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行业优势、发展背景、市场空间及企业格局分析:国内软包企业配套车型较为低端,产能规划积极[图]

    一、软包动力电池行业优势

    三种形态电池中软包质量最轻、能量密度最高。目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电池包括三元软包、三元方形、三元圆柱以及磷酸铁锂方形。软包动力电池是典型的“三明治”层状堆垒结构,区别于方形硬壳和圆柱电池形态。软包内部结构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依次层叠起来,外部用铝塑膜包装,然后焊接正负极极耳,注电解液并封口,最后化成分容形成正式商品化的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则以正极、隔膜、负极的一端为轴心进行卷绕,封装在圆柱金属外壳之中,注液封顶盖,外部套上塑料绝缘胶皮,形成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圆柱外壳尺寸直径通常有18mm、高65mm或直径21mm、高70mm,则成为普遍的18650型和21700型的圆柱电池;方形硬壳电池通常有两个轴心,正极、隔膜、负极叠层围绕着两个轴心,进行卷绕,然后以间隙直入方式装入方形铝壳之中,外部喷绝缘漆或套塑料膜,通用的方形外壳尺寸长、宽、高分别为355mm*152mm*110mm,即标准VDA尺寸电池单体电芯。以上三种电池形态中,在容量相同的条件下,软包电池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铝塑膜,整体质量比其他两种形态的电池更轻,因而能量密度更高。

几种动力电池技术优缺点比较

-
NCA/圆柱形
NCM/软包
NCM/方形
外壳材料
铝合金、不锈钢
铝塑膜
铝合金、不锈钢
能量密度
安全性
标准化程度
一致性
充放电倍率
代表车型
特斯拉Model3
日产聆风
宝马i3
优点生产
工艺成熟、电池包成本低、一致性高
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重量轻、外形设计灵活
对电芯保护作用强、成组效率高
缺点
整体重量重、成组效率低、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成本高、一致性差、制造工艺要求高
整体重量重、一致性差、型号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软包电池能量密度遥遥领先。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单体为软包动力电池,现在行业技术水平软包动力电池单体平均在260Wh/Kg,而现在的圆柱和方形硬壳电池单体平均水平只能做到210Wh/Kg和190Wh/Kg,远落后于软包电池。相同容量的电池,软包的整体质量要比圆柱轻20%,比方形硬壳轻30%以上,因此在能量密度方面,软包动力电池具有绝对领先优势。根据电池产业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比较三种电池单体形态的能量密度及未来发展规划,同期软包能量最高并遥遥领先。2020年软包的能量密度预计将达到300Wh/Kg,其他两种行业水平只有260Wh/Kg。

三种电池能量密度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软包动力电池优势众多且显著。软包动力电池除了结构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等显著优点以外,还具有方形硬壳和圆柱不具备的其他众多优势:1)电池单体内阻小,能达到毫欧级别;2)灵活的包络结构设计,可以根据布置要求,调整电池的三维尺寸和布置方式;3)高安全性能。

软包动力电池具体技术性能特点

软包动力电池性能
具体优势
能量密度高
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铝塑膜重量轻,空间利用率高,使得电芯能量密度相对提升
安全性能好
发生安全问题时,铝塑膜一般会鼓气裂开,由于机械性能不强,不会爆炸
循环寿命长
经测试100次循环衰减比铝壳少4%-7%
容量高
较同等规格尺寸的钢壳电池容量高50%,较铝壳电池高20%-30%
重量轻
较同等容量的钢壳方形电池轻40%,较铝壳方形电池轻20%
内阻小
极大降低电池的自耗电
叠片设计
设计灵活,在特定,异形,狭小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电芯,配合客户需求定制,适配多种车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软包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背景

    主流软包电池企业单体能量密度进阶之路。业内企业推出的量产软包产品,2016年行业平均水平在200-210Wh/Kg,2018年电池企业软包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到2019年,企业已经开发出300Wh/Kg的软包电池。目前,国内外软包企业纷纷布局高能量密度软包电池,以满足未来新能车市场的需求。

