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晶材料需求情况分析
混合液晶材料是液晶面板的基础材料,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3~4%,对液晶面板的性能至关重要。
混合液晶由液晶单体及添加剂配成。由于任何液晶单体只具有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优良性能,不能直接用于显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选用多种具有一些优良性能的液晶单体,并加入少量添加剂,将其调制成综合性能最佳的混合液晶,满足显示用液晶材料的各项性能要求。液晶显示器所使用的液晶材料均为混合液晶。
液晶显示(LCD)产品中主流的三大材料类型:扭曲向列型(TN-LCD)、超扭曲向列型(STN-LCD)、薄膜晶体管型(TFT-LCD)。其中,TN-LCD和普通STN-LCD仅能实现单色显示,STN-LCD的升级产品CSTN-LCD及TFT-LCD才可以彩色显示。TFT-LCD因具有响应速度快、灰度级高、彩显能力强、功耗小、显示尺寸可调等特点成为液晶显示的主流产品。TN-LCD通常用于手表、计算器、电话机、加油机、遥控器、仪器仪表、车载系统显示器等。STN-LCD通常用于家用电器、PDA、电子字典、黑白手机、部分彩色手机、计时器等。TFT-LCD通常用于电视机、PC监视器、笔记本电脑、手机、投影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
TFT-LCD材料按其视角类型主流的三种类型:扭曲向列相型(TNTFT-LCD)、垂直排列型(VATFT-LCD)、共面转换技术型(IPSTFT-LCD)。其中TN型TFT液晶材料主要应用在中小尺寸面板领域,VA型和IPS型主要应用于液晶电视面板上。TNTFT-LCD主要应用于中小尺寸产品,包括台式PC监视器、便携PC、掌上PC、移动通信、车载设备、摄像机和数码相机、PDA、数码相框等。此外,宽视角补偿膜被应用于TNTFT-LCD,使得中小尺寸的液晶电视也采用该技术。VATFT-LCD主要应用于高端大尺寸液晶电视等。IPSTFT-LCD主要应用于高端平板电脑、高档智能手机、液晶电视等。
TFT液晶材料技术难度大,技术壁垒高。液晶材料的制备特征使得其生产过程往往需要几十步合成步骤,因此其生产工艺要求很高,对纯度的要求也很高。另外,TFT-LCD对快速响应、工作温度范围、显示视角、稳定性等显示性能的要求高,对液晶的旋转性、极性、电荷保持率等参数的要求很高,因此要做出性能优良的液晶产品难度很大,技术壁垒非常高。
液晶材料毛利率水平较高,约在35~40%。液晶材料属于液晶产业链的前端原材料供给,由于液晶材料厂商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客户壁垒、规模壁垒等,液晶材料产品在产业链中的毛利率水平较高,约在35~40%左右。
平板显示主流技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液晶材料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液晶显示材料原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平板显示作为物联网的显示终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板显示具有节能环保、低功耗、低辐射、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等优点,已成为显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平板显示(FPD)包括液晶显示(LCD)、等离子显示(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等,其中由于技术缺陷及成本问题,等离子显示已基本被市场淘汰,而OLED仍处于技术不断成熟的阶段,当前LCD仍是平板显示产业的主流产品。尤其是在大面板领域,据IHSMarkit,2018年液晶电视出货量为2.20亿台,在电视出货量中占比逾97%。
液晶显示产品涉及光学、半导体、电子工程、化工等领域,上游为各种原材料厂商,主要包括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驱动IC、偏光片、背光模组、玻璃基片等;中游为LCD面板厂商;下游为各类整机产品厂商。
LCD产业链简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液晶材料是液晶面板上下玻璃板间的半透明介电材料,功能相当于光闸开关,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上下电极通电后,电场产生变化使得液晶分子因介电各向异性而实现光线的偏转,配合配向膜与偏光板的作用,在面板上显示出最终画面。伴随显示行业的技术迭代,液晶材料也由早期的TN、STN、HTN型逐步发展为TFT型,目前主要应用于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领域。
各类型液晶材料简介
产品品种 | 用途 |
TFT型 | 主要应用于高清晰和高性能的液晶电视、平板电视、智能手机等领域 |
VA型 | 较TN/STN液晶有更高对比度及更广的可视角度,主要用在车载显示等领域 |
TN型 | 广泛用于生产电子表、计算器、电话机、传真机、仪器仪表表盘等液晶面板 |
HTN型 | 一般用于生产游戏机、电饭煲、汽车仪表盘等液晶面板 |
STN型 | 用于生产电子词典、电子记事本、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液晶面板 |
PDLC及其他混合液晶 | 主要应用于玻璃幕墙、汽车玻璃、家庭或办公装修领域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随着国内下游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巨额投资,在建与投产的产能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液晶面板生产大国。
