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唯一著作权,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智研钧略”商标,及唯一官方网站智研咨询网(www.chyxx.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智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报告导读:
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以沉积碳(如热解碳或高分子材料热解形成的固体碳)为基体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类复合材料。几乎全是碳元素,由树脂碳、碳纤维、热解碳构成,具有极高的碳含量。碳碳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碳基体所形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比重轻、热膨胀系数低、耐高温、耐腐蚀、摩擦系数稳定、导热导电性能好等优良性能,是制造高温热场部件和摩擦部件的优质候选材料,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近年来,伴随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碳碳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高温强度、耐热冲击性和轻量化特性,逐步取代传统石墨成为光伏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的主流材料,推动了行业需求的显著增长。在半导体热场、航空航天制动、高端汽车刹车及锂电池负极等新兴领域,其应用渗透也呈现持续提升态势,展现出广阔的市场潜力。数据显示,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产量从2017年的2.2千吨增长至2024年的6.5千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6.74%。未来,随着下游光伏、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材料在更多高温、高强场景中的技术成熟与成本优化,预计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产量将增长至7.1千吨。中国作为碳碳复合材料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7.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26%。主要得益于光伏产业对热场材料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半导体、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对高性能材料应用的不断深化。未来,随着下游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快,对具备优异耐高温、抗热震特性的碳碳复合材料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8.65亿元。全球碳碳复合材料市场呈现较高集中度,产能主要分布于日本、西欧及美国等地区。SGL Carbon、Toyo Tanso、Tokai Carbon、Nippon Carbon、MERSEN BENELUX为代表的国际企业,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成熟的产业链布局,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产品性能卓越、品牌认可度高、客户资源稳定,并在工艺创新与质量管控方面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相比之下,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持续地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在材料性能和工艺水平上取得显著突破,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目前,已涌现出以金博股份、博云新材、东映碳材、顶立科技、北摩高科、天宜新材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共同推动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自主化方向稳步迈进。
基于此,依托智研咨询旗下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研究团队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并结合多年调研数据与一线实战需求,智研咨询推出《2026-2032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本报告立足碳碳复合材料新视角,聚焦行业核心议题——变化趋势(怎么变)、用户需求(要什么)、投放选择(投向哪)、运营方法(如何投)及实践案例(看一看),期待携手行业伙伴,共谋行业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推动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发展。
观点抢先知:
相关概述: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以沉积碳(如热解碳或高分子材料热解形成的固体碳)为基体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类复合材料。几乎全是碳元素,由树脂碳、碳纤维、热解碳构成,具有极高的碳含量。
行业政策:近年来,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将推动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的持续发展。这些政策包括鼓励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等,为碳碳复合材料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例如,2024年10月,工信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印发《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参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新材料产业分类,聚焦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材料等6个材料领域,以及1个材料综合应用领域,分科技、产业和计算三类,支持建设数据资源节点。202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明确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列为重点支持领域,该政策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产业链核心节点:碳碳复合材料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碳纤维、碳化硅、甲烷等。产业链中游是将碳纤维与碳基体复合,形成高性能材料。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是用作耐热材料、摩擦材料、高机械性能材料等,被用于航空航天(火箭喷管喉衬、热防护材料及发动机热结构件)、刹车材料(高铁、飞机刹车盘)、光伏热场(保温桶、坩埚、导流筒等部件)、生物机体(人工骨)等领域。
市场规模:中国作为碳碳复合材料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7.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26%。主要得益于光伏产业对热场材料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半导体、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对高性能材料应用的不断深化。未来,随着下游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快,对具备优异耐高温、抗热震特性的碳碳复合材料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8.65亿元。
产量:碳碳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碳基体所形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比重轻、热膨胀系数低、耐高温、耐腐蚀、摩擦系数稳定、导热导电性能好等优良性能,是制造高温热场部件和摩擦部件的优质候选材料,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近年来,伴随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碳碳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高温强度、耐热冲击性和轻量化特性,逐步取代传统石墨成为光伏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的主流材料,推动了行业需求的显著增长。在半导体热场、航空航天制动、高端汽车刹车及锂电池负极等新兴领域,其应用渗透也呈现持续提升态势,展现出广阔的市场潜力。数据显示,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产量从2017年的2.2千吨增长至2024年的6.5千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6.74%。未来,随着下游光伏、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材料在更多高温、高强场景中的技术成熟与成本优化,预计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产量将增长至7.1千吨。
企业格局:全球碳碳复合材料市场呈现较高集中度,产能主要分布于日本、西欧及美国等地区。SGL Carbon、Toyo Tanso、Tokai Carbon、Nippon Carbon、MERSEN BENELUX为代表的国际企业,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成熟的产业链布局,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产品性能卓越、品牌认可度高、客户资源稳定,并在工艺创新与质量管控方面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相比之下,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持续地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在材料性能和工艺水平上取得显著突破,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目前,已涌现出以金博股份、博云新材、东映碳材、顶立科技、北摩高科、天宜新材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共同推动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自主化方向稳步迈进。
市场趋势:(1)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将在技术创新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重点围绕高性能碳纤维预制体结构设计、界面调控技术以及快速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等方向展开;(2)在绿色化发展方面,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将着力构建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友好体系;(3)在应用领域拓展方面,碳碳复合材料将突破现有市场边界,向更广阔领域渗透。
报告相关内容节选: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
第一章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碳碳复合材料的定义及用途
一、碳碳复合材料的基本定义、主要类型
二、碳碳复合材料的主要用途
第二节 碳碳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一、碳碳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碳碳复合材料的生产技术趋势
第三节 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历程
一、碳碳复合材料行业过往发展历程
二、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
第四节 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传统商业模式
一、生产模式
二、采购模式
三、销售模式
第二章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产业政策环境
第一节 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一、主要政府监管部门
二、相关行业协会、联系方式
第二节 碳碳复合材料行业政策解析
一、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相关标准
