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5个城市进入“新一线”序列,依次为: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相比去年,合肥和佛山取代了昆明、宁波,首次进入新一线城市名单。
2020年一线城市排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新一线城市排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交通
城际交通基础设施指数:高铁站数量(含车次数量权重);高铁可直达城市数; 机场数量(含民航吞吐量权重);民航国内可直达城市数;国际航线数; 经过国家级高速公路条数;公路3小时可直达城市数量。
交通联系度指数:民航城际往来航班联系度;公路城际往来联系度;高铁城际往来班次联系度。
物流通达度指数:物流站点数量;物流时效性;收发包裹数量。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基于企业关联网络分析方法,计算城市中各消费品类与区域内其他城市联系度的总和。
新一线城市交通枢纽指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杭州位列第三。
二、城市活跃
消费活跃度指数:饿了么外卖活跃度;网购活跃度;海淘活跃度。社交活跃度指数:腾讯社交活跃度; TalkingData活跃设备数量;抖音用户活跃度。夜间活跃度指数:抖音夜间打卡量;夜间出行活跃度;酒吧数量; livehouse数量; NASA夜间灯光强度;夜场电影活跃度;城市公共交通夜间活跃度。
2020年城市人活跃度指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未来趋势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城市综合体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在未来可塑性指标上,杭州遥遥领先。在创新氛围的竞争赛道上,城市群的整体优势开始凸显。而叠加了全国所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空间地图清晰地显示,科技企业高度聚集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城市与城市之间呈现出“强强毗邻”且“网状支撑”的格局。
创新氛围指数:初创公司数量;融资规模;创业平台数量;优质本土公司数量。人才吸引力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毕业生留存率;毕业生首选就业指数;海归就业指数; 本科高校生源质量;年轻人指数;人口吸引力指数。消费潜力指数:京东PLUS会员数量占比;线上消费增长指数;消费升级品类销售额;年轻人消费力。城市规模与增长数据:2018年GDP; 2018年较2016年GDP增长率; 2018年常住人口数量; 2018年较2016年常住人口增长率;外来工作人口数量; 2019年较2018年外来工作人口变化。
2020年城市未来发展指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