国外面板厂商预计将受到持续冲击,中国将成为全球面板生产基地。全球面板产业现有规模已出现产能过剩,价格也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下滑,部分国外面板厂商处于亏损状态。拥有目前全球唯一量产10代线的夏普已经因为严重亏损而被迫破产重组;台湾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也因为亏损而发生裁员和关停产线等行为;韩国的三星和LG被迫转型发展OLED显示。然而国内企业如京东方、中电熊猫、华星光电等凭借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持续盈利。预计,随着国内在建和规划中的多条产线陆续投入生产,国外面板厂商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被迫退出。中国将越来越成为全球面板生产基地。
2017~2019年是国内液晶面板投资的高峰期,且主要为高世代生产线。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已建成的8.5代生产线有11条,合计产能96.5万片/月,其中2017年投产的生产线有3条,合计产能30万片/月;预计2018~2019年将有4条8.5代及以上生产线投产,若全部折合为8.5代生产线则有7条(按一条10.5或11代线折合两条8.5代生产线),合计新增产能88万片/月(折合8.5代生产线),累计产能相比2016年提高177%。考虑到液晶面板从投产到达产尚有1年左右的爬坡期,预计2018~2020年国内液晶面板出货量将迎来高峰。
全球液晶面板产能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大陆地区TFTLCD高世代生产线产能情况
公司 | 世代线 | 生产基地 | 月产能:千片 | 投产进度 | 投产时间 |
京东方 | 8.5 | 北京 | 90 | 已投产 | 2011Q3 |
- | 8.5 | 合肥 | 90 | 已投产 | 2014Q2 |
- | 8.5 | 重庆 | 90 | 已投产 | 2015Q2 |
- | 8.5 | 福州 | 120 | 已投产 | 2017Q1 |
- | 10.5 | 合肥 | 120 | 在建 | 预计2018 |
- | 10.5 | 武汉 | 120 | 在建 | 预计2018 |
- | - | - | - | - | - |
中电熊猫 | 8.5 | 南京 | 60 | 已投产 | 2015Q2 |
- | 8.5 | 咸阳 | 120 | 已投产 | 2017Q4 |
- | 8.5 | 成都 | 120 | 在建 | 预计2018 |
- | - | - | - | - | - |
华星光电 | 8.5 | 深圳 | 120 | 已投产 | 2011Q4 |
- | 8.5 | 深圳 | 100 | 已投产 | 2015Q2 |
- | 11 | 深圳 | 140 | 在建 | 预计2019 |
- | - | - | - | - | - |
LCD(广州) | 8.5 | 广州 | 60 | 已投产 | 2014Q3 |
- | - | - | - | - | - |
三星(苏州) | 8.5 | 苏州 | 55 | 已投产 | 2013Q4 |
- | - | - | - | - | - |
惠科光电 | 8.5 | 重庆 | 60 | 已投产 | 2017Q1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液晶面板的各主要下游领域需求变化来看,液晶电视面板需求仍在持续增长,2018年全球合计出货量为2.89亿片,同比增长9%,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器面板出货量近年来整体平稳,2018年全球出货量分别为1.85、0.99、1.50亿片,同比分别增长3%、8%、7%。另一方面,叠加电视、显示器、手机等消费电子设备屏幕持续趋势性扩大,液晶材料需求量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量整体平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整体平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液晶显示器面板出货量止跌回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高世代面板扩产集中于国内厂家,混晶国产化率有望提升从LCD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最早研发出LCD技术,之后由日本厂商将LCD产业化,90年代以后,韩国、中国台湾面板企业逐步崛起,并在长时间内主导了市场。2009年以后,大陆LCD产业开始发力,液晶面板产能亦逐渐向国内转移。据IHS数据,2018年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已达39%。
LCD产业迁移历史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几年来,国内政府对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液晶面板及相关原材料配套产业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显示器用化学品、彩色液晶显示器用化学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国家对液晶显示及相关配套行业的主要产业政策
时间 | 文件名 | 发文单位相 | 关政策 |
2005年5月 | 《关于组织实施软件等信息产业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 | 发改委 | 将TFT-LCD用液晶材料作为重点支持项目之一 |
2006年8月 |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 工信部 | 将液晶显示技术列为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 |
