。


行业监管体制涵盖项目审批、电网接入、价格与环保监管等环节,通过严格流程保障项目合法性与可持续性,维护电力市场公平与高效运行。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等自律组织发挥技术推广、标准制定与行业规范作用,推动技术进步与国际合作,与主管部门形成互补,共同促进风电工程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行业相关政策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战略导向下,多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有力推动着风电工程船行业不断迈向新高度。《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不仅要求开展省级海上风电规划的制修订工作并同步推进规划环评,以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还鼓励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积极促成近海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同时,规划强调加快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着重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这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此外,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安全风险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作为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对海上风电项目开发运营实施严格监管,为海上风电项目的科学有序开发、安全稳定发展筑牢根基。2024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鼓励海上风电集中集约布局、集群式开发,规避大面积零散分布的状况,为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提供坚实保障,还推动海上风电场向更远海域、更深水域拓展,并鼓励风电场采用多功能混合模式,融合渔业、光伏及波浪能等多种利用方式,这一系列政策导向为风电工程船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相关政策


3、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风电工程船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电机学、变流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控制检测技术和海洋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例如,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都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对制造商的基础技术积累和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0年,要求其可以经受长期温差、风沙、雨水等各种复杂严酷环境的考验,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质量保证。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先进的风机制造技术以及稳定的品控能力,技术壁垒是该行业的重要市场壁垒之一。


(2)资金壁垒


风电工程船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建设初期,企业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在生产运营阶段,原材料采购占用资金较大,且风力发电机组整机销售回款周期较长,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以陆上风电场为例,其建设成本在7000—9000元人民币每千瓦,单个风电开发项目至少需要几个亿,甚至十几亿的投资规模,风电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为20%,因此,新进入的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以抵御经营风险。


(3)人才壁垒


风电工程船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均需要较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当前我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普遍缺乏风电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系统掌握风力发电理论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专业人才的储备构成市场新进入企业的主要壁垒之一,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已成为市场参与者核心实力有较高要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


(4)政策与认证壁垒


新的风电场开发建设项目需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审批程序,风电项目开发全过程通常分为风场选址、签订开发协议及风能资源评估;内部评估及政府审批;设计、建造及调试三个阶段,风电项目开发需要开发企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属于行业专有的技术诀窍,对缺乏技术积累的新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政策壁垒。此外,风电设备质量是风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产品检测认证制度是保障设备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家已经初步建立风电设备检测认证制度,凡是接入公共电网(含分布式项目)的新建风力发电项目所采用的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风轮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控制器和轴承等关键零部件,须按照相关规则及程序进行型式认证,认证工作由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认证机构进行。同时,风电开发企业进行设备采购招标时,会明确要求采用拥有型式认证的产品,未获得型式认证的机组不允许参加招标。因此,新进企业需要利用更多时间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进而通过风电设备的检测认证,这构成了市场进入的壁垒之一。


4发展历程


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2000-2010年依赖进口技术起步,2011-2015年实现国产化突破,2016-2020年伴随海上风电抢装潮进入快速发展期,起重能力从800吨提升至2000吨级;2021年以来,我国已跻身全球风电船舶制造第一梯队,不仅成功研制出3000吨级世界领先的风电安装船和高端运维母船,更斩获全球70%的新建订单。2024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海洋工程安装船“志高号”与“志远号”在江苏南通顺利竣工,能够在离岸100公里处的海域展开作业,推动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当前行业正向深远海、绿色智能方向升级,未来将在浮式风电装备和核心设备自主化领域持续突破,巩固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发展历程


二、产业链


1、产业链分析


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已构建起完备且协同的产业链体系。上游环节,以振华重工、宝钢等为代表的企业,聚焦于关键零部件与原材料供应,为船舶提供强劲动力的发动机、保障高效作业的起重设备,以及特种钢材等关键材料,其品质与供应稳定性是产业链后续发展的基石。中游聚集了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工业等造船龙头企业,实现从800吨到3000吨级安装船的自主建造突破。产业链下游聚焦于风电开发建设,涵盖风电场开发、施工以及后续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全方位保障风电场的稳定运行。各环节紧密配合、协同共进,共同推动着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持续蓬勃发展。风电工程船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风电工程船产业链
动力系统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保达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起重设备
法兰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阴鼎力高科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泰克力起重机有限公司
奥力通起重机(北京)有限公司
德马格起重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安博起重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科轻起重机有限公司
武桥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特种钢材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钢铁集团
中国首钢集团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博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晨宝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游
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
中游
风电开发建设
风电场运维服务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麾下的核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自2016年正式挂牌运营以来,便以迅猛之势蓬勃发展,业务广泛涉足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等多个关键领域,旗下坐拥9家实力强劲的大型船厂,规模蔚为壮观。在风电工程船这一细分领域,中远海运重工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脱颖而出,其精心打造的NG20000型等船舶,性能表现堪称一流。在订单承接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同时,公司始终秉持绿色环保理念,积极推动船舶建造的可持续发展。公司研发底蕴深厚、实力超群,斩获的荣誉奖项不胜枚举,已然成为现代商船与海工装备建造领域的领军者,在风电工程船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远海运重工风电工程船业务发展情况


