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回顾及2019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移动通信业务用户数、网速均提升

    1、移动电话用户及3G/4G占比提升

    2018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快速增长,用户数达1.57亿,渗透率超过112%,增速达10.48%,增速相比2017年的7.23%提高了3.25个百分点。2018年1-12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保持增长态势,但新增用户数自2018年3月以来下降趋势明显,2018年全年移动电话用户数新增1.48亿,12月份新增697万户。

2018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增速提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通信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8年8月份来净增用户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5G通信产业发展背景

    2018年,我国3G/4G移动宽带业务用户净增量超过1.7亿户,移动宽带用户占总宽带用户数的83.4%,达到近5年来的顶峰水平。同时,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2018年新建4G基站43.9万座,基站总数已经达到372万座。

2014-2018年中国移动宽带(3G/4G)用户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大力拓展光纤宽带接入业务,带动家庭智能网关、视频通话、IPTV等融合服务加快发展,用户价值不断提升。近5年来,我国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稳步提高,2018年已突破6500亿元。

2014-2018年中国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流量业务贡献了通信行业近一半的收入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发布的截至去年11月底的数据,可以得知,去年前11个月累计实现移动通信业务收入8417亿元,同比增长0.5%,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0.3%;同时期,累计完成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5554亿元,同比增长10.5%,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6.4%,份额占比接近一半。根据上面的数据,还可以得知,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66%。概况起来,无论在通信服务收入占比当中,还是在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占比当中,流量都已经是份额贡献最大的业务。

通信行业移动业务流量占通信服务收入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流量业务确实是发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足轻重作用。但是,具体到运营商各个企业中,又会有所不同。按照去年上半年公开的数据计算后得知,此时只有中国移动的流量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了50%。即便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流量业务收入占比距离一半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但是其流量业务也是各单项业务中对收入贡献最大的。然而,流量单价的持续下降和流量业务总量的增长乏力必然会给通信行业增收带来巨大压力,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流量占收比最高的中国移动。

通信行业三大运营商流量经营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产业发展趋势

    1、网络架构的变革与通信产业升级

    5G网络架构变革驱动CT向IT转型

    业务的丰富性使得5G网络架构和4G大有不同。5G移动网络不仅满足现有2G、3G、4G网络通话或上网的需求,还能为垂直行业、物联网、车联网等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5G网络模式打破传统网络架构倾向单一设备负责单一专属功能的局面,全方位服务多技术融合、实现真正的无所不在的连接,这是其与现有移动网络的最大区别。

5G包含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业务的变化驱动网络构架变革。传统通信网络呈现分布式的架构,在这种架构下,软件和硬件强耦合,这种方式对于保证网络可靠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的耦合也使运营商面临新业务引入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加大了运营商的资本开支。5G将带来更多的业务类型,5G三大应用场景包含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海量机器类通信。更多应用场景的引入也带来了不同的业务类型,基于传统的网络架构,需要软件和硬件耦合,新功能的引入以新设备的使用为基础,使得运营商的投资负担加重。业务类型多样化的背景下,业务支撑需求和节省投资成本需求,驱动网络构架的变革。

    技术使能网络构架变革,SDN是CT(CommunicationTechnology)向IT(InformationTechnology)转型的桥梁。SDN(软件定义网络)使网络像软件一样灵活编程,解决传统通信网络痛点,为运营商差异化服务提供基础。SDN能够带来敏捷特性,可以更好地满足5G时代不同应用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个应用都有一个特定的宽带、延迟等。同时,借助SDN的可编程性,将网络资源变成独立的、端到端的“网络切片”,能够使得运营商真正能够实现将网络作为一种服务,并在连续提供服务的同时有效的管理网络资源。