2007年12月 | 《关于继续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有关问题的通知》 | 发改委 | 支持平板显示器件关键配套材料及生产设备的产业化,提高国内配套能力。 |
2016年1月 | 《2016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 | 国务院 | 大屏幕液晶显示(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技术及相关的光学引擎技术 |
2016年11月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国务院 | 实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点液晶显示、柔性显示等技术国产化突破及规模应用 |
2016年1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 | 工信部、发改委 | 开展重点新材料应用示范。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化条件完备的新材料品种,组织开展应用示范。 |
2018年11月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 国家统计局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为战略新兴产业 |
2019年3月 |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 工信部、广电总局 | 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2022年,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伴随LCD产线逐年增加,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大厂新线陆续达产,液晶面板国产化率正持续提升。2018年国内京东方合肥10.5代线、中电熊猫8.6代线投产,合计增加产能超过2000万平米。从各面板厂家披露的扩产情况来看,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新产线大部分位于国内,仅2019-2021年还将有8条产线陆续投产,合计产能达7066.36万平方米,预计液晶面板产能未来仍将进一步向国内集中。预测至2023年国内LCD产能将占全球的55%。
近两年国内将投产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名称 | 项目位置 | 投产时间 | 设计产能(万片/月) | 产能(万平米) |
京东方10.5代线 | 合肥 | 2018Q2 | 12 | 1426.72 |
京东方10.5代线 | 武汉 | 2019Q4 | 12 | 1426.72 |
华星光电11代线 | 深圳 | 2019Q1 | 9 | 1075.68 |
华星光电11代线 | 深圳 | 2021Q1 | 9 | 1075.68 |
信利5代线 | 眉山 | 2019Q1 | 14 | 240.24 |
中电熊猫8.6代线 | 成都 | 2018Q3 | 12 | 792.00 |
惠科8.6代线 | 滁州 | 2019Q1 | 15 | 990.00 |
惠科8.6代线 | 重庆 | 2019H2 | 6 | 396.00 |
惠科8.6代线 | 绵阳 | 2020H2 | 12 | 792.00 |
富士康10.5代线 | 广州 | 2019H2 | 9 | 1070.04 |
合计 | 110 | 9285.08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每条10.5代线或11代线年液晶需求均超过50吨,8.5代线年液晶需求超过30吨
2012年以来国内混晶材料国产化率迅速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混晶需求量预计将持续增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乘产业链转移东风,国内混晶企业欲加速赶超
液晶材料的制造过程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环节:1)从基础的化工原料合成液晶中间体,液晶中间体主要包括苯酚类、环己酮类、苯甲酸类、环己烷酸类、卤代芳烃类;2)由液晶中间体化学合成普通级别的液晶单体,经过纯化去除杂质、水分、离子,升级为电子级别的液晶单体,主要包括烯类、联苯类、环己烷苯类、酯类及其他含氟的液晶材料等;3)将电子级别的液晶单体以不同比例混合达到均匀稳定的液晶形态形成混合液晶。
液晶显示材料的制造过程汇集了复杂的化学合成、纯化和混配工艺技术、物性检测分析,反应了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属性。据招股说明书,虽然液晶材料成本虽仅占液晶面板成本的3%-4%,但其品质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下游面板企业产品的综合性能,因此液晶材料对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电稳定性、光稳定性、电压保持率、粘度、电阻率等指标要求很高,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的核心技术和专利长期被德国、日本等外资企业垄断,目前处于行业主导地位的企业主要是德国Merck及日本JNC、DIC三家,其中Merck在高性能TFT液晶材料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高性能液晶材料一直依赖进口,国产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在快速响应、高可靠性和高穿透性液晶材料这类高端产品上,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专利布局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
