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新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分析:打造智慧城市群,真正实现全社会的智慧化[图]

    伴随着全球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智慧城市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微观城市管理方面的积极效果更多的为各国所接受,主要国家如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家率先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此后中国也开始发力。美国有6个城市进入了全球智慧城市20强,遥遥领先,美国主要特点在于先进技术的部署,主要应用集中在社会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等方面;新加坡作为城市国家,凭借着其规划的精细和解决方案的实用性,虽应用技术非最新,但整体解决方案能力领先全球;欧洲国家如英国,智慧城市发展更加侧重于公共服务、能源管理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城市规划方面优势独到。

    目前,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更为广阔,除了传统的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之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IOC)等综合性平台开始兴起,部门之间的共建共享加强。同时,新型智慧城市也孕育了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新型智慧城市改变了传统智慧城市以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积极性明显上升,企业通过构建生态圈的方式开始大量进入该市场;另一方面,政企协同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PPP模式中社会资本如何盈利问题虽然还在探索,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依然有很多企业进入;最后,新型智慧城市更加强调模式创新,通过开放开发、众包等方式吸引市民或者社会资本参与。

    新型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就是十九大报告所提到的“智慧社会”,强调的是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平衡城乡发展,打造智慧城市群,实现城市内部应用的互通,真正实现全社会的智慧化。未来5年,智慧城市相关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测,2017-2021年智慧城市相关投资平均增速将超过18%,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都是投资热点,尤其是安防、交通等领域表现更为抢眼。

    一、行业现状

    “智慧城市”在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即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提升城市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竞争力。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将人与人之间的点对点通信扩展到了机器与机器之间的M2M通信,进而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构造完成智慧城市的基础通信网络,并在通讯网络上迭加信息化应用。

2011-2018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营收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城镇化水平较快提升,城市规模快速扩大,但也加大了规划布局、城市管理的难度。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达到39.5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4%,其中,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8.3%,欠发达国家也已经达到49%。未来,随着资金、人口、技术等要素的进一步向城市集聚,全球城市化进程将呈现加速态势。按照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城镇人口将达到47亿人,城镇化率将达到58.2%。

    快速城镇化首先带来的是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人口集聚,虽然这种迁徙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但同时也对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挑战,教育、医疗、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燃气供应、交通、环保等领域的压力尤为巨大,即使此前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城市,也倍感压力大。因为任何在城市“物理”层面的投资和建设,都会被巨大的人口数量所“稀释”,个体对基础设施的优化和改善感受并不明显,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在加大。

1995-2025年全球城镇人口数及城镇化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宏观层面。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的使用,使得城市面临的各种挑战得到缓解,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在得到改善,城市的智慧决策、精细管理、快速响应等能力都在提升。投资智慧科技和基础设施的城市失业率有望下降1个百分点,投资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城市GDP有望提升0.7个百分点,投资智慧电网、科技以及基础设施的城市,其办公用房的利用率有望提升2.5个百分点。同时,德勤研究认为每提高20%ICT基础设施的投资,有望将GDP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

    微观层面。(1)优化城市交通:通过发展智能公交、智能泊车系统,以及地铁、公交、网约车、拼车等服务,为上班族和居民提供出行便利。(2)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利用传感器、监控摄像、警用执法记录仪等技术,为社区警务和智能(甚至是移动的)指挥中心提供强大支持,达到阻止和预防犯罪、缩短应急处置时间的效果,为居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3)环保及节能:在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方面,利用各种传感器和应用来监测水源与空气的质量,采取有力步骤降低大气污染,及时向居民发布危机情况警报。城市公用事业的智能化,比如建设实时监控能源使用状况的智能电网,在街道和公园部署由程序控制的智能LED照明系统,以及能够降低能耗的智能楼宇技术等,都使得能源和运营成本大幅下降。(4)优化城市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追踪城市基础设施及有关工人的情况,并且根据需求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为了减轻空气污染,可以对垃圾清理工作进行调整,改为按需清理垃圾,即垃圾桶满后就会被收走处理。

智慧城市投资领域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全球智慧城市基础性建设领域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全球主要城市都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新加坡、英国、美国、日本等城市较早就实施了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并已取得了积极效果。

    1、新加坡

    实施“智慧国”战略,重点部署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智慧化。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也是一个大政府国家,其智慧城市建设更加侧重于公共服务方面。在1992年提出智慧岛概念之后,在2006年,新加坡又启动了“智慧国2015”发展战略。按照该战略,新加坡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数码媒体与娱乐、教育与学习、金融服务、电子政府、保健与生物医药科学、制造与后勤、旅游与零售等七大经济领域,意图将新加坡建成一个信息技术产业所驱动的智慧国家。2014年,“智慧国2015”战略提前完成,紧接着新加坡又启动“智慧国2025”十年发展战略,重点仍在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方面。其智慧国核心的理念是“3C”:连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强调在通信网络、传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共享。

