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一季度中国建筑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新开工高企带动收入稳增,建筑央企机构减持幅度较大[图]

   一、收入平稳总体成本下降,项目推进现金流趋紧

    板块保持平稳增长,2018年毛利率提升管理费用率减少:2018年建筑板块主要上市公司合计营收47,017.31亿元,同增10.19%;归母净利1,390.53亿元,同增5.74%。其中四季度营收15,267.64亿元,同增12.99%;归母净利403.85亿元,同减2.46%。2019年一季度营收10,635.27亿元,同增13.69%;归母净利312亿元,同增15.53%。2018年尽管全年资金面趋紧,建筑板块上市公司整体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8年全年毛利率小幅提升0.50pct至12.06%;平均管理费用率下降1.19pct至3.04%。但投资收益有所减少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对净利润构成一定影响,全年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2019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各项费用率均有小幅下降。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减少,资金回暖同时促进资产价格上涨,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公允价值损益有明显增长,导致一季度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

建筑板块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近期现金流情况有所改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项目推进加速占用更多资金,融资渠道多元化降低行业整体负债率:2018年以来,建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提升,收现比也有所提升,但现金比率保持稳定,经营性现金流依然趋紧。全年建筑企业项目推进速度依然有所加快,收入确认有所提升,导致周转率提升。但实际上对资金占用增加,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趋紧。融资端企业增加融资渠道,保证现金比率稳定,同时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导致行业整体负债率有所下降。

毛利率等指标小幅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现金比率基本平稳负债率下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房建板块:收入稳增,各项指标见好

    1、收入稳定,利润率提升,各项指标改善

    收入增速稳定,毛利率提升贡献板块利润增速:2018年房建板块主要上市公司营收14,522.79亿元,同增14.01%;归母净利425.57亿元,同增15.93%。其中四季度营收4,376.34亿元,同增24.91%;归母净利125.28亿元,同增50.27%。一季度营收3,674.27亿元,同增14.39%,归母净利105.46亿元,同增16.96%。营收增速总体保持稳健,基本保持15%左右。营收增速有所提升,其中2018年四季度达到50.27%的高位,主要受益于房建板块整体毛利率的提升,2018年全年行业平均毛利率提升1.30pct,其中四季度提升1.99pct。毛利率提升的原因主要与施工企业成本管控以及部分公司营收结构调整有关。

房建板块业绩回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盈利能力提升,集中度企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现金比率稳定,负债率下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下半年以来现金流改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现金流改善,财务状况好转,集中度指数停止上升:2018年下半年以来,板块现金流持续改善,2018年四季度回正,现金比率保持稳定,负债率稳步下行。负债率下行主要与上市央企如中国建筑采用更多的融资工具进行融资降低负债率有关,最终实现板块整体负债率的下降。由现金流改善推动现金比率和负债率等指标的改善,房间板块企业2018年总体财务状况在好转。规模较小是上市公司营收也有较大增长,行业总体集中度停止上升保持稳定。

    2、中国建筑财报最优,上海建工势头强劲

    在手项目推进加速以及地产业务集中结算带动上海建工2019年一季度超预期:房屋建筑板块纯正标的相对较小,中国建筑体量大,业务门类全,2016年以来各项财务指标表现均在板块内最优,是行业内关注度最高的公司。2019年一季度,上海建工表现较好,在业绩增速,资金周转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其中营收增速为51.57%,利润增速为147.22%;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06,总资产周转率0.22,均在业内保持较高地位,收现率也比同行较高。上海建工业绩的超预期提升主要受益于在手项目的推进提升以及地产业务的集中结算。

中国建筑各项财务指标最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建筑、上海建工、龙元建设持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建筑与上海建工有最高的市场关注度:中国建筑与上海建工各项指标在同行内保持最优,同时也有行业内最高的市场关注度。中国建筑与上海建工,龙元建设三家公司持股占板块持股稳定在99%以上,其中中国建筑超过80%,上海建工超过16%,龙元建设约为3%。