软包代表企业单体能量密度开发进展

软包电池企业
电池能量开发进度
孚能科技
2018年三元523/石墨体系,单体能量密度260Wh/Kg
2019年高镍三元811/石墨体系,单体能量密度在290-300Wh/Kg
2020年三元单体能量密度400Wh/Kg,预计2025年量产
卡耐新能源
2018年高镍三元体系285Wh/Kg
2019年三元体系超过300Wh/Kg
2020年三元体系350Wh/Kg
桑顿新能源
2018年三元体系240Wh/Kg,磷酸铁锂160Wh/Kg
2019年高镍三元体系能量密度280-300Wh/Kg
2020年推出350Wh/Kg
LG化学
2019-2020年三元体系250Wh/Kg
2021年三元/硅碳体系300Wh/Kg
SKI2019年三元622/石墨体系260Wh/Kg
2020年高镍/硅碳体系260-300Wh/Kg
远景AESC
2019年三元811/石墨体系,能量密度大于230Wh/Kg
2020年三元811体系,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配套软包动力电池的新车型公告数量逐年攀升。2016-2019年配套软包动力电池的新车型数量分别为67、72、95、103辆,显示出软包电池配套的新车型数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根据新车型产品开发周期,整车上国家公告到正式推出面市至少十二个月的时间,公告新车数量数据可以作为企业对软包车型提前布局的一个参考,预示着将来一年左右将会有更多搭载软包电池的车型打入市场,带来软包电池装机量的高速增长。

配套软包电池的新车型新增数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销量6年增长近11倍。从2011年以来,以特斯拉、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20.2万辆上升至2019年的221万辆,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50%。

全球新能车市场销量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TOP2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动力电池产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而不断壮大。2013年至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增长了68.52倍,作为重要配套零件的动力电池年装机量在上述期间增长了89.11倍。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已经较为集中。2019年国内和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前十厂商占据86.88%的份额。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企业看,主要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企业。

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所在国家分布(以装机量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软包动力电池行业市场空间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为23.1GWh,较2017年增长73.7%,高于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速。随着软包动力电池成组效率的不断提升、成本的不断降低,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优异的软包动力电池预计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之一。从装机量看,2019年,国外软包动力电池企业LGChem装机量达到12.3GWh,同比增速为64%;AESC装机量达到3.9GWh,同比增速4.9%;SKI装机量达到1.9GWh,同比增速为137.50%。预计到2025年,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22.4GWh,较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

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补贴退坡形势下高能量密度优点放大,国内软包市场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已达10.1GWh,较2017年增长48%。预计到2025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88.6GWh,较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

中国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软包动力电池由于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循环寿命等优势,主要用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乘用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增长动力,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直接受益于下游新能源乘用车的快速发展。从装机量看,2019年,国内方形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至52.73GWh,占比84.5%;软包和圆柱动力电池装机量均有所下降,分别为5.5GWh和4.2GWh,占比分别为9.8%和7.7%。软包动力电池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软包企业产能仍未释放、未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宁德时代市场份额提升10%以上,使得方形电池占比提升。随着全球主流整车企业逐步选择软包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国内软包动力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也将有所提升。

2019年国内三种类型电池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软包成本改善利好市场占有率提升。电池成本占新能车整车成本约40%以上,电池成本直接影响整车成本。在三种形态电池中,成本因素也是影响软包、圆柱和方形硬壳市场占有率的关键要素。当前环境下,新能车整车带电量逐年提高,预计2019平均带电量将超过40KWh,补贴退坡加速,车企成本压力显著增加。按目前的原材料成本发展趋势来看,三种形态的电芯模组价格会下降,2019年三种电池组成的模组的价格在1元/Wh左右。三种电芯模组中,圆柱电池模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需要7000多颗电池串并联组成,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企,预计到2021年之前其模组价格都会高于1元/Wh,超过了方形硬壳和软包模组;方形硬壳全年的出货量超过50GWh,约是软包和圆柱出货量的6倍,其制造工艺相对成熟,电芯连续性卷绕流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规模化效应有效摊薄成本,成本价格目前最低。软包动力电池还处于市场早期,整体出货量小,厂商释放产能较小,成本偏高,规模效应未体现,近两年成本比方形硬壳略高,随着出货量增加,规模化效应会有效降低成本,进一步缩小与方形硬壳的价格差距。到2021年,两者成本差距进一步缩小,模组价格基本一致。

三种电芯模组价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软包动力电池行业企业格局

    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合计116.6GWh。装机量Top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5家,合计占有全球45.10%的市场份额,在Top10装机量中占比52%;韩国企业有三家,合计占有全球15.78%的份额,在Top10装机量中占比18%;日本有2家企业,合计占有全球25.99%的市场份额,在Top10装机量中占比30%。

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GWh)