SDN、网络切片等技术使能网络构架变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网络构架变革带来网络设备的变化,推动产业链转型。SDN的核心在于软件和硬件解耦以及接口标准化,在设备层面将带来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在内的网络设备的白盒化,原来专网的网络设备会被通用的设备取代,更多通用的硬件设备将被引入,并且将更加强调软件能力。对通信设备商而言,开发SDN产品能够通过软硬件绑定来巩固自身优势,降低被弯道超车的风险,在这场网络变革中站稳脚跟。对网络设备商而言,思科和Juniper为代表的传统网络设备商具有较强的端到端的能力,产品本身是软硬件耦合的,面对SDN带来的白盒化需要进一步强化软件能力;以Arista为代表的白盒交换机厂商本身的优势就在于通用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白盒化为他们带来机遇。

SDN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5G时期,我国通信产业有望迎来产业升级机遇

    从追赶到领先,在2G、3G、4G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通信设备商份额不断提升,在全球通信设备的四强格局中,中国企业华为、中兴占两席。设备商的壮大同时也推动着我国上游器件厂商的全面升级。在全球对网络安全关注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上游器件的国产替代逐渐成为我国通信设备产业链升级的主旋律。

    5G推动通信类用FPGA持续增长,国产替代需求高。FPGA被称为数字芯片之母,未来5G时代三大应用场景驱使网络带宽更宽、网络更加智能化以及边缘计算的引入,都将驱动未来FPGA在通信场景下的应用。全球FPGA市场以Altera(2015年被Intel收购)和Xilinx两家为主,这两大巨头垄断全球市场份额约71%;此外两个小巨头Lattice和Microsemi(2018年被Microchip收购)市场份额约16%。

    根据调研,全球前两大FPGA厂商Xilinx、Altera最大的地区客户是中国,通讯市场华为、中兴和烽火包揽了全国60%以上的量。同时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高速并行计算对FPGA芯片的需求也在几十亿美元的数量级,而国内人工智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目前百度和阿里都采用FPGA对数据中心进行加速。反观国内FPGA企业体量较小,未来国产化替代需求较高。虽然国内FPGA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积极追赶海外巨头,在军工航天领域,主要企业包括紫光同创、复旦微电子、华微电子、中电科58所、航天772所等;在民品领域,主要企业包括广东高云、上海安路、西安智多晶、上海遨格芯等。

全球FPGA市场各大厂商市占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滤波器市场在全球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国产化率较低。SAW/BAW滤波器的核心技术目前仍掌握在日本企业、美国企业手中。目前国内科研院所的声学滤波器相关产品仍主要面向军用无线通信系统,在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较少。国内涉足声学滤波器的单位主要包括:中电科声光电研究所、55所等科研院所,上市公司中主要有麦捷科技和信维通信等,非上市公司主要有汉天下、中电德清华莹和无锡好达等。

    5G时代PA市场仍以GaAs为主,国内企业有望通过外延切入。3/4G时期以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工艺为主,LDMOS有局限性,氮化镓(GaN)成为中高频段主要技术方向。传统基站功率放大器领域,主要由恩智浦(NXP)、飞思卡尔(Freescale和英飞凌(Infineon)三家公司垄断,2015年NXP完成收购Freescale,为了规避反垄断调查,NXP便将自己的RFPower部门以1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国内的北京建广资本,改组为Ampleon公司。2018年6月,国内A股上市公司旋极信息发布公告,与合肥瑞成股东之一北京嘉广资产管理中心签订《合作意向书》,拟购买其持有的合肥瑞成股权,从而间接收购Ampleon股权。