    3、新开工高企带动收入稳增,板块关注度环比下降

    2019年一季度板块持股数量环比下降,同比提升:2019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合计持有房建板块股票数量5.33亿股,相比2018年四季度末大幅减少9.78亿股,其中有季节性因素,也有建筑板块关注度总体下降的原因。提出季节因素来看,房建板块相比往年一季度持股数量还是处于相对高位。

一季度房建板块持股仍处于历史高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房屋新开工增速依然处于高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以来新开工增速高企带动房建板块收入稳步上升:2018年以来,房屋新开工数据一直处于高位,这也是房建板块上市公司业绩能保持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尽管销售改善地产资金回暖,房企加速周转抢开工的行为依然未有变化。但当前土地成交数据已经疲软三个季度了,预计库存项目减少,后续新开工数据能保持坚挺的时间预计不多,回落确定性依然较高。

    三、海外板块:毛利率与集中度有所下降

    市场集中度小幅下降,毛利率相比往年下滑:2018年海外板块上市公司营收500亿元,同增4.06%;归母净利35.98亿元,同增6.52%。2019年一季度营收111.83亿元,同增11.31%;归母净利6.57亿元,同增17.81%。板块营收与利润保持平稳。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市场参与者增多,企业定价权变弱,毛利率下降是近年来的一大趋势。企业加强费用管控对冲毛利率下降以保证利润增速。

行业现金流波动相对较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参与者增多,毛利率小幅下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海外板块部分公司企业规模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海外板块部分公司成长能力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海外板块部分公司盈利能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海外板块部分公司负债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海外板块部分公司现金周转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关注度同比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估值与基本面关联不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板块关注度相对较低,中工国际、中材国际表现相对较好:参考2016-2018年财务报表和2019年一季度报表,中工国际、中材国际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较好。其中中工国际利润率和负债率等指标控制较好;中材国际营业规模和营业增速较高。中工国际与中材国际也集中了板块内较多的市场关注度。2019年,海外板块合计持股0.52亿股,相比往年水平较低。板块估值水平自2017年以来也一直稳步下降,市场关注度逐步下降,与新签订单等基本面指标相关联不大。

    1、建筑行业持股减少,建筑央企机构减持幅度较大

    建筑板块持股有所下滑,但同比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2019年一季度末建筑板块合计持股20.31亿股,环比2018年年底的61.42亿股大幅下滑。但相比2018年一季度末13.70亿股仍有所增多。当前基建补短板为建筑板块带来的市场关注度已经逐步消退,但目前行业持股持股数量依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建筑板块持股仍处于相对高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持股向少数个股与少数机构集中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建筑个股增持对象更为分散化,大型公募普遍减持:一季度建筑板块公募基金主要重仓的个股主要是中国中冶、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铁建等建筑大央企,虽然建筑大央企依然排名依然靠前,但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持;而重仓建筑行业的公募基金主要是博时、华夏、易方达、南方、汇添富等大型公募。其中,一季度博时基金减持建筑板块6.84亿股,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也有较大增持份额。

2019Q1建筑板块重仓个股与机构(单位:万股)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重仓个股
中国中冶
中国建筑
中国电建
中国铁建
上海建工
隧道股份
葛洲坝
金螳螂
中国化学
苏交科
持股数量
46,264.14
44,926.26
32,683.69
11,812.67
6,197.20
4,738.09
4,529.22
4,304.20
4,015.12
3,863.49
重仓机构
华夏基金
博时基金
易方达基金
南方基金
汇添富基金
安信基金
广发基金
嘉实基金
富国基金
信诚基金
持股数量
62,304.29
46,562.51
15,394.37
12,004.43
8,483.04
5,578.80
4,261.81
3,838.04
3,673.41
3,059.32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Q1主要机构增减持情况(单位:万股)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增仓机构
兴银基金
财通基金
英大基金
长江资管
国开泰富
富荣基金
东兴证券
-
-
-
增仓数量
637.99
265.91
55.00
10.00
5.60
2.50
1.50
-
-
-
减仓机构
博时基金
华夏基金
华泰柏瑞
银华基金
嘉实基金
华安基金
南方基金
广发基金
光大保德信
工银瑞信
减仓数量
(68,434.74)
(56,437.53)
(33,665.45)
(20,463.45)
(18,408.43)
(17,394.29)
(14,443.08)
(10,594.87)
(9,472.21)
(8,690.9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部分“小而美”个股有所增持,建筑大央企减持幅度较大:2019年一季度机构增持建筑板块个股较少,主要有中钢国际、浦东建设、东珠生态、风语筑等相对“小而美”的个股。建筑大央企则一季度遭遇机构较大幅度减持。