    新加坡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所使用的未必是最先进的技术,但是由于国家面积比较小,其规划和实施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细致,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和设计精细化也做的更好,整体的智能化水平非常高。目前,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等领域,而且真正做到了以人为中心,让居民真正能够感受到智慧城市的好处。以智能交通为例,除了常规的公交位置查询之外,新加坡交通APP可以利用公交刷卡记录来显示每辆公交车的拥挤程度,以供市民出行选择,比较人性化。除此之外,智慧医疗主要提供远程问诊功能,提高民众看病的便利性。

    2、英国伦敦

    政府全面推动,智慧交通、能源管理及污染治理应用效果明显。

    伦敦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投入一直较大,建设效果也较为明显。2009年,英国发布了“数字英国”计划,明确提出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而伦敦不但是英国的首都,同时也长期被视为欧洲金融首都,因此政府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格外重视。近年来,伦敦市政府先后提出了“电子伦敦”、“伦敦连接”计划以及《智慧伦敦2020》,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并重点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伦敦一直在加快推进升级包括有线网、无线网、宽带网在内的数字网络设,着力将伦敦打造成欧洲网络最畅通的城市。同时,市民可以通过地铁站、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公共场所享受WiFi服务,以及一些基于位置的便利信息及网上服务。同时,伦敦市实施了虚拟伦敦项目。该项目采用GIS、CAD和3D虚拟技术建立起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将伦敦西区45000座建筑进行模拟,其成果覆盖近20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应用于景观设计、交通控制、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

    伦敦市智慧城市较高的发展水平,同英国及伦敦政府的大力推动密切相关,其开放性、创新性以及对民生的关注是其能够排在全球第二大智慧城市的重要因素。首先,英国在积极建立软硬件相关的基础建设,推动开放数据和物联网等建设工作。根据全球开放资料研究报告显示,英国政府的开放资料执行及成效世界第一。第二,支持创新团队发展,英国政府投资1000万英镑,成立了开放资料研究所,辅导新创团队,2012年至今已帮助超过12个团队,创造百万英镑的营收。至2017年底,英国50%的物联网方案,都在由创业三年内的新创公司推出。最后,英国及各城市政府都在强调自下而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共建。以新创公司SpaceHive为例,这是英国也是全球第一个专为民生项目进行群众在线募资的平台。目前公司已完成上百个项目,包含为英国小镇Glyncoch募得79万英镑,完成无线网络系统建设。

    3、美国纽约

    智慧城市建设侧重于社会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等方面。

    纽约市是美国最大城市及最大的商业港口,也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21世纪初就提出了旨在促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智慧城市”计划,并于2009年宣布启动了“城市互联”行动,意图通过信息化建设的纽约市已经成为全球知识和信息交流中心与创新中心。纽约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倾向于先进技术应用,主要侧重于在社会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等方面。

    4、中国
作为全球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在近年来的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的同时,城市病问题开始凸显。2017年末,我国城市人口数量达到8.13亿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8.52%。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较多问题,城市交通拥堵、看病难、管理难度加大、城市资源短缺等。

2008-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为顺应城市智能化管理趋势,我国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管理的首选手段,通过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环保、市政管理等关键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逐步缓解“城市病”问题,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比传统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具有以下5个新特点:

    (1)新资源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相比传统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更加强调数据驱动,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将大数据作为基础战略性资源,国务院还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地方政府如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均将大数据列入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同时,一直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数据共享问题,也在近期有所改观,国家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经建立,并完成了同34个省市自治区的对接工作,并打通了国务院直属的40个机构的垂直信息系统,后续按需共享的机制将有望建立。

    (2)新技术全面提升智慧城市供给能力。首先,移动物联网技术正在增强智慧城市的泛在感知能力,尤其是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型机器通信技术(eMTC)、5G技术将为城市未来管理效率的提升、数据的智能化获取甚至是整个通信基础设施能力的改善创造条件。其次,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成功应用,将有助于新型智慧城市信任体系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融合发展。最后,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向新型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渗透。目前,城市大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都在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3)新设施正在全面增强新型智慧城市的服务能力。一方面,我国正在打造安全、泛在、高速的空天海地一体的通信网络体系,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也在从之前的地基网络向立体化网络转变,同时基于该网络的大数据平台也正在搭建当中。另一方面,传统政务中心正在向运营服务中心转变,功能也从以前单一的数据交换、存储,转变到现在的城市管理和惠民服务。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也在提升,通过传感、无线技术增强了城市建筑、桥梁、道路、灯杆等基础设施的“被感知”的程度。

