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红枣原产国,是世界上红枣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国,红枣历史长达上千年。我国大枣品种众多,栽培最多的品种包括:金丝小枣、婆枣、赞皇大枣、木枣、灰枣及扁核酸、圆铃枣和长枣,冬枣,梨枣,全国大枣70%以上都产自于以上10大品种。
红枣产业是一条带动脱贫致富,开启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控手段不断加强的前提下,我国红枣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红枣产量也基本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红枣产量达到735.76万吨,较2017年略增2%。
2012-2018年中国红枣产量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历史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省是传统的红枣生产强省,无论从种植规模还是红枣产量都遥遥领先。2000年,红枣被引入新疆,新疆丰富的光照、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使得产出的红枣果实比较饱满、皮薄肉厚、口感甘甜。由此新疆的红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后来居上,成为我国生产红枣的重要地区,目前红枣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中国主要红枣生产省份产量分析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生产国,此外韩国、伊拉克也有少量红枣栽培。近年来,陆续有20几个国家从我国引进了枣树,但还没有大面积发展起来,全球红枣90%以上都是靠我国来供应。
我国红枣基本呈现自产自销的特点,出口较少,随着产量的增长,近几年基本稳定在1万吨左右的出口量。另外,我国红枣进口极少,且进口红枣数量逐年下降。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红枣市场竞争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18年,我国红枣出口1.12万吨,同比增长13.0%;出口金额3587.2万美元;进口约3.00吨,同比减少67.9%;进口金额4.7万美元。
2012-2018年中国红枣出口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2012-2018年中国红枣进口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红枣营养价值丰富,有美容养颜、补气养血的功能以及较高的药用价值,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刺激了对红枣的消费。例如,马来西亚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就将其视为食补佳品;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诸国等地的华人也视红枣为天然保健美容食品。因此,我国红枣主要是向东南亚诸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出口,大多集中在华人地区,对欧洲市场拓展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健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使人们对红枣的需求逐年增加,我国的红枣产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品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大束缚了红枣产业的进一步扩大。鲜食、制干、蜜枣加工是目前红枣的主要消费途径,占红枣消费的80%以上。这种即食及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不高,再加上大多数枣农文化水平有限,销售渠道不畅通,不利于我国红枣产业长远发展。
面对危机,企业必须要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具有市场潜力的红枣深加工产品,如枣奶、枣酒、枣茶、枣类休闲食品等;对红枣进行全利用,如枣渣、枣皮、枣核等尾料,都有营养保健方面的利用空间;对红枣提取物进行深加工,延伸在医药科技和生物科技领域的应用;红枣与其他食材配伍,生产面向市场销售的产品。
2012-2018年中国红枣表观消费量分析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25-2031年中国红枣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红枣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共十六章,包含2025-2031年红枣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2025-2031年红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