2019Q1主要个股增减持情况(单位:万股)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增持个股
中钢国际
浦东建设
东珠生态
风语筑
亚泰国际
达安股份
中航三鑫
启迪设计
绿茵生态
-
增仓数量
678.95
638.63
461.04
180.25
84.10
28.75
14.00
8.02
0.27
-
减持个股
中国中铁
中国建筑
中国铁建
中国中冶
中国交建
葛洲坝
上海建工
中国电建
东方园林
中国化学
减仓数量
(85,245.96)
(74,272.65)
(58,458.23)
(28,112.15)
(24,129.25)
(19,980.45)
(18,258.25)
(15,131.60)
(9,599.55)
(9,227.6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基建小幅回升,地产有所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有升,工业小幅下行,基建初步提升,地产保持强劲:一季度建筑行业新签订单5.52万亿元,同增6.62%;行业总产值4.28万亿元,同增10.51%;两项数据增速均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国基建投资2.65万亿元,其中不含电力口径2.27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5%与3.34%,增速环比小幅回落,但相比2018年三季度仍有明显提升,基建投资实质上有改善。从基建三大分项数据来看,电热气水、交运邮储、公用水利三大子板块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0.38万亿元、0.99万亿元、1.27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70%、6.50%、1.00%。综合来看,三大板块中,交运邮储板块投资依然保持强劲,同时增速进一步提升。电力投资与市政公用投资增速环比小幅回落。

基建投资初步回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房企销售改善拿地溢价率回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房屋建筑新开工增长保持强劲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建筑业产值与新签订单平稳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地产资金面有所缓解,投资超预期,开工依然保持强劲:年初至今部分房地产数据有所改善。3月份新开工面积3.87亿平,同增11.88%,趋势上依然保持强劲,增速超越市场预期;竣工面积1.85亿平,同减10.79%,整体依然保持低位;销售面积2.98亿平,同减0.86%,新房销售有所改善,其中以一二线城市表现较为突出;从地产信托产品收益率平稳小幅下行也可以印证地产商当前资金面有所缓和。3月份百城土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0.60亿平,同减39.47%,增速趋势依然下行;房地产广义库存63.03亿平,库存同比7.15%,增速依然继续提升。

    部分数据改善,但总体依然未有明显改善,房企总体战略依然保守:综合看房地产各项总量数据,可以发现开工依然强劲、竣工依然萎靡、房企资金改善但拿地意愿不强,销售虽然好转但库存依然上升。因此当前随着部分城市需求好转,但是总体库存压力依然趋近,房企依然保持悲观,销售回款的资金增量用于进一步加快库存项目开发,但拿地意愿不强,行业总体呈保守态势。

    四、2019年我国建筑业发展前景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我国建筑业率先进入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不仅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支撑支柱产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根据专家研究结论,每个输出增加10000元的建设,将有一个7345元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直接间接拉,拉和16700元燃料数值排名42个国家14日的经济领域,建设影响系数为1.2317,排名第16届42部门(第一个房地产影响系数为0.3193,最低)。建筑业固定资产总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54%。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推进城乡棚户区和危房、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地上地下停车场建设。无论是加快城市化进程,还是涉及国民经济和民生的各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建筑业。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建筑业也是一支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的实力明显增强,对国家经济及改善人民生活的贡献有目共睹,用“成绩辉煌”形容也不为过。2019年,中国建筑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摆在所有建筑人的面前。本文试对建筑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1、从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角度分析

