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中国轨交装备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2020年铁路车辆需求总规模将达1886亿元[图]

    一、政策发力,融资改善,轨交加码助力经济稳增长

    本次疫情后,政府在稳增长方面除扩基建外,已无太多腾挪空间,基建投资将成为托底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为应对疫情影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势必加大基建投资。首先“三驾马车”中,出口在2020年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20年1-2月出口增速下降至-17%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疫情导致经济停摆出口订单无法交付,更多是供给端冲击;3月份以来随着疫情在海外的扩散,全球需求急剧下降,2020年全球可能负增长,这会大大冲击我国的出口行业。其次,消费一方面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速的震荡下行和杠杆率的高企,自2012年以来一直处于震荡下行的趋势,另一方面,本次疫情对消费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2020年消费难以乐观。投资方面,疫情冲击叠加中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不放松,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加;制造业投资增速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因此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将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发力点。

    基建发力的领域大致可以分为老基建和新基建。老基建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新基建主要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特高压、人工智能、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轨道交通成为新老基建重合部分,政策支持和建设的力度有望持续加大。我们认为,基建投资增长的三个要素项目储备、政策支持、配套资金均已齐备。

    1、项目储备

    从项目申报到落地至少需要2个季度,2019年下半年申报加速奠定了2020年的建设基础。2019年上半年基建申报项目金额同比增速为18.8%,2019年下半年增速为34.5%,2019年下半年申报明显加速,尤其是2019年9月基建申报金额增速高达141%,为2020年基建投资奠定了项目储备基础。

    2、政策支持

    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受到政策的呵护。基建的支持政策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敦促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复工;其二,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融资来源,如扩大专项债规模、增加可用于项目资本金比例、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等。在基建投资中,轨道交通项目规模相对较大,尤其是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一方面远期空间较大,另一方面这些项目可以大大加快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的人流物流,有助于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目前全国各省市陆续公布2020年的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计划,总规模超过四十万亿,其中轨道交通项目是重要组成。例如,云南省在实施“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和“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计划基础上,再次提出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这些工程中,建设项目包括渝昆高铁、玉磨铁路、大瑞铁路等项目,新开工项目包括昆丽高铁、滇中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

疫情前后基建相关政策梳理

疫情前后基建相关政策梳理
时间
主要内容
2019年9月4日
国常会要求:一、按规定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重点用于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等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二是将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为符合上述重点投向的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以省为单位,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为20%左右。
2019年10月29日
财政部在2019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中提到,要探索PPP与专项债的结合,撬动社会投资,发挥协同加力效应,创新多元化融资模式。
2019年11月13日
国常会:一是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将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降至20%。对补短板的公路、铁路、城建、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下调幅度不超过5个百分点。二是基础设施领域和其他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项目,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但不得超过项目资本金总额的50%。地方政府可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筹集项目资本金。
2020年1月19日
发改委新闻发布会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加大对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投入力度,比如说,加大对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城镇老旧小区和配套基础设施改造等建设。
2020年2月12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内需,要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2020年3月27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
2020年3月31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84%,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使用的项目上的是8255亿元,占发行额的77%,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配套资金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轨交装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市场发展前景报告》数据显示:国家预算保持稳定,贷款投向基建比例有望小幅提升。从历史来看,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分别是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其中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占比超过90%。国家预算内资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占公共支出的比例略微上升,基本保持稳定,预计2020年占比为11-12%。国内贷款对基建投资的贡献受监管窗口指导及资本金比例变化等因素影响,近年贷款投向基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8年创新低(13.8%)。考虑到隐性债务规范、表外资产回表、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政府“稳经济”预期增强等因素,国内贷款投向基建比例有望小幅提升。

