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括
葡萄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果树,早在四、五千年前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居民就开始利用和栽培葡萄。中国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葡萄,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在漫长的时间里,经过各地不断繁衍扩展,全国各地均普及发展起来,主要种植在中国新疆、河北、山东等地区。
中国的第一葡萄产业区是新疆,新疆跨越北纬34°25'-48°10',地处地球上发展葡萄的黄金地带(北纬30°-50°之间)。新疆有着充足的光照资源,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5000-6490MJ/m2,全年日照时数达2550-3500小时,作物生长季(4-9月)日照可达1500-1950小时,无霜期150-240天,均居全国首位。在葡萄生产季节中,白天日照时间长,日照百分率高,有利于葡萄进行光合作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的年有效积温为3800-4660℃,东疆地区为4050-5400℃,北疆为2800-3500℃之间,使整个新疆地区均可以满足不同葡萄品种对热量的需要。另外,新疆气温温差大,年均日温差为14-16℃,有利于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由此可见,新疆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葡萄种植。新疆葡萄主要分布在东疆吐鲁番地区、北疆伊犁至昌吉一,以及南疆阿克苏、喀什、克州、巴州、和田等地区。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分布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新疆葡萄种植品种较多,新疆地区主要种植的葡萄品种有和田红、新葡7号、木拉格(木纳格)、无核白、红地球、皇家秋天、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等。
新疆地区葡萄主栽品种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相关政策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因此新疆葡萄产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其不断发展,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2020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0—2025年)》中提到对包括粮食、棉花、畜牧、林果、特色作物在内的5大类44种优势农产品实行生产力布局和生产结构优化调整,打造一批农产品优势区、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现代优势农产品发展新格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进“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宜粮则粮、宜棉则棉、宜畜则畜、宜果则果,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科学引导优势农产品向最适宜产区聚集,打造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优势区和产业带,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脱贫致富。
新疆葡萄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 颁发部门 | 政策名称 | 相关内容 |
2017.02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 | 关于做好特色林果简约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 推行生产管理标准化。在推进特色林果简约化栽培管理工作中,要按照《关于推进特色林果简约化栽培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实施,在林果简约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按照《枣树简约化栽培技术方案》、《库尔勒香梨简约化栽培技术方案》、《苹果简约化栽培技术方案》、《葡萄简约化栽培技术方案》和《核桃简约化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下简称《技术方案》),将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科学整形修剪、合理疏花疏果、高效低残有害生物防治、机械化作业等先进生产技术有机结合,规范标准化建设。 |
2017.04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 | 《新疆林业科技扶贫行动方案》 | 培育一批区域特色产业。以自治区林业精准脱贫和精准扶贫为核心,以“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目标,在贫困地区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扶贫行动,培育适合不同区域的林业特色主导产业。深入推进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主产区和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特色林果产业带建设,突出发展红枣、核桃、枸杞、葡萄等优势树种,稳步发展苹果、杏、香梨、石榴等传统树种,积极发展巴旦木、开心果、酸梅、小浆果等特色树种,努力把塔里木盆地建成以红枣、核桃、香梨、葡萄、巴旦木、酸梅、石榴、苹果、杏等为主的优质林果基地;围绕伊犁河谷、天山北坡和焉耆盆地建成以酿酒和鲜食葡萄为主的产业带;以吐哈盆地为中心,建成鲜食和制干葡萄、反季节葡萄和设施林果产业带;在伊犁、阿勒泰、塔城地区建成以沙棘、黑加仑、樱桃李等小浆果为主的林果精深加工产业带;在精河、乌苏、沙湾等地区建成以枸杞为主的红色产业带。围绕生态扶贫,在沙漠地带培育沙棘、肉苁蓉、枸杞等特色沙产业;在林区发展林果、林菌、林药、林禽等林下经济产业;在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森林生态文化产业。采用“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贫困人口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
2019.08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农业厅 | 关于推动贫困地区庭院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立足庭院“方寸地”,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庭院大小拱棚、特色经济作物及特色林果种植,科学布局生活区与种植区。一是在庭院内建设大、小拱棚等设施,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等,春提早、秋延晚,利用好与大田作物上市的时间差,分批分类上市,抢占市场空缺,提高种植效益。二是因地制宜种植西甜瓜、露地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投入产出比、经济附加值高的特色经济作物,利用庭院空间发展葡萄、无花果等特色林果种植,城镇近郊可适当发展高档蔬菜和名优花木,逐步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的发展模式,稳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
2020.03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农业厅 | 《2020年自治区农药管理工作要点》 | 设施及特色小宗作物种植的集约化、集中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设施及特色小宗农作物在生产中违规使用农药的现象严重。重点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生产基地等规模化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在设施及特色作物上用药安全的监督监管,鼓励使用生物农药、低毒农药。特别要查处在蔬菜、水果、食用菌和中草药材等作物上违规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行为。 |
2020.0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0—2025年)》 | 对包括粮食、棉花、畜牧、林果、特色作物在内的5大类44种优势农产品实行生产力布局和生产结构优化调整,打造一批农产品优势区、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现代优势农产品发展新格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进“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宜粮则粮、宜棉则棉、宜畜则畜、宜果则果,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科学引导优势农产品向最适宜产区聚集,打造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优势区和产业带,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脱贫致富。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三、产量
新疆是中国第一大葡萄产区,以其优异的品质而享誉世界。2018年新疆水果产量为1497.85万吨,葡萄产量为293.45万吨;2019年新疆水果产量为1604.75万吨,葡萄产量为313.17万吨,较2018年增加19.72万吨。
2014-2019年新疆水果及葡萄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葡萄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新疆葡萄产量占新疆水果产量为19.59%;2019年新疆葡萄产量占新疆水果产量为19.52%,较2018年稍有下降。
2014-2019年新疆葡萄产量占新疆水果产量比重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新疆哈密市、客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葡萄产量分别为17.1万吨、11.6万吨、7.6万吨、6.4万吨。
2019年新疆各地区葡萄产量(万吨)
资料来源:地区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新疆哈密市、客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葡萄产量占新疆葡萄总产量比重分别为5.44%、3.7%、2.42%、2.05%。
2019年新疆各地区葡萄产量占新疆葡萄总产量比重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四、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新疆葡萄发展很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解决,如产区鲜食葡萄品种单一、缺少新鲜的干制品种、产品技术研究落后等。
新疆葡萄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五、解决策略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新疆须抓住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机遇,利用新疆的农业发展资源,大力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开发和推广葡萄产业,加快葡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步伐,从而使其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和优质化,使之成为新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解决策略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25-2031年中国新疆葡萄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新疆葡萄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新疆葡萄行业企业运营分析,2025-2031年中国新疆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2025-2031年中国新疆葡萄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