    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2018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8344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01664亿元,同比增长8.7%。根据以往发展规律,第四季度无论投资还是建筑业总产值都会有一定幅度上升,何况国家已要求加大国有资金投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所以,预计2018年投资额不会低于8%的增长。由于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望在四季度上升到两位数的增长。

    建筑业的发展历来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2018年的投资增长必定为2019年建筑业市场带来活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我国城市化率到2020年达到60%左右,根据日本、韩国的发展历程,城市化率达到70%以后,建筑业发展会进入拐点。因此,在没达到拐点之前(2017年全国城市化率为59%),建筑业发展还是处于与城市化率同步上升的区间,虽然有可能增速放缓,毕竟处于上升阶段。从区域的投资也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大中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日本和韩国的拐点数值,因而2018年1~9月东部地区的投资同比仅增长5.8%,而中部地区的投资增长9.6%。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率偏低,发展的空间巨大。

    2018年11月18日,**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协调对接,推动各区域合作联动”。意见释放出今后固定资产精准投放的信号。2019年建筑市场形势预计好于2018年,但作为建筑企业的市场布局,要紧随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及时进行调整和跟进。

    2、从建筑业营商环境改善角度分析

    自国办发2017年19号文《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筑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后,在中央各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建筑业的营商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1).最低价中标规定被取消只是时间问题

    据悉,财政部对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建立最优品质中标制度的建议》给予了明确答复:将调整最低价优先的交易规则,研究取消最低价中标的规定,取消综合评分法中价格权重的规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着力推进优质优价采购。

    2).工程质量甲方负首要责任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对涉及工程质量安全的多项内容进行了规定,重点突出:在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责任中,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并且全面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建设,通过市场手段倒逼各方主体质量责任的落实;强化事故责任的追究,严格执行对事故责任企业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规定;推广BIM等建筑业10项新技术。文件不再笼统讲五方责任主体,重申了建设单位负首要责任,并且是终身负责。

    3).招投标“失信”将被严惩

    2018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2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备忘录》的通知(发改法规〔2018〕457号),该通知不仅对投标人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同时也明确了对招标人的惩戒,招标人相关责任人(包括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出现违法行为,也将受到严惩。这个通知落实到位后,建筑市场上屡见不鲜的陪标、转让中标项目、把中标项目肢解分包转让、投标人向招标人或评委通过行贿谋取中标等乱象将逐步减少。

    4).对于甲供材项目,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针对建筑市场愈演愈烈“甲供材”现象和施工企业抵扣空间被大幅压缩的情况,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把原来有关文件规定:“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里的“可以选择”删除,修改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这就意味着,原来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相比是相对弱势的,双方为交税方式扯皮,现在明确只要建设单位自行采购主材,该项目就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5).《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发布

    由于过去基建验收程序制度上的缺陷,造成工程质量验收了,但尚未竣工结算,住房销售许可证却发放了,使得施工企业为了结算问题伤透脑筋。由于结算扯皮,甲乙双方对簿公堂的有之,企业因此被拖垮的有之,因工程结算拖延、拖欠工程款而引发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群体事件到年底也时常发生。2018年3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第1667号公告发布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在中国推行依法治国的今天,建筑业迫切需要这样一部法规。目前,该规范已经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上公开,并且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规范建筑市场做了大好事。

    6).住房城乡建设部为拆除“市场壁垒”再发力

    为打破行政性干预,防止市场垄断,严肃查处违规设置市场壁垒、限制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的行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监督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对擅自设置任何审批、备案、告知条件等事项的;对要求外地企业在本地区注册设立独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对强制扣押外地企业和人员的相关证照资料的;对要求外地企业注册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相关证明的;对将资质资格作为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承揽业务条件的;对以本地区承揽工程业绩、本地区获奖情况作为企业进入本地市场条件的;对规定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入省(市)手续等五花八门的地方保护主义做法进行督查。如果这项工作成为常态,相信会逐步消除跨省跨地区经营企业拓展市场的壁垒。