    自筹资金是影响基建投资的关键因素,专项债和PPP模式是其核心。自筹资金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专项债、城投债、铁道债、PPP、非标等。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来自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而目前“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地产调控力度短期内难以放松,城投债规模虽有所放大,但主要用于归还到期债务,对基建投资拉动作用不大,核心在于专项债以及PPP模式的拉动。2020年已经提前下发的专项债资金流向比较多的领域包括轨道交通、政府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环保领域和市政工程等。2020年3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表示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市场预计2020年专项债规模可能会超过3.5万亿(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1.35万亿和2.15万亿)。其次,该专项债限额不得用于土储和棚改,也不得用于债务置换,将资金用途倒逼至基建领域;再次,提前下达限额中20%可用于资本金,有利于缓解资本金难题。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提前下发规模的84%,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目前各地新增发行专项债券中,已经使用的金额为8255亿元,占发行额的77%,全部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PPP模式整顿后再发力,倾向于交通运输类项目,有助于改善轨交项目融资环境。从2014年以来,PPP项目发展经历了推广应用期、高速发展期,之后随着2017年财金50号文、财金办92号文的陆续出台,在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背景下,PPP发展进入了规范发展期,项目库经过大力整顿,PPP项目逐渐回归建立初心。PPP月度成交额逐步放缓,但随着制度的规范,可执行项目逐渐增多,再加上可用专项债、引入险资作资本金的因素,PPP项目将成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关键性因素。2020年2月12日,财政部PPP中心发布了2020年的PPP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入库和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的发布,不仅是对PPP领域的利好,也是疫情发生后财政层面首个明确加快基建投资力度,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文件。从PPP在库项目可以看出,PPP项目中交通运输的项目个数和规模自2019年9月以来快速上升,交通运输占全部PPP项目中的比例也在快速上升,这意味着PPP项目融资更倾向于交通运输类,有助于改善轨交项目融资环境。

PPP中交通运输额度和个数快速上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PPP项目中交运占比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车辆需求:预计2018-2020年复合增速14%

    1、车辆需求:到2020年需求总规模将达1886亿元

    预计2018-2020国内铁路车辆国内需求复合增速达14%,到2020年需求总规模将达1886亿元,其中动力集中式、货车、机车将成为增长主力。

2018-2020年国内铁路车辆需求辆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20年中国中车轨交车辆销售复合增速有望达14%

2018-2020年中国中车轨交车辆销售复合增速有望达14%
-
2017
2018E
2019E
2020E
动车
车辆(标准列)
344
380
450
450
销售额(亿元)
515
546
595
595
维保(亿元)
60
90
108
119
合计
575
636
703
714
货车
车辆(辆)
51473
45000
70000
90000
销售额(亿元)
220
180
280
360
机车
车辆(台)
1531
1050
1450
1750
销售额(亿元)
234
225
311
375
客车
车辆(台)
103
-
-
-
销售额(亿元)
52
10
10
10
城轨地铁
车辆(辆)
6298
7500
8000
8000
销售额(亿元)
336
400
427
427
合计
销售额(亿元)
1417
1451
1731
1886
增速
-
-
2.40%
19.30%
8.9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动车组:“标准动车组”350列+“动力集中式”100列

    (1)动车组2018-2020年均招标有望稳定在350列左右:动车组需求与高铁新增里程直接相关,2016-2017年,受周期性影响,高铁投产新线进入低谷,动车招标大幅下滑。随着高铁投产新线触底反弹,2018-2020年均招标有望稳定在350列左右。

2018年开始,高铁新增里程逐步恢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动车组招标显著恢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动力集中式预计未来2019-2020年均采购100列左右:动力集中式动车组,指的是由一台动力机车牵引数个无动力车辆在轨道上行驶,和现有的动车组不同的是它只有机车头有动力,其他车厢不产生动力。

    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于7月底完成20万公里运营考核,最快有望于2018年年底获得国家铁路局生产许可证,该车全面将替代25T型客车,是中国下一代普速客车的主力车型。考虑目前客车更新替换需求,我们预计2018-2020年,动力集中式采购30、100、100列。动力集中动车组融合了传统普速列车和新型高速列车的部分优点。随着新型集中式动车组的推广,普速铁路也能大量运营速度较高的动车组列车,有利于充分合理地使用现有运力资源,提高铁路运营效益,同时也能够方便广大旅客。

    (3)动车五级修迎来高峰:年均将达到250列左右,较2017年翻倍预计2018-2020年,年均五级修将达到250列左右,较2017年实现翻倍。五级修每列价格有望达4000万元,约为新车单价的1/4。在全球轨交行业,维保市场占比约为一半左右,远远高于国内轨交维保市场占比。截至2017年底,我国动车保有量达到2935列,预计到2020年动车保有量有望将超过4000列。随着动车组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动车高级修中三、四级修将有中国中车、中铁总合作完成(三级修中国中车与中铁总市场比例约为4:6),五级修将由中国中车完成。以CRH380型动车组为例,全寿命周期24年左右,约需进行三级修4次、四级修2次、五级修1次。三级修费用1400万/列左右,四级修费用2900万/列左右,分别为动车组新车成本的8%、15%,五级修我们预计为新车成本23%左右。

