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海河流
全国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其中,II类水质断面43个,占比22.3%;III类水质断面88个,占比45.6%;IV类水质断面48个,占比24.9%;V类水质断面13个,占比6.7%;劣V类水质断面1个,占比0.5%;无I类水质断面。
2020年全国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2020年,上海、广西水质状况优良;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水质状况良好,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等;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海南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
2020年沿海各省(区、市)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二、直排海污染源
2020年,各类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为712993万吨,不同类型污染源中,综合排污口排放污水量最大,其次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最少。各项主要污染物中,除铅外,综合排污口排放量均最大。
2020年各类直排海污染源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污染源类别 | 排口数(个) | 污水量(万吨) | 化学需氧量(吨) | 石油类(吨) | 氨氮(吨) | 总氮(吨) | 总磷(吨) | 六价铬(千克) | 铅(千克) | 汞(千克) | 镉(千克) |
工业 | 189 | 209665 | 27413 | 109.7 | 852 | 5592 | 146 | 489.9 | 4176 | 40.1 | 162.1 |
生活 | 56 | 78961 | 17561 | 86.6 | 536 | 5661 | 124 | 148.5 | 5488.6 | 35.4 | 50.8 |
综合 | 197 | 424367 | 103927 | 453.5 | 2868 | 35611 | 1183 | 1514.7 | 4436.3 | 306.7 | 379.6 |
合计 | 442 | 712993 | 148901 | 649.8 | 4256 | 46864 | 1453 | 2153.1 | 14100.9 | 382.2 | 592.5 |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四大海区中,东海污水排放量最多,排口数165分,污水排放量376512万吨;其次是南海排口数143个,污水排放量136019万吨;黄海排口数77个,污水排放量117566万吨;渤海排口数57个,污水排放量82897万吨。
2020年四大海区直排海污染源污水及主要污染物受纳总量
海区 | 排口数(个) | 污水量(万吨) | 化学需氧量(吨) | 石油类(吨) | 氨氮(吨) | 总氮(吨) | 总磷(吨) | 六价铬(千克) | 铅(千克) | 汞(千克) | 镉(千克) |
渤海 | 57 | 82897 | 9551 | 76 | 209 | 2185 | 75 | 111.2 | 5803.5 | 50 | 176.5 |
黄海 | 77 | 117566 | 27647 | 185.2 | 618 | 9564 | 194 | 1086.2 | 1401.8 | 160.6 | 44.4 |
东海 | 165 | 376512 | 77261 | 299 | 2055 | 24835 | 391 | 709 | 811 | 124 | 245.1 |
南海 | 143 | 136019 | 34441 | 89.7 | 1373 | 10281 | 794 | 246.8 | 6084.6 | 47.7 | 126.5 |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各省(区、市)中,浙江省污水排放总量最高,排口数100个,污水排放量209630万吨;其次福建省排口数55个,污水排放量138637万吨;山东省排口数68个,污水排放量90547万吨。
2020年沿海各省(区、市)直排海污染源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省份 | 排口数(个) | 污水量(万吨) | 化学需氧量(吨) | 石油类(吨) | 氨氮(吨) | 总氮(吨) | 总磷(吨) | 六价铬(千克) | 铅(千克) | 汞(千克) | 镉(千克) |
辽宁 | 25 | 41691 | 6400 | 85.1 | 144 | 2978 | 64 | - | - | 1.9 | 0.8 |
河北 | 7 | 57237 | 1978 | 0.3 | 39 | 709 | 34 | 28 | 12.8 | 5.8 | 0.3 |
天津 | 14 | 4918 | 949 | 1.5 | 21 | 255 | 5 | - | 52 | 2.1 | 2.9 |
山东 | 68 | 90547 | 26060 | 15.4 | 583 | 7357 | 152 | 1096.9 | 6890.5 | 195.4 | 190.7 |
江苏 | 20 | 6070 | 1812 | 19.9 | 40 | 451 | 15 | 72.4 | 250 | 5.4 | 26.3 |
上海 | 10 | 28245 | 6573 | 24.9 | 122 | 1782 | 33 | - | 273.4 | 44.8 | 59.7 |
浙江 | 100 | 209630 | 55927 | 198.9 | 1291 | 17898 | 238 | 403.6 | 492.4 | 74.6 | 179.3 |
福建 | 55 | 138637 | 14761 | 75.3 | 641 | 5155 | 120 | 305.3 | 45.2 | 4.6 | 6.1 |
广东 | 72 | 81563 | 19401 | 61.2 | 616 | 5359 | 181 | 236.9 | 5144.1 | 33.5 | 91.6 |
广西 | 44 | 19760 | 4796 | 20.9 | 357 | 1815 | 532 | 9.9 | 503 | 4 | 30.9 |
海南 | 27 | 34696 | 10245 | 7.5 | 400 | 3106 | 80 | - | 437.5 | 10.1 | 4 |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三、海洋垃圾
海洋垃圾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其中,海面目测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7个/平方千米,表层水体拖网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5363个/平方千米,平均密度为9.6千克/平方千米;海滩垃圾平均个数为216689个/平方千米,平均密度为1244千克/平方千米;海底垃圾平均个数为7348个/平方千米,平均密度为12.6千克/平方千米。
2020年海洋垃圾平均数量及平均密度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班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海面漂浮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5.7%,其次为木制品类,占10.6%;海滩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4.6%,其次为木制品类和纸制品类,均占4.1%;海底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3.1%,其次为木制品类,占6.8%。
2020年海洋垃圾主要类型占比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智研咨询整理
四、海洋污染防治措施
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装备,承担多种海上执法任务,为多个海洋管理部门服务,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又能提高效率,切实履行海上执法职责。
海洋污染防治措施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