排名
品牌
出货量
市场份额
出货量同比增速
国家
1
宁德时代
32.5
27.87%
38.89%
中国
2
松下电池
28.1
24.10%
31.92%
日本
3
LG化学
12.3
10.55%
64.00%
韩国
4
比亚迪
11.1
9.52%
-5.93%
中国
5
三星SDI
4.2
3.60%
20.00%
韩国
6
远景AESC
3.9
3.34%
5.41%
中国
7
国轩高科
3.2
2.74%
0.00%
中国
8
PEVE
2.2
1.89%
15.79%
日本
9
力神电池
1.9
1.63%
-36.67%
中国
10
SKI
1.9
1.63%
137.50%
韩国
11
其他
15.3
13.12%
-23.12%
-
合计
-
116.6
100.00%
16.60%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止到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前十软包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为19.6GWh,占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的85%。排名前五的企业出货量市场占有率合计为70%。软包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高企,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明显。LG化学目前是软包领域绝对龙头,行业头部的企业还有AESC和国内的孚能科技等。

2019Q1-3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装机量看,2018年国内软包top10企业合计装机量为6.3GWh,行业CR10为83%;2019年top10企业装机量为4.97GWh,CR10为90.5%,整体市场集中度略有提升。但前10企业有较大变化,主要有几个原因,一面是补贴大降新能源汽车市场萎靡,一面是寡头效应下方形电池的强势市场挤压,软包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正在不断加剧,企业装机量排名也因此巨变。未来行业排名预计会出现类似方形硬壳呈现优势富集趋势,出货量会逐渐向头部集中,趋于稳定。

2019年国内软包企业装机量TOP1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软包企业配套车型较为低端,产能规划积极。整体来看,国内配套企业集中在国内中低端车企,市场体量较小。影响力、质量、品牌知名度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从头部企业产能规划来看,孚能、国能、卡耐、遨优等均有明确的产能扩充计划,为抢占增量市场准备。

代表软包企业配套车型

软包企业
配套车企
应用车型
孚能科技
北汽新能源
EX,EC,EV,EU系列
长城
欧拉iQCC7001CE02BEV
江铃
E100,E200
长安
长安奔奔EV
卡耐新能源
上汽通用五菱
E100
江铃汽车
E200
前途汽车
K50
海马
E1
桑顿新能源
东南
DX3,EV400
众泰
众泰云,Z500EVPro,E200Pro
瑞驰新能源
EC31,EC35
东风小康
EC36
天津捷威
奇瑞
瑞虎,艾瑞泽,小蚂蚁
合众
哪吒,Eureka
中恒天智骏
ZHT700KD,ZHT700SU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软包代表企业规划产能(GWh)

产能
2019
2020E
2021E
孚能科技
25
35
45
卡耐新能源
5.8
10
13.2
天津捷威
2.5
5
15
桑顿新能源
9
预计到2021年共规划17GWh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大外资软包企业技术各具所长。外资电池企业进入全球主流汽车公司配套,经历了必要技术、质量验证和长期的实践验证,具备与中高端车型配套的条件。外资软包企业技术各具特点,经过多年电池开发经验的积累,在整车配套已经有成熟的体系和大量的数据。其中LG在电极材料和电芯制造工艺上处于领先地位;SKI在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方面最高,并且上游配套资源丰富;AESC在整车开发配套上最为成熟,技术更新迭代快,上市时间长,全球销量最大,累积行驶距离最长。

外资软包电池优势

外资企业
项目
优势
LG化学
材料技术
正极材料掺杂&涂层技术,可控孔隙及表面;内化材料良好导电性,优化材料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
生产工艺
堆叠&层压技术,折叠工艺进行装配,层压工艺提升生产力和节省时间,能缓解体积膨胀
资源协同
通过合作,全球研发及供应链平台合作,与IT/3C/ESS资源共同利用
AESC
电池技术
成熟的车载动力电池开发体系
配套验证
日产Leaf累计销售38万辆以上,累计行驶36亿公里,量产上市9年乘用车配套经验
技术更新
由锰酸锂转向量产三元811软包,技术更新迭代快
SKI
电池技术
电池生产过程质量管控
隔膜技术
隔膜是电池关键材料,SKI是全球第二大湿法隔膜制造商,技术在市场上得到认可
电池设计
极简的电池系统设计,提升空间使用效率,提升能量密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53
10000 105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共十三章,包含软包动力电池行业风险及对策,软包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及竞争策略分析,软包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