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是全球第一大农药单品,属于非选择性除草剂,国内转基因作物推广有望进一步打开草甘膦需求空间。灭生性除草剂需求的发展和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推广,是草甘膦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末我国首次批准颁发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获批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双抗玉米以及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是我国首次获得批准的主粮转基因品种,意义十分重大。随着百草枯退出中国市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推广即将到来,高性价比的草甘膦在中国市场有望“再续辉煌”。
草甘膦的需求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近几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整体呈平稳增长趋势,2018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9亿公顷,同比增长1.0%。草甘膦全球销售额从2003年的29.3亿美元增至2018年58.0亿美元,趋势性增加。
过去10年我国草甘膦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草甘膦产量与转基因种植面积相关系数0.92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种植抗草甘膦作物较早的国家,均出现大量抗草甘膦杂草,其中美国是最为严重的国家。截止到2019年,全球抗除草剂杂草超过500种;抗草甘膦杂草有41种。美国、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是种植抗草甘膦作物最早的国家,这4个国家也是抗草甘膦杂草品种最多的国家。其中小飞蓬是分布最广的抗草甘膦杂草,在11个国家和美国的25州发现。抗草甘膦长芒苋是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抗草甘膦杂草,一般发生在抗草甘膦棉花、玉米和大豆田中。
草甘膦抗性前五国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耐草甘膦作物引入美国市场以来,其被接受的速度非常惊人。2019年美国耐除草剂玉米、棉花、大豆的渗透率分别达到92%,81%,97%。
2019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额前十农药(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我国大豆表观消费量为1.1亿吨,而国内产量仅为1810.0万吨。2019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859.0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83.1%。如果有限制的放开我国转基因大豆等作物的种植,可以降低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
我国大豆消费量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十三五规划”强调重视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将加大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发力度,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农产品产业化,明确了转基因农产品的发展方向。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科教司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目录,共192个植物品种,其中转基因玉米品种2个,分别为大北农申报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转BtCry1Ab、CP4EPSPS抗虫、耐草甘膦玉米),适宜北方春玉米区种植;瑞丰生物和浙大联合申报的双抗12-5玉米(转Cry1Ab/Cry2Aj、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玉米),适宜北方春玉米区种植;转基因大豆品种1个,为上海交大申报的SHZD32-01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适宜南方大豆区种植;此外,还包含转基因棉花品种189个。
我国转基因相关政策/进展
时间 | 政策/事件名称 | 相关政策/事件内容 |
2008年 | 《中央一号文件》 | 首次提出,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
2008年10月 | 十七届三中全会 | 决定强调,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 |
2008年 |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 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提出明确研发方向 |
2010年7月 | 我国首度为转基因粮食作物颁发安全证书 |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
2015年2月 |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 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
2015年12月 |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 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 |
2016年4月 | 《“农业转基因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聚焦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同时聚焦以口粮作物为主的技术储备战略,要保持抗虫水稻、抗旱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力度,保持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发的国际领先地位 |
2019年底 | - | 转基因专项共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76个,累计推广4.7亿亩,减少农药使用70%以上,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9%以上 |
2019年12月 |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 | 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目录,共192个植物品种 |
国内草甘膦需求空间有望扩大。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拟获批只是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的第一步,相关品种投入应用仍需后续市场准入审批(如品种审定)等程序。正常程序下市场准入审核的周期约1-2年。此次拟获批的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区为北方春玉米区。该区域以东北三省、内蒙古和宁夏等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1/3。拟获批的转基因大豆品种,适宜种植区为南方大豆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1/5。国内抗草甘膦春玉米与南方大豆完全渗透,有望为草甘膦增加1万吨左右的需求,倘若全国玉米与大豆完全渗透,有望增加3万吨左右的需求。
抗草甘膦春玉米与南方大豆完全渗透下草甘膦需求测算
产品 | 用量(千克/公顷) | 次数 | 国内总面积(千公顷) | 面积占比 | 使用量(吨) |
玉米 | 0.55 | 1 | 42399 | 1/3 | 7773 |
大豆 | 0.55 | 2 | 8245 | 1/3 | 1814 |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草甘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草甘膦年产能为72.5万吨,主要生产商有兴发集团、四川福华、新安股份等。由于草甘膦产能过剩,行业过去几年基本停止了扩张步伐,未来新增产能有限。近年来,在需求提升以及安全环保导致产能出清的双重作用下,国内草甘膦开工率逐步提升,从2015年的62.0%提升到了2019年的80.3%,长期来看,供需改善,价格中枢有望抬升。
国内草甘膦产能及开工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草甘膦价格有望触底回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可能未来抗除草剂种子发展趋势。草铵膦+麦草畏不仅杂草去除率高,达到94%以上;见效快,喷洒14天后,杂草去除率就达到95%;药效持久,在喷洒农药后60天仍然具有94%的杂草去除率。草铵膦+2,4-D+麦草畏三种农药混合,与草铵膦+麦草畏相差无几,而2,4-D在巴西因毒性问题而被限制使用。
草甘膦+麦草畏提高97种阔叶杂草去除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草甘膦+麦草畏提高作物产量(蒲式耳/公顷)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国草甘膦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草甘膦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除草剂行业运行态势剖析,2025-2031年中国草甘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草甘膦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