PA国产化国内主要受益公司

公司
主要产品
公司概况
唯捷创芯
PA
公司是专注于射频前端与高端模拟IC芯片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是GaAsPA,广泛应用于2G/3G/4G手机及其它智能移动终端。
慧智微
PA
公司由Skyworks技术海归于2011年成立,突破性的采用SOI及GaAs的混合集成工艺,实现软件定义的射频前端芯片,达到性能、尺寸和成本全面优化。自2014年起,软件定义的4GPA已实现大规模供货。2019年在MWC巴展上携手中移动展示5G射频前端平台,有望率先实现5GPA产品突破。
紫光展锐
基带&射频前端芯片
公司由展讯、锐迪科合并而成,公司着力移动通信和物联网核心芯片领域,产品涵盖2/3/4/5G移动通信基带芯片、物联网芯片、射频芯片、射频前端(PA模组和滤波器为主)等,致力成为全球前三的手机基带芯片设计公司。
汉天下
PA
公司专注于射频/模拟集成电路和SoC系统集成电路的开发,产品主要面向手机终端的2G/3G/4G全系列射频前端芯片、面向物联网的无线连接芯片。飞骧科技PA公司由上市公司国民技术有限公司无线射频事业部拆分而来,产品主要面向手机终端的2G/3G/4G射频功放PA芯片,至2017年射频产品累计出货量超数亿颗。55所PA55所隶属于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要产品是微波毫米波芯片、器件和模组,已掌握第三代核心芯片(GaN氮化镓微波单片集成电路与器件、SiC碳化硅电力电子芯片与器件)技术。
安谱隆(Ampleon)
PA
公司是北京建广资产有限公司(JACCapital)成功收购恩智浦半导体(NXP)的RFPower业务后成立的,截止到2016年底,Ampleon在全球基站功率放大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约38%,排名世界第二。
海威华芯
GaAs代工
海威华芯为上司公司海特高新子公司之一,是国内率先提供六英寸砷化镓/氮化镓集成电路(GaAs/GaNMMIC)的纯晶圆代工(Foundry)服务的制造企业,为上市公司海特高新子公司之一。
三安光电
GaAs/GaN代工
公司是国家大基金重点扶持的化合物半导体制造企业,公司公告拟建设GaAs和GaN外延和芯片产线(6英寸)各一条,其中GaAs产能3万片/月,GaN产能6000片/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云计算及物联网高景气延续,关注5G招标及发牌

    4、通信设备:5G招标及发牌成为当前阶段重要催化

    2019年为5G元年,5G预商用牌照有望发放,伴随5G预商用进程,运营商相关通信设备的招标工作也将陆续启动,通信设备产业链将迎来5G建设新需求,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

    总量上看好资本开支提升带来的盈利改善,节奏上运营商招标有望在二三季度逐步启动。从总量上来看,受益于运营商资本开支的增长,看好2019年全年通信行业伴随资本开支提升而进入到盈利改善周期。从节奏上来看,通信行业的整体盈利节奏与运营商的招标进度强相关。通常而言,一季度是运营商招标的淡季。以中国移动为例,2016年-2018年,中国移动31次光纤光缆、PTN、OTN、核心网、智能网关等设备招标中,一季度仅占其中的3次,多数招标集中在二三季度。

16-18年移动光纤光缆/PTN/OTN/核心网/智能网关等设备招标季度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运营商方面正积极开展5G试验网建设和产业合作。中国联通在4月23日在“2019上海5G创新发展峰会暨中国联通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7+33+n”5G网络部署,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雄安7个城市城区连续覆盖,在33个城市实现热点区域覆盖,在n个城市定制5G网中专网。中国电信在4月26日“5G创新合作大会”上展出了5G相关的创新业务,并与59家合作伙伴代表签署5G领域的合作协议。

    5G前期项目招标逐步启动,关注后续相关设备招标进展。项目招标方面,4月10日,2019年北京联通移动网络优化服务项目招标开启,其中包括9个5G网格单元。中国移动4月11日发布2019年5G行业需求调研和产品研究项目采购招标;4月18日首次集采的5G试验型终端中标候选人公布,预估总数量50台;5月7日发布5G试验型终端第二批次的集采公告,计划采购2700台5G试验型终端,预估总价值三千万。

    多省市明确5G建设规划,地方5G建设推动5G相关招标可期。各省市重视5G建设,目前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浙江等在内的省市政府、发改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或运营商省分公司已经针对5G建设制定了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其中,广东移动规划在2019年建设近1万个5G基站,实现广州、深圳规模试商用;北京移动计划年底前实现五环内5G全覆盖;上海计划2019年建设超过1万个5G基站,启动建设若干5G建设应用示范区。