二、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主要政策汇总
三、碳碳复合材料行业重点政策解读及影响
四、碳碳复合材料行业未来政策导向及趋势
第三章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调查
第一节 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国产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供给市场调查
一、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生产规模
二、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产值规模
第三节 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需求市场调查
一、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需求规模
二、碳碳复合材料行业需求结构
三、碳碳复合材料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趋势
第四节 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经济效益调查
一、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价格走势
二、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成本拆解
三、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利润水平
第五节 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一、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主要生产厂商市场份额
二、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集中度
第六节 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影响因素
一、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的驱动因素
二、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的限制因素
第四章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进出口市场调查
第一节 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进口市场调查
一、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进口数量
二、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进口金额
三、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进口来源地区
四、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进口价格
第二节 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出口市场调查
一、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出口数量
二、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出口金额
三、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出口目的地区
四、2021-2025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出口价格
第三节 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进出口市场特征总结
第五章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产业链结构研究
第一节 碳碳复合材料产业链结构分析
一、碳碳复合材料产业链全景图谱
二、碳碳复合材料产业链价值链剖析
第二节 碳碳复合材料产业链上游市场调查
一、产业链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场现状
二、上游原材料价格及走势
第三节 碳碳复合材料产业链中游市场调查
第四节 碳碳复合材料产业链下游市场调查
第六章供给端——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产品市场调查
第一节 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产品市场调查
第二节 碳碳复合材料行业营销策略
第三节 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产品市场供给调查总结
第七章需求端——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细分应用领域调查
第一节 航空航天领域
一、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主要用途
二、2021-2025年细分领域应用市场空间测算
三、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主要厂商分布
四、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未来市场空间预测
五、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二节 光伏领域
一、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主要用途
二、2021-2025年细分领域应用市场空间测算
三、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主要厂商分布
四、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未来市场空间预测
五、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三节 其他领域
一、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主要用途
二、2021-2025年细分领域应用市场空间测算
三、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主要厂商分布
四、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未来市场空间预测
五、碳碳复合材料在细分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八章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重点企业推荐
第一节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述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述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九章2026-2032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前景与市场空间预测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市场特点总结
二、技术趋势总结
三、竞争格局总结
第二节 2026-2032年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市场空间测算
一、2026-2032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产量规模预测
二、2026-2032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细分市场结构预测
三、2026-2032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市场空间测算
第三节 碳碳复合材料行业价格预测
一、2026-2032年碳碳复合材料价格趋势预测
二、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节 2026-2032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一、碳碳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二、碳碳复合材料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十章2026-2032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及投资风险
第一节 2026-2032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行业投资机会
一、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区域投资潜力
二、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机会
第二节 碳碳复合材料行业投资建议
一、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二、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三、行业投资方式建议
第三节 碳碳复合材料行业风险
一、宏观经济风险
二、市场竞争风险
三、产业政策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
五、其他风险因素
◆ 本报告分析师具有专业研究能力,报告中相关行业数据及市场预测主要为公司研究员采用桌面研究、业界访谈、市场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并且结合智研咨询监测产品数据,通过智研统计预测模型估算获得;企业数据主要为官方渠道以及访谈获得,智研咨询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做最大努力的追求,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该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
◆ 本报告所涉及的观点或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证券或基金投资建议。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或证券研究报告。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观点产出及数据分析基于分析师对行业的客观理解,本报告不受任何第三方授意或影响。
◆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智研咨询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过往报告中的描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智研咨询可发表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或文章。智研咨询均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智研咨询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读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任何机构或个人应对其利用本报告的数据、分析、研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所进行的一切活动负责并承担该等活动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或伤害。
01
智研咨询成立于2008年,具有17年产业咨询经验
02
智研咨询总部位于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专家资源和区位优势
03
智研咨询目前累计服务客户上万家,客户覆盖全球,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04
智研咨询不仅仅提供精品行研报告,还提供产业规划、IPO咨询、行业调研等全案产业咨询服务
05
智研咨询精益求精地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06
智研咨询不定期提供各观点文章、行业简报、监测报告等免费资源,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公司使命
07
智研咨询建立了自有的数据库资源和知识库
08
智研咨询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品质保证
智研咨询是行业研究咨询服务领域的领导品牌,公司拥有强大的智囊顾问团,与国内数百家咨询机构,行业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专业的团队和资源,保证了我们报告的专业性。
售后处理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只需反馈至智研咨询电话专线、微信客服、在线平台等任意终端,均可在工作日内得到受理回复。24小时全面为您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跟踪回访
持续让客户满意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公司会安排专业的客服专员会定期电话回访或上门拜访,收集您对我们服务的意见及建议,做到让客户100%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