    7).六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发文,上调人工单价

    多年以来,工程定额中的人工工资与市场上实际的人工工资存在严重的倒挂现象,企业按照定额人工的标准,难以招到工人,并且定额人工单价的调整往往也是滞后市场实际很长时间,企业因而在此问题上不得不承受“政策性亏损”。可喜的是,在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全国已有6个省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发文,上调了人工工资单价。

    2018年9月26日,广西发布公告征求意见,对建筑与装饰工程、市政工程、通用安装工程及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中人工单价进行调整;2018年9月30日,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文,把建筑、市政等综合工日单价从64元/工日,调整91元/工日,上调幅度达42.18%;2018年11月26日,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发文,公布了2018年下半年的人工价格指数,其中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的人工费比上半年上调了8.2%,公布的抹灰工、镶贴工与装饰木工的人工工资信息单价为192元/工日;2018年11月28日,陕西省以陕建发〔2018〕2019号文通知,建筑、装饰、市政、园林等综合人工单价从原来的90元/工日调整为120元/工日;2018年11月29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文,把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的人工综合单价分别调整为110元/工日、120元/工日、120元/工日、103元/工日和103元/工日;2018年11月30日,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总站发文,对13个市、州2009年版的计价定额进行了修订,人工工资计价普遍上调6%,成都市区建筑、市政等工程项目人工工资均调到123元/工日。
随着更多的省份出台类似的上调人工单价的文件,2019年,施工企业将迎来更多利好消息。

    3、从有关制度改革角度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企业创造高质量发展的优良环境已经成为共识。为此,个人提出以下建议。

    1).统计主管部门的建筑业统计制度需改革

    建筑行业除了建筑施工以外,还有不少配套门类,如钢结构、金属门窗、装饰幕墙、彩钢板等,这些企业的主要工作包括工厂制作和工地安装两部分,他们需要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相应的专业资质。当然,这类企业如果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发放资质证书的监管部门肯定是责任主体之一。本着“责权利”一致的原则,这些工厂制作的专业企业完成的产值、利润、税金,理所当然应该属建筑业统计,但是统计部门设置的计算机代码,把建筑业这些专业企业的业绩自动生成在工业门类统计,如此便形成一种怪象:建筑行业为拉长产业链、转型升级做的越多,划到工业门类的就越多,这对建筑业是不公平的,没能客观反映建筑业每年的业绩。特别是在推行装配式建筑如火如荼的今天,装配式作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面临统计制度上的尴尬将更加突出。尽管装配式是发展方向,但装配式越发展,建筑业总产值不增反降,都算到工业门类上了,反映建筑业对社会的贡献—利润、税金也必然少了。比如,建一个产业化基地,建筑企业自身投资上亿元,最后统计上不承认是建筑业创造的价值。目前,江苏一个省大大小小PC类型的建筑产业化基地(产业园)将近200家,如果统计制度不进行配套改革,是无法反映建筑业的实际情况的。

    再者,国家建筑业统计方法实行的是“在地统计”或称“属地统计”,也就是说,以省(市)、市、县为行政区域划分,凡是在某一个区域内的项目,不管施工队伍是央企还是地方企业,也不管是当地队伍还是外地队伍,统统进行“在地统计”。这种方法对于国家来说,理论上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对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都没问题,但是对于建筑业实际上是不适合的,弊端有三个:一是建筑业企业多数是外向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据“谁施工谁统计”的原则,可行。如果离开当地的项目,干了活儿不能统计,那么就会出现“走出去”施工越多、完成的经济指标越少的笑话;二是外地进入本地的企业完成情况,当地统计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都无法掌握,外地企业多以分公司形式存在,不是核算主体,财务报表无法填报;三是建筑企业的流动性大,基本上是项目中标在哪里就在哪里干,干完没新项目衔接就离开,如果按照“在地统计”方法,数据根本统计不上来。企业民营化以后不可能正常安排专职统计人员,央企管理规范,但据说管理成本也是意想不到的大,仅统计工作为完成错综复杂、各条线上的报表,其工作成本占到企业总成本的2‰,如果像社会上流行的“统计,统计,三分统计七分估计”说法,那么这种统计还有什么意义?所以,统计部门要深入到建筑企业进行调研,设计出适合建筑行业的统计报表制度。

