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具有生产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其可利用农林产品的有机废弃物就地取材作为栽培原料,集体和个人都可以种植。因此,食用菌生产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农户种植模式和工厂化种植模式。农户种植模式规模小,技术水平和栽培条件不能形成标准化,生产设施简陋,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参差不齐。工厂化种植模式是综合应用了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模拟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同极端要求的最佳环境,利用机械化操作等方式进行大规模食用菌栽培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一、金针菇行业发展阶段
欧美国家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起步于1900年,主要以双孢蘑菇栽培为主。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荷兰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从农法栽培食用菌逐渐转型为工厂化栽培,主要品种有双孢蘑菇、金针菇、平菇等。20世纪60年代,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其中欧洲、北美一些国家的双孢蘑菇总产量达到全球双孢蘑菇产量的90%,但品种相对单一。
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双孢蘑菇光年之外面积超过欧美国家。1960年初,日本开始了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1974年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食用菌大会上退出了金针菇、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欧美独占欧头的产业格局被撼动。1970-1980年间技术逐渐成熟并可进行商业化应用,随后日本又相继开发了杏鲍菇、灰树花、滑菇、真姬菇等多种适合亚洲人饮食习惯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是食用菌工厂化技术领先国家。
目前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用菌生产大多采用工厂化种植技术,日本的工厂化食用菌占有率超过90%,台湾、韩国超过95%。发达国家的食用菌行业经历了从农户种植到工厂化种植的逐渐转变。
二、金针菇行业发展背景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不足10万吨,进展全球总产量的5.7%,产值不足1亿元。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菇类年产量一度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0%。进入21世纪,全球食用菌产量稳定下来,我国食用菌产量居全球第一。其他食用菌产量比较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荷兰、韩国、越南、法国、泰国、英国等,食用菌生产大国绝大部分为发达国家。
截至201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已经达到3842.04万吨,产值达到2937.37亿元。2008-2018年间,我国食用菌产量年复合增速约8%,食用菌产值年复合增速约13%。2014年后我国食用菌产量增速明显放缓。
我国食用菌产量及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食用菌产值及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食用菌产业成为中国农业种植业中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产业,超过了棉花、茶叶、糖类等。2018年我国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食用菌分别是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毛木耳和杏鲍菇,合计超过我国食用菌总产量的86%,我国食用菌品种较为集中。
2018年全国主要食用菌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国主要食用菌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金针菇行业市场前景规划及投资规模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343.68万吨,其中金针菇161.94万吨,杏鲍菇114.39万吨,双孢菇24.42万吨,真姬菇23.67万吨,海鲜菇10.76万吨。金针菇和杏鲍菇为我国主要食用菌工厂化品种,合计占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总产量的80.40%。
2019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品种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金针菇行业市场现状
金针菇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技术最完善的品种之一,近些年来金针菇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06-2014年间,我国金针菇产量快速上升,年复合增速达到16%。2015年我国金针菇产量大幅下降18%,随后2016-2018年间金针菇产量在250万吨左右水平震荡。
全国金针菇产量及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0年以来,我国工厂化金针菇产量呈快速上升趋势。2010年,我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量只有1000吨,2018年已经上升至4447吨,年复合增速约为21%。由于2014年后我国金针菇产量增速放缓,导致2010年至2018年间全国金针菇产量年复合增速仅为4%,金针菇工厂化产量增速远大于国内金针菇产量增速,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率呈快速提升阶段。按照全年生产360天计算,2018年我国金针菇工厂化产量约为160万吨,金针菇工厂化率达到62%。但是,与日、韩等国金针菇几乎全部工厂化生产相比,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率仍有提升空间。
我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消费能力不同影响,金针菇销售价格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通常华东、华南地区消费能力较强,导致价格相对较高。西北地区消费能力较弱,价格相对较低。在工厂化企业竞争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近年来金针菇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导致行业整体利润水平有所下降,部分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工厂化企业出现亏损。因此,工艺先进、技术水平高、营销渠道通畅的企业将逐步占据龙头地位。
北京、浙江地区金针菇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金针菇行业企业营收情况
目前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雪榕生物、众兴菌业、如意情、华绿生物、光明森源。截至2018年底,这五家企业拥有金针菇日产能分别为900吨、595吨、293吨、260吨、240吨,合计日产能2288吨,占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日产能的51%。
2018年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前五名情况
排序 | 公司名称 | 日产能(吨) | 公司日产能/全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量 | 公司日产能*360/全国金针菇年产量 |
1 |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900 | 20.24% | 12.56% |
2 | 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95 | 13.38% | 8.30% |
3 | 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93 | 6.59% | 4.09% |
4 |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60 | 5.85% | 3.63% |
5 | 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40 | 5.40% | 3.35%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雪榕生物、众兴菌业、华绿生物三家公司中,雪榕生物金针菇营收规模最大,并且2017-2018年间金针菇业务收入增速明显高于众兴菌业和华绿生物。
2011-2019年上半年,三家公司金针菇营业收入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2015年前,雪榕生物、众兴菌业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金针菇板块,2016年起金针菇板块营收占比开始下降。主要由于2016年起,众兴菌业增加了真姬菇、双孢菇品种的生产,华绿生物增加了真姬菇的生产。
截至2019年上半年,华绿生物金针菇营业收入占主营收入比重最大,约为92%;雪榕生物和众兴菌业金针菇营收占总营收比例约为81%。
主要企业金针菇营业收入对比(百万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主要企业金针菇营业收入占比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金针菇毛利率情况看,各公司毛利率相差较小,华绿生物毛利率最高,众兴菌业毛利率最低。
2016-2019H1雪榕生物、众兴菌业金针菇毛利率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19H1雪榕生物、华绿生物金针菇毛利率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国金针菇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金针菇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金针菇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2025-2031年中国金针菇行业发展趋势展望分析,2025-2031年中国金针菇行业投资风险分析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