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图]

    一、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稳定的重要性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指在金融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大型复杂金融机构,因其“大而不倒”,故特地与其他一般金融机构区别对待,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稳定的重要性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由于规模、复杂度和系统关联性,其发生危机或无序倒闭将会对更广范围的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干扰的金融机构”。《指导意见》所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包括系统重要性银行业机构、系统重要性证券业机构、系统重要性保险业机构,以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认定的其他具有系统重要性、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特别之处在于具有系统重要性,一旦其稳定性遭遇严峻挑战,或发生危机形成无序倒闭,将对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干扰。归纳起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能发生的危机,给整个金融系统稳定造成风险的路径和代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金融违约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陷入危机,将导致其在相关金融交易之中出现违约,从而使得交易对手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由此危机大范围地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

    二是资产抛售形成的恶性循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为缓解流动性危机,不得不大量出售资产,金融市场上资产供应的突然增加,使得资产价格剧烈下降,由此引发更多的金融机构进行资产抛售的恶性循环。

    三是金融市场恐慌导致的扩散效应。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陷入危机之时,其他持有与之类似资产或从事类似业务的金融机构,很可能被认为面临着类似的严重问题,从而动摇市场信心。

    四是不可替代性加剧市场动荡。在金融市场上承担着关键服务功能并且可替代性弱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其陷入危机将导致其所提供的服务中断,而金融市场上其他金融机构缺乏提供替代服务或功能的知识或能力,由此也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五是政府救助成本高昂。当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陷入危机而无法自救之时,考虑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倒闭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灾难性后果,政府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基于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往往会对陷入困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救助,即通常所说的“隐性担保”。

    但是,政府救助在防止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倒闭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首先,政府救助成本极高,甚至引发财政危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通常体量庞大,在其陷入危机而无法自救之时,往往涉及巨额的资金黑洞,因此,救助成本通常都比较高。在某些情况下,过高的救助成本甚至有可能使政府自身出现危机。而政府救助的巨额成本,最终将由纳税人买单。

    其次,不完全承担损失引发道德风险,造成更大的危机。由于政府参与救助,使得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利润私有化而风险和损失社会化。由此政府救助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即诱发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因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而采取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的现象。一方面,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者认为可以得到政府救助的保护,因而会放松风险管理,甚至出现逆向选择行为,热衷于从事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其他利害关系方(例如存款人、债权人等)则认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出现危机之时能够得到政府救助,因而会放松或忽视对其监督,由此削弱了市场纪律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约束。

    二、系统重要性银行市场现状

    BCBS于2010年10月首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设定了较为详尽的指标体系,重点考量其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复杂性及国际活动五类因素,并协同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持续更新评估方法和管理体系。每年由BCBS组织各国监管机构进行定量测算,FSB于11月公布上一年度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作为最新资本要求的确认标准。

    1、上榜银行数量分析

    2017年,共有30家全球大型银行上榜,2018年上榜银行数量减少至29家。根据G-SIBs评分规则,系统重要性得分在130分以上的银行将可进入名单。2018年,北欧联合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分别为117.8分和117.7分,两家银行退出榜单;法国人民储蓄集团系统重要性得分升至130分,重新进入榜单。从上榜银行分布区域看,欧洲银行上榜数量继续呈下降趋势,从一度拥有18家降至目前的13家。另外,美国有8家,中国有4家,日本有3家,加拿大有1家。

2018年G-SIBs名单及额外资本缓冲要求

组别(附加资本缓冲要求)
G-SIBs名单
5(3.5%)
4(2.5%)
摩根大通共同家
3(2%)
花旗集团军、德意志银行帐号、汇丰控股共3家
2(1.5%)
美国总统银行的、中国银行帐号、巴克莱银行帐号、法国巴黎银行帐号、高盛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富国银行共同声明家
1(1%)
中国农业银行帐号、纽约梅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法国人民储蓄银行集团、法国农业信贷银行、ING集团、瑞穗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加拿大皇家银行、桑坦德银行、法国兴业集团、裕信银行共17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银行行业市场评估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自2012年首次公布系统重要性分组以来,G-SIBs的系统重要性中枢呈下降趋势。2012年,入选G-SIBs的平均系统重要性等级为1.82级,到2018年,等级降至1.34级,降幅达0.48级。2012年,第四级银行共有4家,2018年仅剩1家。