    (4)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服务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参与感。一方面,推动政务服务进入全程在线的新阶段。在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下,各地正在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由内而外优化政府服务流程和形式。对内优化组织流程,推动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对外做好服务渠道减法,整合现有窗口、热线等渠道,实现多号合一、多网合一、多卡合一。在对外服务方面,政府广泛调动各种资源,减少市民跑腿次数,利用多种资源实现上门服务,减轻市民办事负担。另一方面,逐步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化,重点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在公共服务如共享经济等方面表现活跃,效果也十分明显。

    (5)新模式凸显新型智慧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型智慧城市打破了传统的智慧城市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创新多种合作模式。1)相比传统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的程度明显提升,企业通过构建生态的形式进入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多。2)政企协同的模式正在创新,PPP模式呈现喜忧参半的结果,目前主要鼓励进入的有智慧医疗、文化、教育、一卡通等领域,未来还需要对社会资本的盈利模式进行探索。3)让城市成为信息技术的试验场,通过开放开发和众包等创新模式让市民或者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二、应用领域

    1、政务

    智慧政务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通过智慧政务体系,可以加强职能监管,使政府更加廉洁、勤政、务实,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并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十二金”工程已经不能满足政府管理、共享互通的需要,而智慧政务以先进的技术、灵活的架构以及创新的应用体系,正在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选解决方案。尤其是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智慧政务开始进入“架构优化”阶段,存储和计算环节新技术应用显著增加,为政务、企业以及民生服务应用提供支撑。通过架构的优化,打破了原有的应用竖井和数据孤岛,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智慧决策和管理。

    目前,智慧政务市场发展快速,包括传统IT厂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都在不断布局。其中,政务云是各家厂商发力的重点。政务云以IaaS层为主,主要包括传统的IT技术虚拟化和云资源管理平台两部分,其中云管理平台是智慧政务时代的核心。政务云资源管理平台以OpenStack开源架构为主,中国厂商已经成为其开源社区的主要贡献力量,部分企业已经在开源社区中发挥着核心地位和作用。

    整体看,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智慧政务建设正在呈现出新变化。首先,新的生态正在诞生。当前,智慧城市技术生态开始发生急剧变化,从传统的集成开发正在向系统平台建设转变,从商业软件向开源技术转型,从海外技术引进到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商业生态也在出现调整,从以前的集成商为核心向平台技术提供商转变,从项目制厂商向服务型厂商转变,从外资厂商向国内厂商转变。其次,智慧政务合作模式也出现积极变化。从以前的项目制转向到政府购买服务转变,从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从以前的IT支撑向深入业务转变。最后,新技术应用加速。随着基于平台型、通用型技术进行架构的智慧政务体系的发展,为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等新技术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降低了技术试验和试错的成本,也给这些技术的发展应用创造了空间。

    2、交通

    智慧交通是在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IT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对汇交通信息的汇集和处理,提供实时交通数据服务。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智慧交通”工程建设的需求增长快速。

    智慧交通大量使用了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智慧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应用需求。第一,监控实时交通,获知何处发生了交通事故、何处交通拥挤等,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第二,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信,管理公共车辆,以提升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运营效率;第三,通过多媒介多终端向外出旅行者及时提供各种交通综合信息;第四,利用实时数据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

    我国智慧交通主要应用在公路交通信息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以及城市公交信息化领域。目前,全国14省市高速公路ETC正式联网运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正逐步展开跨省区的收费系统的建设;南京市城市智能云交通诱导服务系统通过综合分析人、车、路等交通影响因素,利用各类信息发布手段,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最优路径引导信息和各类实时交通帮助信息服务,为众多出行者优化路径;37个城市入选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在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调控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出行结构、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国内从事“智慧交通”工程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环节。

    3、安防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地缘政治、宗教、战争问题的加剧,全球各地的安全问题呈现出明显加剧态势,国内也正在进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期”和“社会高风险期”。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每年因为各种自然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65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高达6%。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城市的需要以及大型赛事、展会活动的安防需求,对公共安全有效管理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标准越来越高。