380型车高级修情况费用成本

380型车高级修情况费用成本
运营周期/里程
维修等级
费用
费用/新车成本
3年/120万公里
三级修
1400万
8%
6年/240万公里
四级修
2900万
15%
9年/360万公里
三级修
1400万
8%
12年/480万公里
五级修
4000万
23%
15年/600万公里
三级修
1400万
8%
18年/720万公里
四级修
2900万
15%
21年/840万公里
三级修
1400万
8%
24年/960万公里
报废
-
-
高级修费用合计
-
1.52亿元
85%
每年平摊
-
630万元
3.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近2年,动车价格并无下调:近2年,国内动车价格并未实际下调,原和谐号动车组采购价格维持不变(时速350公里和谐号约1.78亿元/标列,时速250公里和谐号约1.4亿元/标列)。复兴号作为新产品,其价格为新订价格。考虑复兴号采用统一标准成本更低,定价较和谐号略低,但并非为降价(时速350公里复兴号1.72亿元/标列)。我们预计未来2年动车组价格也将保持稳定。3.铁路机车、货车:预计2018-2020年,采购额复合增速有望达35%财新网报道,为配合三年货运增量行动,中铁总计划未来三年新购置货车21.6万辆、机车3756台。

    铁路运力与车辆保有量直接相关。假设铁路货车、机车对运力弹性影响为0.5,2020年铁路运力提升30%,车辆保有量需提升15%。货车、机车寿命分别为20、25年左右,假设年均分别更新保有量的5%、4%。目前我国货车、机车保有量分别为71万辆、2.1万台,货车、机车寿命周期约为20年。考虑运力提升及更新需求,我们预计2018-2020年货车采购规模达4.1、7.0、9.0万辆,机车采购规模达800、1200、1500台。

2018-2020年铁路机车、货车需求预测

2018-2020年铁路机车、货车需求预测
-
2017保有量
年均更新
2018E需求
2019E需求
2020E需求
2020E保有量
机车
2.1万辆
840台
800台
1200台
1500台
2.2万台
货车
71万辆
3.5万辆
4.5万台
7万辆
9万辆
81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中铁总货车招标5.1万台,机车招标598台(货车均价约40万/辆;机车均价约1600万/台,考虑大功率电力机车占比提升,实际机车均价有望超出),我们预计2018-2020采购额有望达,405、591、735亿元,复合增速有望达35%。

到2020年铁路机车招标有望创5年新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3年铁路货车采购有望保持高景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2019-2022年我国城轨车辆新增市场分别为344亿元、375亿元、426亿元、494亿元

    201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辆达3.40万辆,同比增长18.50%,车辆密度达5.90辆/公里。按照2019-2022年我国城轨累计运营里程分别为6730公里、7780公里、8980公里、10380公里,车辆密度分别为6.00辆/公里、6.10辆/公里、6.20辆/公里、6.30辆/公里来测算,则2019-2022年,我国城轨运营累计车辆分别达到4.04万辆、4.75万辆、5.57万辆、6.54万辆,新增车辆分别为6368辆、7078辆、8218辆、9718辆。按照每辆车540万元计算(2019年价格,之后每年降价2%),2019-2022年我国城轨车辆新增市场分别为344亿元、375亿元、426亿元、494亿元。

2018年我国城轨运营车辆达3.40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车辆车辆密度达5.90辆/公里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2022年我国城轨车辆新增市场空间测算

2019-2022年我国城轨车辆新增市场空间测算
年份
累计里程(公里)
车辆密度(辆/公里)
累计车辆(辆)
新增车辆(辆)
每辆车价格(万元)
新增市场空间(亿元)
2019E
6,730
6
40,380
6,368
540
344
2020E
7,780
6.1
47,458
7,078
529
375
2021E
8,980
6.2
55,676
8,218
519
426
2022E
10,380
6.3
65,394
9,718
508
49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0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2-2028年中国轨交装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2-2028年中国轨交装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2-2028年中国轨交装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2-2028年轨交装备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轨交装备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