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2024年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走势预测[图]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

    3D打印的工作原理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将其离散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由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

    市场上主要的3D打印材料有ABS塑料材料、PLA材料、橡胶类材料、金属粉末材料、陶瓷材料以及最近几年新推出的复合型石膏粉末、环氧树脂、蜡制材料等。由于工业机械、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等领域对于构件质量要求、定制化要求较高,因此,我国3D打印材料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工业机械、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等领域,2018年上半年,3D打印材料主要应用于工业机械、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三者合计占比超过50%,其中工业领域应用占比20%,航空航天应用占比18.90%,汽车领域应用占比16.00%。

    3D打印材料主要应用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由于3D打印材料的下游应用主要为装备制造业,因此应用的3D打印材料主要为金属类材料,包括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及其他金属材料,金属类材料合计占比超过40%;另外,工程塑料ABS、尼龙、PLA等主流3D打印材料占比也在10%以上。

    2018年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结构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年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2.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9.92亿元,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40亿元。

    2012-2018年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占3D打印市场规模的比重从2012年的25%上升至2017年的27.6%,2018年占比达到28.60%

    2012-2018年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占3D打印市场规模的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7年五年间3D打印材料申请专利数量年复合增长56.4%。2018年专利申请数目为120项。

    2010-2018年中国3D打印材料申请专利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专利申请到成规模的产业化大致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可以通过近3年的专利申请类别来判断未来3D打印材料的发展趋势,通过2014-2018年3D打印材料分种类结构可以看出,金属粉末类材料和塑料类材料是未来中国3D打印材料发展的趋势,两者申请数量合计占比超过50%;其他种类,例如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纤维素类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医疗器械制造领域,随着未来电子产品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这两种3D打印材料的发展前景也较为乐观。

    2014-2018年3D打印材料专利申请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国家相应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和中国国内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飞速增长势头,成本也将逐渐下降,使得3D打印技术脱离孤岛,可以更多的应用于下游领域中。未来我国3D打印材料行业将会呈现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性能金属粉末材料占比加大;医药、航空、汽车等领域发展更快等趋势。

    到2020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200亿元,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到57亿元,2024年预计超过160亿元,3D打印材料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019-2024年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走势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10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2-2028年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2-2028年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2-2028年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2-2028年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2022-2028年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