G-SIBs名单的历史演变

银行名称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摩根大通
花旗集团
汇丰控股
德意志银行
美国银行
巴克莱集团
巴黎银行
高盛集团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中国工商银行
富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纽约梅隆银行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瑞士信贷
ING集团
摩根士丹利
瑞穗金融集团
北欧联合银行
加拿大皇家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
桑坦德银行
法国兴业银行
渣打银行
道富银行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瑞士银行
裕信银行
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
法国人民银行
德国商业银行
德克厦银行
劳埃德银行
银行总数
29
28
29
30
30
30
30
2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有两家G-SIBs的级别发生变化。美国银行由第三级降至第二级,中国建设银行由第二级降至第一级。美国银行系统重要性得分由2017年的346.57分降至2018年的326.44分,其中复杂性指标得分降幅达到10.73分,是驱动美国银行系统重要性降级的重要原因,主要与美国银行压降衍生品名义本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有关。另外,美国银行规模指标得分降下降4.83分,是推动其降级的第二重要因素。

    建设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由2017年的251.11分降至224.89分,降幅达26.22分。其中复杂性降幅贡献19.26分,是主要驱动因素,建行复杂性指标的下降主要与第三类资产和证券承销规模下降有关。

    2、中资机构系统重要性整体上升

    3家中资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均呈现上升态势。工商银行从268分升至283分;中国银行从231分升至254分;农业银行从175分升至183分(详见表3)。规模和复杂性是推动中资银行系统重要性上升的主要原因。

2017-2018年中资G-SIBs系统规模指标得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8年中资G-SIBs系统关联性指标得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8年中资G-SIBs系统金融基础设施得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8年中资G-SIBs系统复杂性得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8年中资G-SIBs系统跨境行为得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8年中资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在系统重要性排名31-50名的银行中,中资银行有5家入榜。交通银行得分达118分,排名第32位,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在系统重要性排名内
中资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名不断提升,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银行业实力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大型银行将面临更高的监管要求。除了额外资本缓冲要求外,还包括附加杠杆率缓冲要求,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建立集团恢复与处置计划和定期处置评估要求;满足有效风险数据加总、信息披露、风险治理等方面的要求。满足这些监管政策给G-SIBs带来了合规成本,部分政策已经对G-SIBs功能发挥产生了约束效应。2012年以来,G-SIBs评级中枢大幅下移也反映出国际大型银行正不断通过业务结构调整降低监管要求带来的不利影响。

    2、系统重要性银行分组、对应的附加资本要求及“潜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情况分析

    G-SIBs除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还需提交“生前遗嘱”(恢复与处臵计划),并根据得分被划入不同的组别,须满足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和附加杠杆率要求。自2011年11月首批名单公布以来,我国已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4家银行入围。在最新的2018年11月披露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交通银行(得分118)、兴业银行(96)、浦发银行(81)、中信银行(79)和招商银行(77)出现在前31-50名,未来有可能被纳入G-SIBs监管名单。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分组及对应的附加资本要求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
-
分数区间
130-229
230-329
330-429
430-529
530-629
-
-
附加资本要求
(/风险加权资产)
+1.0%
+1.5%
+2.0%
+2.5%
+3.5%
每增加一级,+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银行在G-SIBs名单中的组别变化

银行名称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中国银行
1
1
1
1
1
2
2
工商银行
1
1
1
2
2
2
建设银行
1
1
2
1
农业银行
1
1
1
1
1
G-SIBs总数
29
28
29
30
30
30
30
2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同时也被认定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时,原则上适用两者之中较高的特别监管要求。预计国内的附加资本要求不会比国际还高,所以该政策的落实不会给本已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的四大行带来边际压力。