广东、北京、上海、江西、浙江5G规划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云计算基础设施:行业景气背景下,集中度有望提升

    网络流量增长是驱动IDC行业发展的长期动力,中国增速高于全球。根据预测,2016~2021年间全球流量的复合增长率为25%,预计到2021年总流量将达到20.6ZB。数据中心作为流量承载的主要环节,将受益于流量的快速增长。2017年全球IDC市场规模达到5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同期中国IDC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达到32.4%,总规模达到946亿元人民币。

    客户结构、用户习惯以及网络资源决定IDC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及其周边。以全球IDC龙头公司易昆尼克斯为例,其北美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波士顿、芝加哥、纽约、硅谷等地。我国方面,截止2017年底我国西部地区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数全国占比为22%,同期,上海、北京、广东三个数据中心聚集区的机架数占全国的比例为37%。

EQUINIX北美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热点城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IDC耗电量大,北上深相继出台IDC建设新规,新增供给或难以满足需求增长。2015年我国IDC耗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量的1.8%。近年来一线城市加大对于新建IDC的约束,北京、上海、深圳相继出台了IDC发展新规。北京方面,要求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服务中的数据中心(PUE低于1.4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上海方面,对于2018年~2020年新增IDC机柜总数做出了限制,要求新增IDC机柜严格控制在6万架以内。

北上深发布IDC新规,限制IDC供给

城市
文件名称
核心内容
北京
《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
北京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服务中的数据中心(PUE值低于1.4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禁止新建和扩建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中的数据中心(PUE值在1.4以下的数据中心除外)。中心城区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服务中的数据中心、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中的数据中心。
上海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本市互联网数据中心统筹建设的指导意见》
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互联网数据中心新增机架数严格控制在6万架以内;减持用能限额,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PUE值严格控制在1.3以下,改建互联网数据中心PUE值严格控制在1.4以下。规模布局:本市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单项目规模原则上应不低于3000个机架,且平均单机架功率不低于6千瓦。
深圳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数据中心节能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实施减量替代,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政策引导,促进老旧数据中心(含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新建数据中心需按照“以高代低、以大代小、以新代旧”等减量替代方式,严格控制数据中心年综合能源消费新增量,推进全市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集中化和规模化将成为趋势,行业专业化程度将提升,优势有望向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集中。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大型化、集约化的发展,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开始缩减。截止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共计44.4万个,其中大型数据中心1341个,中型数据中心5732个,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总数将下降至42.2万个。伴随着大型化趋势,单体IDC项目的投资在增加,一方面提升了进入的资金壁垒,另一方面对于后期运维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行业后续会更加注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优势有望向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集中。

单体IDC的机柜规模持续扩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6、物联网:物联网发力在即,车联网备受关注

    物联网是运营商5G建设推动力之一,“网”“端”布局正当时,通信模组景气持续

    物联网是运营商5G建设的推动力之一。5G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mMTC、uRLLC),其中mMTC和uRLLC均和物联网相关。从当前电信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逐年下降,通信行业的人口红利时代渐行渐远,且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也趋于饱和的现状看,运营商收入增速乏力显现。同时,物联网的迫切需求也成为了5G发展的助推力量,使得运营商在加速部署5G的同时,优先进行物联网网络层、平台层布局,并向应用端延伸,驱动了物联网产业发展。

    物联网有望成为运营商新的增长点。截止2018年年中,全球前十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占据了所有蜂窝物联网连接数的83%以上,其中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已占据全球蜂窝物联网60%以上份额,预计到2025年依然保持在60%以上。

中国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已占据全球蜂窝物联网60%以上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持续提升,将间接拉动各行业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到2022年将接近7.2万亿元。同时,物联网发展带来的间接收益更为可观,通过麦肯锡《物联网:超越炒作之外的价值》报告中指出,物联网对各行业的间接价值,其产业规模到2025年约占我国国内经济总产值的11%。