(2)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


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自1992年创立以来,在船舶建造领域深耕细作,作为亚洲规模领先的专业高性能铝合金船舶供应商,展现出强大实力。2011年建立技术中心后,其全产业链研发设计能力得以完备,凭借人才与技术优势,斩获诸多荣誉,成为行业标杆。公司承接国内外大量铝合金船舶订单,交付船型丰富多样,不仅广泛分布于国内水域,还远销多个国家,“英辉南方(AFAI)”品牌扬名海内外,更是国内唯一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铝合金船舶的企业。在风电工程船领域,公司也拥有多款产品,凭借过往积累的技术、品牌与市场优势,有望在风电工程船市场持续发力,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贡献更多优质船舶装备。

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风电工程船布局


三、行业现状


风电工程船专为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维设计的特种船舶,主要包括风电安装船和运维船两大类。当前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高速扩张正强力驱动行业发展,其中专业运维母船(SOV)和调试服务运营船(CSOV)需求尤为旺盛。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从产业格局看,中国船厂已确立全球主导地位——2015-2024十年间全球交付的约200艘风电安装船中,中国建造占比高达68%,近两年更包揽近90%的新建订单(2023年30/34艘,2024年33/37艘)。当前市场热点正转向专业运维母船(CSOV/SOV),截至2025年3月全球手持订单达136艘,主要集中于欧洲和中国市场,船型以专业运维母船(CSOV/SOV)为主,绿色动力与智能化技术成为核心亮点。预计到205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850GW,因此对运维母船(SOV)——浮式海上运营和维护(O&M)中心的需求急剧上升,将持续推动风电工程船产业向深远海作业能力与全生命周期服务方向升级演进。

2019-2024年全球风电工程船交付量


四、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海上风电市场快速增长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上风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海上风电项目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这为风电工程船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有机会承接更多的海上风电工程作业项目,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为了推动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补贴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鼓励企业加大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投资和技术研发。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海上风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如港口、码头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为风电工程船的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政策支持将有助于风电工程船行业的发展壮大。


(3)技术创新与升级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风电工程船行业也面临着技术创新与升级的机遇。例如,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船舶设计和作业中的应用,将提高船舶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新能源技术在船舶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将有助于降低船舶的能耗和排放,实现绿色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不利因素


(1)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海上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风电工程船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除了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外,国外一些具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程度。企业面临着价格竞争、技术竞争和服务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技术迭代压力


风机大型化与深远海开发作为海上风电发展新趋势,给风电工程船带来巨大技术迭代压力。风机大型化使机组尺寸、重量剧增,风电工程船需具备更强起重能力、更精准定位及更稳作业平台,如吊装20MW以上风机时对起重设备额定起重量和作业半径要求更高,且要保障安全稳定。深远海开发则对船舶续航、抗风浪及通信导航能力要求严苛,复杂海况下需长续航、强抗浪及先进通信导航系统。但国内部分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紧跟技术迭代,若不及时研发应用新技术、升级改造或建造新船,将面临订单与市场份额双下滑的困境。


(3)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上风电工程作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企业在船舶建造和作业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如果企业不能满足环保要求,可能会面临罚款、停工等处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


五、竞争格局


在全球风电工程船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企业格局呈现鲜明分层与多元发展态势。中国船企依托庞大的产业规模与显著的成本竞争力,在中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工业等龙头企业展现出强劲实力,揽获全球约70%的新造船订单,并且在大型化安装船这一关键领域实现快速突破,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欧洲企业方面,荷兰的Royal IHC、丹麦的Cadeler等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牢牢把控高端市场。它们拥有先进的DP3动态定位系统以及成熟的深水作业技术,借此斩获80%的高附加值订单。同时,这些企业通过提供租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构建起覆盖全球的运营网络,巩固了自身在高端市场的地位。韩国三星重工等企业则另辟蹊径,聚焦LNG动力船舶和浮式风电等差异化赛道,寻求新的增长点。当前,全球竞争格局已然形成“中国制造+欧洲技术+韩国创新”的三足鼎立局面。当前全球竞争格局呈现“中国制造+欧洲技术+韩国创新”的三足鼎立态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企业在产能规模上将进一步扩大优势,但欧洲企业仍将保持高端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未来竞争将向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

全球风电工程船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六、发展趋势


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正迎来多重发展机遇,呈现市场规模扩大、技术创新深化、产业链协同加强与国际化布局提速的趋势。在政策支持与能源转型需求推动下,国内海上风电建设加速,深远海项目启动带来持续增长需求,同时海外市场对中国风电设备进口需求激增,形成国内外市场同步放量的格局;技术创新方面,风机大型化、漂浮式风电技术突破及运维智能化升级,推动工程船向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作业效率与经济性;产业链协同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5%,企业通过纵向整合获取关键技术,提升整体竞争力;国际化布局中,中国风电工程船企业凭借成本与技术优势,承接大量海外订单,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风电工程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