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主要技术、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图]

    物联网指的是通过各种电子设备以及技术,从各个方面接受不同的信息,将信息传递到相应的电子器械并且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物体之间,物体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将电子设备实现智能化的感应识别管理。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将所有的设备联系以来的一个互通的交互网络。

    一、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1、传感技术

    在物联网方面,比较国家的信息化程度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将自然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一个过程,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下所产生物理量、生物量、化学量的变化,设定出一个特殊的程序来判断自然条件的变化,从而将其转变为电信号,交给中央处理器处理从而变成数字信号。未来的物联网发展离不开传感技术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传感器的进步和发展。现在传感器使用还不能满足我们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制传感器技术,将我国的传感技术水平提升上来,尽快的商业化,适应物联网的需求和发展。

    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就是无线射频识别,这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他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一项技术。它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进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达成不接触快速信息交换的和储存的一项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结合数据访问技术,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交换,串联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他主要有几个特点:适用性(他可以无视许多障碍比如说尘、雾、纸张、木材、以及许多障碍物完成连接,这样通讯就会免除很多麻烦,技术发展更加迅速)。高效性(读写速度非常快,甚至高频段的读取速率可以同时的识别、读取多个标签的内容,信息的传递效率极大的得到了提高。)独一性(他可以将产品一一对应,可以很清楚的追踪每一产品的后续流通情况)。简易性(标签结构简单、识别效率高、所需要读取的设备也是比较简单的。尤其是现在NFC技术的发展,将会极大地推动该技术的发展)。该技术能够应用在许多领域,特点也许和我们现在科技的发展方向,但是因为新兴的产业,不够成熟,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3、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技术主要的功能是执行专用功能,他不能够使用通用型的计算机,还被内部的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或者是系统。他的领域主要有:手机领域,汽车电子领域,电子产品,军工航天等。嵌入式技术结合了计算机,传感器,集成电路等技术。他能够对设备进行监管,管理。并且现在嵌入式技术在现代社会受到了许多关注,大家对这项技术都比较认可,具备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二、物联网迎来蓬勃发展的良好时机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物联网行业受各国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我国工信部提出计划2020年NB-IoT基站规模达150万个并实现全国深度覆盖,政策驱动型物联网应用不断落地,如智慧城市、泛在电力物联网等。

物联网行业受各国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物联网行业受各国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发布时间
行业相关政策
主要内容
发布单位
2019年
《关于开展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专项行动的统治》
进一步升级NB-IoT网络能力,持续完善NB-IoT网络覆盖,建立移动物联网发展监测体系,促进各地NB-IoT应用和产业发展。
工信部、国资委
2019年
《关于开展2019年IPv6网络就绪专项行动的通知》
推进IPv6在网络各环节的部署和应用,为互联网等业务预留位置空间,提升数据容纳量,
工信部
2018年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
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
工信部
2018年
《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初步建成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高可靠、广覆盖、大宽带、可定制的企业外网络基础设施。
工信部
2018年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从物联网安全发展态势出发,从物联网服务端系统、终端系统以及通信网络三个方面,分析物联网的安全风险,构建物联网安全防护策略框架,并提出物联网安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工信部
2017年
《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到2020年,基本完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设,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实现窄带屋物联网(NB-IoT)、工业过程/工业自动化无线网络(WIA-PA/FA)等无线网络技术应用。
国务院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应用和平台层贡献较大附加值,模组和平台环节受益确定

    物联网产业链由感知层、连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从产业链价值占比来看,物联网主要价值来源于应用层和平台层,占比分别达到35%左右;传输层产值规模较小,占比10%;底层感知层提供众多电子元器件,产值较大,占比达21%。从产业发展顺序来看,感知层和连接层率先发展,随着联网终端的增加,应用层和平台层会逐步发展。从受益确定性来看,模组和平台是终端入网的必须环节,当前受益的确定性高。

物联网产业链概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技术升级,下游应用场景爆发,看好先发环节物联网模组

    物联网模组在产业链环节中具备先发优势。物联网的市场规模扩大将带来设备连接数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模块出货量增加。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215亿,CAGR达17%。技术升级和应用场景爆发推动模组行业高速增长。技术更新迭代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驱动力,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丰富对无线通信模组性能的高要求使得模组也逐步从2G/3G向4G/5G/NB-IoT/e-MTC升级,技术升级带来产品单价提升,从而带动行业厂商实现新增长。下游需求扩张:车联网、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应用场景爆发带来的需求增加,从长期来看将成为无线通信模块行业发展的推动力。

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跨越式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技术迭代,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逐年提升(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政策、消费和产业的作用力下,全球联网的智能硬件设备数量呈现快速上涨的态势。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基数预计将达到754亿台,较2017年的200亿台复合增长率达17%。中国物联网产业2015年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市场潜力广阔。

2015-203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基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20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许多人将物联网比作第四次科技革命,他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而且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许多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的物联网。比如说现在的小米集团,将家里的所有设备连接起来,可以通过手机等远端的控制,比如说我们可以在上班的时候就将米饭煲好,还可以提前打开空调将市内的温度调节好。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物联网还可以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带动更多的行业发展起来,还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我们的生活也会因为物联网有着十足的进步,每一个事物都具备了智能,可以自主完成一些工作,我们将会极大地享受物联网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但是想要物联网能真正高效的运用起来,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网络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网速暂时的不能支撑起物联网的发展和使用,但是5G的诞生,网速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们可以用远程的控制机械手臂进行手术,汽车行业也可能会颠覆现在的认知,未来可能不需要司机,每一辆车都是智能自动驾驶,通过5G网络连接,在一个中心处理器处理,未来交通事故可能会加大的降低,处理器通过大量的运算,判断出行人或者是路面上的一些故障,判断需要什么样的速度,规划好行走的道路。再通过5G这个告诉的传输速度,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未来人力可能就会被解放,好多岗位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国家怎么规划物联网的普及,怎么安顿好失业的人民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同时越来越智能化,机器人要是学会了思考,我们是无法想象的。超现代是近在咫尺的,越是如此我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适应新时代人发展,我们要更努力的奋斗。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物联网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中国物联网行业投资风险及策略分析,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