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碳纤维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碳纤维行业产业链

    碳纤维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发展所必须的战略物资,国外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碳纤维是一种主要由90%以上碳元素组成的高性能新型纤维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擦、耐腐蚀、导电导热、比重小、重量轻、强度高和柔软可加工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碳纤维除了应用于风力发电、体育休闲、交通运输、汽车工业、能源、化工、建筑等民用领域外,也广泛应用于各个国防工业领域,是军用飞机、火箭、导弹、卫星、舰船等先进武器装备不可缺少的战略性材料。

碳纤维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碳纤维行业营销渠道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碳纤维特性和下游应用领域

碳纤维特性
应用领域
高比强度、高比弹性
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风力发电机、土木工程、抽油杆等
耐疲劳性
板质弹簧、直升机旋翼、高速回转体等
热稳定性
电子设备、精密加工器具、人造卫星设备、仪表、武器装备等
抗震动衰减性能优越
机械臂、球拍、钓竿、高尔夫杆等
导电性
电极、复合芯导线、电磁屏蔽罩等
化学稳定性
C/C复合材料、高压容器、化学设备等
耐腐蚀性
化工设备、电极材料、海洋管道、油罐、建筑补强材料等
轻量化
汽车、航空航天、体育用品等
无生物毒性
医疗用品等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二、全球碳纤维行业市场规模

    2018年全球风电和军工市场碳纤维需求量均在2万吨左右,预计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超过11万吨。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材料,在风电叶片、航空航天、体育休闲、汽车、压力容器、建筑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根据数据,2018年全球市场碳纤维的需求量约为9.26万吨,市场销售额约为25.71亿美元。从下游需求来看,风电叶片和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军工领域是最大的下游市场,2018年上述两个市场碳纤维的需求量均超过2万吨。预计未来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速,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超过11万吨。

全球碳纤维需求(千吨)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2018年碳纤维下游市场需求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三、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市场碳纤维需求旺盛,预计2020年总需求量将超过3.8万吨。中国是碳纤维消费大国,2018年全年中国市场碳纤维需求量约为3.1万吨,约占全球市场碳纤维需求量的1/3。在风电等新兴应用领域的推动下,国内市场碳纤维需求量将大幅增加,预计2019年和2020年国内碳纤维需求量每年约增长12%,到2020年全国碳纤维总需求量约为3.89万吨。

中国市场碳纤维需求(吨)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需求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风电叶片市场快速增长将改变国内市场格局。从国内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看,体育休闲市场占国内碳纤维一半左右的需求,风电叶片需求占比约为22.60%。2018年航空航天市场碳纤维需求量约为1000吨,占国内市场碳纤维总需求量的3.20%,远低于全球市场22.70%的占比,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内大型客机对碳纤维的需求还未完全释放,此外国产高性能碳纤维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军用飞机市场碳纤维的大规模应用。

2018年中国碳纤维市场需求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国家大力引导扶持碳纤维产业,国内企业已突破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瓶颈。受制于发达国家装备、技术与产品的长期封锁,国内高性能碳纤维长期无法满足下游市场需求。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突破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为碳纤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国务院、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分先后出台多项碳纤维产业相关政策,明确高性能碳纤维行业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此外,科技部、财政部等部位通过“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科技计划,支撑高性能碳纤维相关的基础研究、产业化及工程应用。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下,国内企业快速突破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瓶颈,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程度和工程应用水平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

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政策

时间
部门
名称
内容
2016.7.28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要求重点研制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及其材料、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稀土新材料、军用新材料等,突破制备、评价、应用等核心关键技术。
2016.10.18
工信部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提出加快开发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高端产品,加强应用研究。重点发展高强和高模碳纤维,重点突破高强碳纤维的低成本、连续稳定、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快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级碳纤维产业化突破。
2016.11.29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要求重点突破国产碳纤维的低成本制备技术、高端领域碳纤维制备技术,使国产碳纤维技术、产品性能、生产成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具备产业竞争力,培育三到五家碳纤维龙头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碳纤维制造及应用产业链结构,形成碳纤维制备技术与产品有序竞争。
2017.4.28
科技部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提出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温合金为核心,突破结构与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先进结构材料的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7.11.20
发改委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明确提出了要提升先进复合材料生产及应用水平,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应用。
2018.3.13
质检总局等
《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出研制T800级和M55J级及以上工业级系列碳纤维制备相关技术标准,促进国产碳纤维广泛应用。开展高强高模碳纤维检测方法研究,为碳纤维应用选型定型提供标准依据。构建高强高模碳纤维标准体系,支撑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在卫星和其他空间平台上应用,达到“上星”标准。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国产碳纤维市场认可度明显提高,国内企业正逐步抢占外商市场份额。目前国内低端碳纤维产品供大于求,中高端碳纤维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2018年国内市场对进口碳纤维的需求量约为2.2万吨,占国内市场总需求量71%左右。国产碳纤维需求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8年国内市场对国产碳纤维需求量约为9000吨,国产碳纤维的需求占比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国内市场最大的碳纤维供给国家,预计未来两年国产碳纤维需求量将保持在30%以上,远高于进口碳纤维不足5%的需求增速。

中国市场国产碳纤维需求(吨)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四、中国碳纤维行业三大发展趋势分析

    现今,碳纤维行业总体技术尚不成熟稳定,产品质量及性价比相对较低。不过,随着我国高端碳纤维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生产向规模化和稳定化发展,企业布局逐渐向高附加值的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我国碳纤维行业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企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市场走向良性健康发展道路。

    尤其是在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中,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1.碳纤维产品向稳定性、高端化方向发展。虽然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中设计产能千吨级以上的有3-4家,但缺乏核心技术团队,碳纤维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较差。因此,实现产品的稳定化生产,必须实现技术突破,形成体系化、系列化的碳纤维产业链发展模式,打破国外高端领域的垄断。

    2.寻求新的市场领域。目前碳纤维高端应用领域由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垄断。我国大多数碳纤维企业产品处于低端领域。因此,我国碳纤维行业急需寻求新的市场领域,获得突破发展。

    3.企业转型兼、并购,布局完整产业链。碳纤维行业是技术和资金高度密集型行业,对内需要巨大投资,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可以通过兼并购整合资源以形成大规模的碳纤维生产企业。通过布局体系化、系列化的全产业链,碳纤维企业可以压缩成本、增加盈利点,有能力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扭转困局。

本文采编:CY353
10000 10204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超高强度碳纤维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超高强度碳纤维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超高强度碳纤维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十章,包含超高强度碳纤维投资建议,中国超高强度碳纤维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超高强度碳纤维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