    智慧安防系统强调的重点是对城市的更为智能的感知,主要依托的技术就是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通过各种有线、无线网络,整合城市各类视频数据,建设一个庞大的城市公共安全防控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城市视频进行存储与分析,实现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实时感知和快速响应以及事后的快速调查分析。智慧安防的优势在于信息传送及时,集布防、检测、报警、记录于一体,结构简单,适用面广,可以面向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

    国内主流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或者平台提供商均可以提供智慧安防的解决方案,而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的企业包括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科技等。目前,国内智慧安防典型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和展现层。感知层主要承担数据采集任务,国内领先企业基本都具备提供高清视频监控体系的能力。传输层主要通过通信专网、无线技术完成数据传输任务。平台层主要完成的是数据交换、分析和处理工作。应用层则是通过后台数据的支撑,提供监控检查、应急救援、日常监控预警等服务,变以前的被动式安防管理为主动管理。

    4、教育

    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之一,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教育资源短缺、分配不均、人才支撑体系不够、社会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开始凸显。通过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可以实现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通过教育门户网站、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以及教育资源交易平台等模式,快速高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深层次变革,推动教育的均等化和公平化。通过智慧教育的发展,有望打破当前教育纯粹由政府进行投资的模式,真正能够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公司化运营,培育智慧教育产业,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终生教育体系,为学生和市民提供便捷、优质、安全、高效的教育服务。

    从技术层面看,多数地区都是基于云的架构展开,在教育云和政务云的基础上,构建统一资源中心,搭建起“智慧教育云平台、智慧学习平台和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最后通过统一的门户网站或者APP对市民提供服务。在很多地区,云平台都是基于原有教育城域网和信息化设备搭建而成,提供云存储和云计算服务。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一般而言是应用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和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各部门乃至于全体市民提供教育管理服务的主要平台,主要是通过教育基础数据库,为教育决策服务,主要功能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惠民等,实现教育系统横向和纵向的互联互通,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和效率。

    5、医疗
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1)智慧医院系统。该系统主要为实现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可提供的服务包括远程探视、远程会诊、自动报警、临床决策系统、智慧处方等。(2)区域卫生系统。该系统包括区域卫生平台和公共卫生系统两部分。前者主要是收集、处理、传输社区、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卫生监管部门记录的所有信息,可以提供一般疾病的基本治疗,慢性病的社区护理,大病向上转诊,接收恢复转诊,科研管理等服务。后者主要提供疫情监控等公共卫生服务。(3)家庭健康系统。该系统是最贴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患的远程医疗,对慢性病以及老幼病患远程的照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的智能服药系统。

    随着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医保异地支付政策的放开预期的上升,电商和资本进入智慧医疗领域的动力显著加强。2018年,阿里系创立了阿里健康和“医疗云”服务,腾讯也在加速在智慧医疗领域的部署,而且两家公司均在在二级市场直接参股了专业智慧医疗服务商,其中腾讯参股了东华软件,而阿里则参股了卫宁健康;而在H股,医疗信息化服务机构平安好医生登陆资本市场,而阿里健康也完成了自身的重大资产重组,将健康服务电商业务全面注入上市公司。

    三、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智慧社会是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的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智慧社会是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智慧社会”蕴含着四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万物感知;三是在网络化基础上实现万物互联;四是在智能化基础上使社会更加智慧,实现社会感知、融合、共享、协同、智能。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会”重视智慧城市的惠民服务,让智慧城市真正“为民所用”,实现“城市即服务”(CityasaService)的美好愿景。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协同、共享的生态理念将“智慧社会”的建设中更加凸显。相比当前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会的生态建设将更加完善,覆盖的范围将更为广阔。一方面,未来将有更多主体参与到智慧社会生态的建设当中,除了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涉及到的政府、投资企业、平台企业、技术方案或者硬件设备提供商、工程企业外,未来将有更多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民众参与到智慧社会的建设中来,生态更加完善。随着知识共享、技能共享、工具共享、平台共享等共享经济理念渗透的加快,参与主体将会显著增加,更多智慧场景商业模式将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合作、协同将超越新型智慧城市的“竞合”逻辑。由于智慧社会建设涉及的领域远超智慧城市,很少能够有企业能够提供如此复杂的解决方案,因此各企业将更加倾向于合作、协同。

    我国一直将智慧城市以及新型智慧城市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推进,无论在政策还是在发展规划方面,都给予了相关领域的大力扶持。预计未来在国家“智慧社会”、“数字强国”等战略的引导下,政府、社会资本都在积极进入,新型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建设投资规模还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预计,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支出市场。到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投资规模将达到346亿美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7%。

2016-2021年年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投资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重点领域投资规模(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1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7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