中国物联网直接相关的产业规模预计2018年超过2万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物联网产业链四大环节的发展将是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过程。从需求层次的角度来解释,物联网首先是满足对物品的识别和信息读取的需求,在这个阶段以传感器为代表的硬件行业将率先启动;其次,是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传输和贡献,在该阶段中物联网通信模块和行业应用的联网终端将受益;随后,是物联网随着数据信息的快速增长带来的系统管理和信息数据分析需求,该阶段数据处理平台发挥关键的作用;最后物联网将深入行业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及人们的生活模式,实现万物互联,落地到各主要行业应用领域最终受益。

    物联网行业发展面临二次引爆过程,当前处于连接+硬件驱动阶段。目前正处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大规模连接建立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网络建设的大力投入,对原有的连接网络予以新连接方法的覆盖;另一方面通过终端的日益智能化,达到提升效率的目标,推动物联网产业第一阶段的发展。

行业目前处于物联网发展第一阶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加速增长。2018年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总数约为7.65亿个,较2017年的3.43亿实现了超过翻倍的增长。其中,中国移动物联网智能连接数净增3.22亿,规模达到5.51亿,在部分省市已经实现物与物连接超过人与人的连接数。

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大幅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信模组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万物互联,“网”、“端”先行,无线通信模组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桥梁,相对于物联网碎片化的应用场景,模组具有通用的属性。在物联网连接数的大幅增长背景下,无线模组将是最先受益于万物互联的行业发展环节,景气度持续提升。根据预测,2018年预计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为18.3亿,2022年将超过44.8亿,预计2020年我国无线模组市场达到385.5亿元。

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大幅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7、车联网价值备受关注

    中国未来车联网市场规模可观。截至2018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2.4亿辆。截止到2017年末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为115.1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53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

预测到2022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3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信技术是无人驾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单车智能互补。无人驾驶是汽车行业发展终极目标,然而当前单车智能技术难度较高,使得汽车智能化商用进程较慢,智能化与网联化的结合将成为趋势,即单车智能与通信技术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为无人驾驶的全方位信息采集提供丰富数据来源,另一方面为其智能决策提供算力支持。

    通信技术的演进将推动汽车和服务升级。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汽车和交通相关服务由此前的信息服务,向安全与效率服务、以及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服务演进,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能力提供保障。

    汽车迭代洗牌期来临,早投入换取先发优势,大幅提升车载端联网渗透率。参照智能手机的发展,11-12年手机销量增速下滑的同时,智能手机占比迅速攀升,且4G网络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更新迭代,也同时迎来了手机行业大洗牌。当前汽车行业发展阶段可类比智能手机时代,整车厂有望谋求先发优势,推动车联网渗透率提升。

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ICT赋能交通出行,安全和效率仍是刚性需求。当前道路的交通需求处于快速上升期,但道路的交通能力提升却有限,解决行驶安全和效率提升仍是刚性需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5G时代的临近,为ICT赋能交通出行。交通和IT信息服务拥抱,包括网约车、出行信息服务、导航、智能物流、智能配送等,伴随V2X以及5G的发展,以自动驾驶为目标的车路协同技术来赋能交通出行,是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当前基于车的辅助驾驶已经商业化,基于道路的路侧方向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空间。

    实现车路协同,将大幅改善道路交通能力。在2019年4月2日举办的大唐高鸿车路协同高峰论坛上,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理事长王笑京提到,在欧洲的C-ITS示范工程测试中,将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于荷兰A58高速上,通过仿真测试,道路通行能力提升7-10倍,根据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TNO近期对其进行的实测数据显示,提升幅度在1.7倍,实现了大幅改善道路交通能力。

通过仿真,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为通行能力提升7-10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九大试点城市开展车路协同项目,如火如荼。目前我国已有9大城市开展V2X应用项目试点,从项目内容和实施进度上看,各试点城市正积极开展车路协同测试项目,为后续的商用打下基础。