    假设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均为1%(该假设较为严苛,尤其对名单里的中小银行),对A股“潜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达标情况分析如下。表格里的各级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已经加上了1%的附加资本要求。
2018Q3A股“潜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情况分析

((依据G-SIBs名单,工行、中行被划入1.5%档,建行、农行被划入1%档;假设附加资本要求均为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监管最低要求
一级资本充足率
监管最低要求
资本充足率
监管最低要求
工行
12.48%
9.0%
12.94%
10.0%
14.81%
12.0%
中行
11.14%
9.0%
11.99%
10.0%
14.16%
12.0%
建行
13.34%
8.5%
13.92%
9.5%
16.23%
11.5%
农行
11.32%
8.5%
11.91%
9.5%
14.99%
11.5%
交行
10.87%
8.5%
11.93%
9.5%
14.08%
11.5%
招商
11.97%
8.5%
12.84%
9.5%
15.46%
11.5%
上海
10.06%
8.5%
11.52%
9.5%
13.34%
11.5%
浦发
9.96%
8.5%
10.68%
9.5%
13.59%
11.5%
兴业
9.19%
8.5%
9.75%
9.5%
12.10%
11.5%
宁波
8.96%
8.5%
9.65%
9.5%
13.39%
11.5%
光大
8.89%
8.5%
9.84%
9.5%
12.69%
11.5%
民生
8.77%
8.5%
9.01%
9.5%
11.89%
11.5%
北京
8.77%
8.5%
9.69%
9.5%
12.03%
11.5%
中信
8.65%
8.5%
9.46%
9.5%
12.23%
11.5%
江苏
8.58%
8.5%
10.30%
9.5%
12.48%
11.5%
平安
8.53%
8.5%
9.41%
9.5%
11.71%
11.5%
南京
8.21%
8.5%
9.46%
9.5%
12.72%
11.5%
华夏
8.01%
8.5%
9.00%
9.5%
11.82%
11.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情景假设里,部分上市股份行和城商行存在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并且相较于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显得更为紧缺。其他一级资本紧缺,一级资本的补充压力便会落到核心一级资本的头上,加重股权融资压力。这也能够解释为何近期监管层一方面加快上市银行再融s审批进度,一方面推进银行发行永续债,丰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

    3.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分析

    金融危机已然表明,G-SIBs很难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而巴塞尔协议Ⅲ已有的资本要求也不能完全解决G-SIBs的外部性问题或溢出效应。因此,FSB从宏观审慎角度出发,引入了“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以加强G-SIBs的损失吸收和资本结构调整能力,最大限度确保危机期间金融机构功能的连续性,降低倒闭的可能和引发的负面影响。

    TLAC的核心在于危机中,金融机构以“内部纾困”代替“外部援助”。即进入处臵程序时,通过将全部或部分无担保、无保险的负债予以减记或转股,损失内部化,避免使用财政资金救助。

TLAC管理体系建设进程

时间
机构
文件
重要内容
2011
FSB
《金融机构有效处臵机制核心要素》
规定金融机构在陷入危机时应当将无担保或无保险的债务减记或转股以吸收损失,实现自我救助
2014.11
FSB
《处臵中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充足性(征求意见稿)》
确立总损失吸收能力的整体框架
2015.11
G20
《关于处臵中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损失吸收和资本结构调整能力原则:总损失收能力清单》(简称TLAC规则)
设立正式的原则和清单,分2019年和2022年两阶段实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TLAC规则的主要内容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TLAC合格工具

    TLAC工具不局限于资本工具,也可以是满足条件的债务工具。但须由处臵实体发行和持有,无担保,可合法实施损失吸收功能,不能提前赎回,且剩余期限不低于一年。

    TLAC工具不应包括:1)受保护存款;2)随时可被要求偿付的债务;3)衍生工具产生的负债;4)与衍生品相关的结构性债务;5)非合同产生的债务,如应纳税金;6)依据破产法,偿付顺序优于一般高级无担保债权人的债务;7)其他不能有效减记或转股的债务。