    2).税务主管部门针对建筑业的税收政策有待完善

    首先,营改增相关政策亟待完善。虽然建筑业增值税由11%降了一个百分点变为10%,貌似负担减轻了,但可以看到主要材料的税率也从17%降至16%,能抵扣的也少了一个百分点,几乎相互抵消,再加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文件(建办标〔2016〕4号)规定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中增值税率由11%调为10%,也就是说,对于在此文件出台后新承接工程项目在与建设方结算时,总金额也随着11%调为10%而下降,施工企业没有因税率下降而受益。“建筑业营改增减税千亿元以上”的说法从逻辑上分析是说不通的,千亿元数量级不是小数字,税收减轻千亿元,那么利润应该相应增加,可是为什么2017年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比上年反而下降了?答案显而易见。建筑业是支柱产业,承载着几千万人的就业,并且是货真价实创造社会财富的实体经济,希望有关部门切实给予重视,真正减轻企业负担。

    其次,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20%以上。现实中为什么推行难度大?除了一次性投入巨大,一般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这个资金实力,还有个根本原因是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施工相比,每平方米造价成本要高不少。根据规划,未来一到两年内我国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一个市场规模达到万亿元的产业,未来5年甚至有10倍增长空间。面对这样的产业,税务部门能否到装配式基地做个调研,解决一下部品件在车间生产按17%(现应该是16%)征增值税,运送到工地安装这些部品件又要征10%增值税是不是重复征收的问题。如果是从车间出来卖给别人装配,不存在重复,但目前有条件搞装配式的很多大企业都是下属构件厂(基地)自己生产部品件,自行运送到工地上进行装配。笔者认为,只有从各个环节来降低成本,才能促进装配式建筑蓬勃发展,对于这一点,掌握税收政策的部门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尚有很大的差距: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几乎达到100%;法国主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可达到80%;英国的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在新建建筑的占比也达70%。中国要在这一领域奋起直追,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必须降下来。

    关于个调税超出5000元基数部分交税的问题,税务部门也应该作具体分析。大部分农民工月工资都超过5000元,需按规定纳税,但是通常全社会都是按8小时工作制来考虑的,而建筑行业工人的报酬超出5000元部分,百分百都是靠延长劳动时间获取的。建筑工人多数工作10~12小时,甚至14小时,那么月工资超5000元需纳个人所得税,一刀切做法放在建筑行业似乎不尽合理,希望税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的同志深入工地,实事求是破解这一难题。因为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工人干一天就要拿一天钱,根本不考虑交税的因素,超出部分基本上是用工企业代交,如果考虑建筑工人实际工作时长,应该测算个打折的系数来计算建筑工人的纳税基数,建筑企业才能合理合法减轻负担。或对建筑工人以年收入计算税负,这样也合理些,因为工人只有干活才有钱拿,在比较恶劣的雨雪天、雾霾天和北方冰冻天,都是没法在工地干活的,也就没有收入,以年收入来算也许更符合建筑业实际情况。

    3).实行实名制以后,社保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建筑行业不同于制造业工人在固定的工厂车间劳动。建筑业的工人是随着项目走的,流动性大,如果社保不能有效流转,那么当工人从甲企业“跳槽”到乙企业,甲企业为其交社保了,由于带不走,乙企业接受这个工人还得为他交社保,这样势必造成企业负担增加,而工人并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的保障。

    社会保障费在定额中的取费也应该紧跟形势发展、及时加以调整。现实的取费造成缺口较大,以前没有实行实名制,有的企业还可以打擦边球,能不交就不交,现在实行实名制,并且是税务部门在执行,必须按实交纳,从取费源头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的形势下,在全国营商环境尤其是建筑业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基础上,2019年,中国建筑业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如果有关制度在设计及改革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国建筑业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将迈出更大步伐。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建筑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建筑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建筑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共十五章,包括中国建筑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4-2030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前景及趋势,2024-2030年中国建筑业投资策略探讨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