    车联网是智能汽车网联化的核心,与单车智能互补,通信技术成为无人驾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各车厂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战略,互联网厂商也加入竞争,汽车迭代洗牌期来临,早投入换取先发优势,有利于大幅提升车载端联网渗透率。同时,ICT赋能交通出行,安全和效率仍是刚性需求,实现车路协同,将大幅改善道路交通能力,路侧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较大发展空间。前我国已有9大城市开展V2X应用项目试点,从项目内容和实施进度上看,各试点城市正积极开展车路协同测试项目,为后续的商用打下基础。

    万物互联,“网”、“端”先行,而联网终端的数量提升受制于模组厂商供应体量,即当前阶段芯片模组厂商占领主导地位。另外,从物联网的行业特点上来看,相对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是一个相对碎片化的市场,一体化布局的企业既能在物联网发展的前期受益于“网端”环节的兴起,同时也能在后期随着物联网价值的转移,分享物联网应用及服务高增长的红利,模块企业占据布局优势,终端厂商率先启航。重点推荐高新兴,建议关注广和通、移为通信。

物联网产业链相关标的梳理

模组&终端
通信模组
高新兴、日海智能、广和通、有方科技等
平台
终端
高新兴、移为通信、兴民智通、三川智慧、金卡智能等
管理平台
宜通世纪、高鸿股份、新大陆、银江股份、天泽信息等
应用平台
宜通世纪、日海智能、世纪鼎利、银江股份、中国联通
应用
行业应用
高新兴、拓邦股份、和而泰、金卡智能、三川智慧、远望谷、路畅科技、佳讯飞鸿、东土科技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8、军工信息化行业发展分析

    1)、军工信息化构建未来战争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战争时代,军工信息化构建核心竞争力。现代战争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核心基础,依托C4ISR系统,各个军种之间指挥、控制及通信系统可以集成于同一张网络,可以提高指挥决策和行动的时效性,增强战场信息收集能力,从而大幅提高军队战斗力。一方面,军工信息化通过装备系统的升级支撑军队作战能力的提升和军队改革,另一方面,军民融合将更深层次的优化和推进军工信息化,帮助军队完成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根据《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军队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信息化战争时代,军工信息化构建核心竞争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美国相比,我国军工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现代战争全面迎来信息化时代。美国综合信息系统发展经历的三阶段:第一阶段:不同军种独立开发“烟囱式”系统,相互之间不能互操作;第二阶段:通过C4I系统平台实现了不同军种系统之间的互操作;第三阶段:全球信息栅格实现了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具有即插即用、按需服务的特点,能够提供实时的战场态势。目前,美军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空天海电一体化的作战指挥系统;而我国军队仍处于烟囱式发展阶段,海陆空等各军种缺乏统一标准进行互联互通。

美军信息化三个阶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C4ISR是军工信息化的关键。C4ISR系统,C代表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四个字的英文开头字母均为“C,”所以称“C4。”“I”代表情报;“S”代表电子监视;“R”代表侦察。美国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建成了体积庞大、自动化程度高的战略C4ISR系统,它主要包括指挥控制系统、信息通信系统以及情报监视侦察系统,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一体化C4ISR的系统,有效地帮助美军提高国防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C4ISR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典型系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军工信息化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我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远小于发达国家。根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国防支出预算11899亿元,同比增长约7.5%,将重点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增速虽然略微下降但仍然高于GDP增速预期,根据过往经验,军费开支呈结构性的前紧后松,再加上军队改革带来的减员增效,猜测在“十三五”的最后两年武器装备方面采购的费用仍将稳定增长。从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数据来看,2008-2019年中国国防费用占GDP比例基本在1.3%左右,根据数据,中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6%,也远低于俄罗斯和美国平均水平4%。

我国国防支出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军工信息化有望进入加速阶段。从政策层面来看,十八大报告已经将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构建了一个初步“三步走”战略;随着时间推移,十九大报告中开始真正深入提到军事智能化发展,慢慢接近美国C4ISR平台目标,开始加强联合作战能力和全城作战能力建设,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35年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国军队在关键武器装备及信息化程度跟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仍然差距很大,从政策规划来看,目前处于十三五规划最后两年,军工信息化有望迎来加速阶段。