    此外,根据TLAC规则的可行免除条例,部分债务工具虽然不符合TLAC工具要求,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可信的事先承诺机制下,实际操作中也能吸收损失,实质等同于TLAC工具,该类债务可部分纳入TLAC。第一阶段不超过RWA的2.5%,第二阶段不超过3.5%。

    5)TLAC规则与巴塞尔协议Ⅲ的关系

    二者分母相同,分子不同,TLAC工具的范围更大。但TLAC工具不包含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0-2.5%)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这两部分被假定为进入处臵程序前可以使用。

    等同于由资本充足率推算TLAC时,分子先剔除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0-2.5%)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再加上其余不计入监管资本的TLAC工具。

    同时,为了保证G-SIBs在危机中能有充足的稳定债务吸收损失,BCBS鼓励(但不做硬性要求)TLAC指标的分子里长期债务占比不低于33%。

    目前G-SIBs整体面临较大的融资缺口,我国四大国有行尤甚,后续为补充TLAC工具大概率会抬高经营成本。预计国内将会针对TLAC规则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银行合理补充资本,通过过渡期设臵缓解达标压力。

四大行目前资本充足率对应TLAC监管要求的资本缺口

2018Q3
资本充足率
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
G-SIBs附加资本要求
2022年(或2025年)TLAC监管要求
可计入TLAC部分
资本缺口
2017年归母净利润
工行
14.81%
0%
1.50%
16.00%
13.31%
4,540
2,860
中行
14.16%
12.66%
4,494
2,423
建行
16.23%
1.00%
15.23%
1,018
1,930
农行
14.99%
13.99%
2,529
1,72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系统重要性银行未来发展展望

    续待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落实,相关银行须满足附加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要求,除此之外,还有两项监管措施会影响到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

    1、IFRS9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目前A股上市银行中有11家已经采用了IFRS9会计准则。根据财政部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部实施IFRS9,非上市公司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IFRS9。

    IFRS9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新会计准则要求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使得减值准备计提时点前臵,在资产入账的同时即需提取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此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也有所扩大。故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的时点,可能会一次性大幅提取留存收益或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减值准备,降低资本充足率。但后期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就会相应减少,可通过增厚利润回补权益资本。

    2)新会计准则下更多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导致净利润波动率加大,各期通过利润留存补充监管资本的金额波动率随之加大。

    2、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

    2017年BCBS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要求会员国自2022年开始实施,预计我国也会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做出相应调整,并同步实施。

    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的核心内容在于改革了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方法,在“不大幅提高总体资本要求”的思路下,重新划分资产类别,简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的层级,标准法提高风险敏感性,模型法增强稳健性。其中,信用风险的标准法和内评法均调整较多,总体来看变革后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或将减少;操作风险现行的三种方法将统一为标准计量法,但操作风险加权资产的数额变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我国上市银行中短期普遍面临的问题,仍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偏低对信用扩张的边际约束,尤其是考虑到后续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资本要求。通过外源权益融资的筹备时间长、审批难度大,且在估值底部时市场接受度低。即便可以依靠大股东,但鉴于银行体量庞大,该资金需求对大股东而言也是重大挑战。故虽然正在进行中的资本补充计划不少,但基本以二级资本债、优先股和可转债为主,对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较为有限。最终,银行还需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依托内部收益留存,夯实资本充足水平。

    被列入G-SIBs的四家国有银行还将面临TLAC考核,后续为补足资本缺口大概率会抬高经营成本。融资虽有压力,但也不必过度担忧:一是国内已逐步推出创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如即将发行的中国银行永续债等;二是参照惯例,监管层可能会通过过渡期设臵引导银行逐步达标,缓解考核压力。

    预计在国际经济出现新变化前,G-SIBs名单仍会维持在30家左右,国内其他上市银行短期内直面TLAC考核的概率不大。 

本文采编:CY315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