海外混晶领先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 | 国家 | 家简介 | 2018年营收 |
Merck | 德国 | 国际著名化学及制药公司,系三大TFT混晶供应商之一,家族性医药化工企业,其中化工业务包括:液晶材料、珠光颜料、实验室分析用品、制药和生物技术工艺生产链所需的产品及服务。 | 28.42亿美元 |
JNC | 日本 | 国际著名化工集团,系国际三大TFT混晶供应商之一,公司创办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目前主要产品为LED显示屏的液体催化剂。 | - |
DIC | 日本 | 国际著名化工集团,系国际三大TFT混晶供应商之一,以独特的色彩技术为基础,融合了多种科技要素,在印刷油墨、有机颜料、合成树脂、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广泛开展事业,其中电子信息材料部门有记录材料、液晶材料、工程塑料盒薄膜制品等产品。 | 5.90亿美元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液晶材料企业主要分为两类,其中公司、江苏和成显示、石家庄诚志永华能够自主生产混合液晶材料并实现规模化供货,下游客户以液晶面板厂为主;而以永太科技、万润股份、瑞联新材为代表的企业则主要以生产销售液晶单体为主,供货对象主要是Merck、DIC等海外液晶材料巨头。国内液晶面板产能全球占比持续提升。
国内液晶材料生产企业情况一览
公司 | 成立时间 | 主营业务 | 主要产品 | 主要客户 |
八亿时空 | 2004 | 液晶显示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TN、STN型混合液晶、TFT型混合液晶、液晶单体及中间体、OLED材料 | 京东方、台湾群创、惠科股份、台湾达兴、韩国东进、台湾大立高分子 |
诚志永华 | 1987 | 诚志股份(000990)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液晶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 | TN、STN等单色液晶、TFT-LCD液晶材料和OLED材料华 | 星光电、瀚宇彩晶、龙腾光电、深天马、京东方、中电熊猫 |
和成显示 | 2002 | 飞凯材料(300398)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液晶显示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 TN/STN型混合液晶,TFT型混合液晶,液晶单体及液晶中间体 | 京东方、华星光电、中行光电、台湾群创 |
瑞联新材 | 1999 | 主要从事液晶显示材料、OLED显示材料及其它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显示材料主要产品为液晶单体和OLED前端材料 | 主要客户为日本中村科学器械工业株式会社(JNC代理采购商)、MERCK |
万润股份 | 1995 | 主要从事信息材料产业、环保材料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三个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显示材料主要产品包括高端TFT液晶单体材料、中间体材料和OLED材料 | Merck |
永太科技 | 1999 | 主要从事医药、农药、电子化学品及新能源锂电材料业务 | 电子化学品产品主要有含氟单晶中间体、单晶及平板显示彩色滤光膜材料(CF光刻胶)等 | -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在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了3家与八亿时空业务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公司,分别为飞凯材料(液晶混晶、光纤涂料)、万润股份(液晶及OLED材料,尾气催化材料)、永太科技(液晶材料,氟精细化工),根据Wind一致预期,上述公司2019-2021年的平均PE分别为19倍、16倍、12倍。
对行业的估值建议为:1)关注国内液晶面板大厂的产线扩张进度,以及各主要液晶材料厂商在下游客户中的验证进度;2)关注行业中各主要公司的产能扩张进度及产品毛利率走势;3)估值的核心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显性标准是净利润增速,建议采用PE估值法。
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上市公司 | 最新价 | 2019EEPS(元) | 2020EEPS(元) | 2021EEPS(元) | 2019EPE(倍) | 2020EPE(倍) | 2021EPE(倍) | BPS | PB(LF) |
飞凯材料 | 15.64 | 0.86 | 1.08 | 1.31 | 18 | 14 | 12 | 5.2 | 3.0 |
万润股份 | 10.41 | 0.58 | 0.70 | 0.84 | 18 | 15 | 12 | 5.0 | 2.0 |
永太科技 | 8.10 | 0.42 | 0.42 | - | 20 | 20 | - | 3.8 | 2.2 |
平均 | 19 | 16 | 12 | 2.4 | - | - | - | - | -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国液晶材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液晶材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共十二章,包含液晶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未来液晶材料行业发展预测,液晶材料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