政策助力我国军工信息化发展

时间具体
政策内容
2012年11月
十八大报告提出,“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三步走战略:2010年打下现代化基础;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2050年基本实现军队国防现代化
2015年5月
大力推动国防装备采用先进的民用标准,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利用军用技术提高民用制造业水平,将军民融合深入到工业发展体系脉络中
2016年5月
《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军队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2017年10月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三步走战略: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35年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2018年4月
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出口管制促进产业不断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利好用核心技术的军工企业。2018年8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清单企业,公布的44家实体清单新增企业中,大部分归属航天科工、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虽然我国通信业已经跻身国际第一梯队,但在核心芯片器件方面,比如高端DSP、部分FPGA、射频芯片等仍然需要通过进口满足供应需求。此次出口限制一方面可能影响部分产品交付,另一方面,从国家这几年加强国产替代化建设的决心和落地情况来看,军工信息化领域由于行业特殊性,国产化率一直高于民用领域,利好核心技术领域有突破且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化的军工企业。建议关注:国睿科技、航天发展、东土科技、金信诺、杰赛科技。

    3)、国企改革与军民融合加码深化军工信息化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民参军为军工信息化注入新的活力。2017年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指出除战略武器等特殊领域外,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支持符合要求的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虽然先进的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但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民企在一些高技术领域也具有较强的实力,比如AI和大数据等,军民融合有望给军工科研注入新鲜活力;同时军工企业作为国企,体制较为保守,混改有望为军工体制注入新的活力,能更好的激发内部积极性;综合来看军民融合为军工信息化带来新技术和新活力

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提

时间
具体政策内容
2017年6月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2017年9月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启动实施首批41家军工科研院所改革
2017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除战略武器等特殊领域外,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支持符合要求的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2018年3月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2018年10月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要抓好《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的意见》贯彻实施,完善法律制度,推进军民融合领域立法
2019年3月
国资委产权局副局长谢小兵表示,国资委积极引导军工集团将优质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更加突出军工基因,以混改促进融合,更加融入“民”的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更好践行和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军工资产整合空间巨大。19年3月,证监会阎庆民副主席指出,当前我国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产业整合,是世界主要军工企业的普遍做法。根据美国防务新闻网,2015年全球最大的100家军工企业中80%为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率大都在70%-80%。美国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雷神、通用动力等行业巨头,都是借助资本市场长期稳居世界军工企业排行榜前列。目前我国军工产业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平均不足30%,一些核心军品仍未实现资产证券化。从单个集团看,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及中国电科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尚未达到30%,有较大提升空间。

各集团以净资产口径统计的资产证券化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企改革进入加速期,军工集团资产整合及注入有望加速军工信息化。要想完成军工信息化,军工国企改革是必由之路,而军工资产证券化、科研院所改制及激励制度的建立是实现军工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军工资产借助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国有资产增值、提升资产运转效率,军工集团资产整合预期不断升温;另一方面科研院所改制及股权激励可以帮助政府减轻财政负担,同时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为提升科研能力提供持久续航能力。

军工国企改革是军工信息化必由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科研院所改制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前提,因为国内军工上市公司均为军工集团生产制造部分,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类资产主要在科研院所,属于未上市资产。未来随着更多的科研院所完成改制,将为军工资产证券化提供重要弹药。整体看目前科研院所仍然处于改制阶段,资产注入预期较大。2017年7月,国防科工局宣布启动首批41家军工科研院所整体转制工作。2018年5月,我国首批41家院所改制试点单位之一的58所,其军工院所改制方案获批,2019年其余首批院所改制试点单位有望进入改制实施期。十三五最后两年军队混改有望加速期。

近期军工院所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案例

时间
上市公司收购资产
2018年11月
国睿科技拟以超68亿元向十四所等交易对手收购其持有的国睿防务100%股权、国睿信维95%股权和国睿安泰信59%股份
2018年9月
中国海防拟以66亿收购中船重工集团及七一五所、七二六所、七一六等持有的海声科技、辽海装备等优质资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15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