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千亿市场未来可期,高镍三元成为主流[图]

    正极材料主要是为电池提供锂离子,它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使用领域等,其成本占整个动力电池的40%,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据统计,2018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7.1万吨,同比增长30.4%;产值为531.5亿元,同比增长27%,产值增速有所放缓。

2014-2018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18年我国正极材料产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上常用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以及三元材料,其中三元材料分为镍钴锰NCM以及镍钴铝NCA。镍钴锰材料根据Ni、Co和Mn三种元素配比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NCM333、NCM523、NCM622和NCM811,配比不同性能不同,其中镍的含量越高,比能量越大。由于三元材料含有钴等贵金属,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四种常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比

属性
磷酸铁锂(LFP)
锰酸锂(LMO)
钴酸锂(LCO)
三元材料
镍钴锰(NCM)
镍钴铝(NCA)
材料结构
橄榄石
尖晶石
层状氧化物
层状氧化物
比能量
压实密度(g/cm3)
2.1-2.5
3.2-3.7
3.6-4.2
3.7-3.9
比表面积(m2/g)
8月15日
2.0-3.0
0.2-0.6
0.3-0.6
0.3-0.8
循环寿命
热稳定性
较好
较差
成本
很高
较高
原料资源
磷与铁非常丰富
锰丰富
钴贫乏
钴贫乏
钴贫乏
优点
循环性好
成本低
比能量高
比能量高、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
比能量低
比能量低、高温
循环性差
成本高
高温易胀气、循环性差、安全性较差
适用领域
动力/数码电池
动力(低速)/储能
电池
3C数码产品电
小电池/动力电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比其它正极材料,三元材料拥有更高的体积能量密度,这对于电池的小型化有重要作用。目前三元材料已成为我国正极材料增速最快和占比最大的材料。据高工锂电统计,2018年全国正极材料出货量中,三元材料13.7万吨(占比50%)、磷酸铁锂5.6万吨(占比21%)、钴酸锂5.4万吨、锰酸锂2.5万吨,三元材料在2017年接替磷酸铁锂成为增速最快和出货量占比最大的正极材料。

我国正极材料分结构出货量(万吨)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国内三元材料以NCM523为主,但在2017年和2018Q1数据显示,高镍的NCM622、NCM811以及NCA占比持续增加,而产量份额最大的NCM523却出现了大幅减少。预计未来正极材料厂商高镍三元622、811产线产能释放,以及动力电池高镍需求日益增加,三元622、811的产量份额有望继续提升;NCA目前仍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国内动力电池厂商需求不大,预计未来两年NCA材料的产量份额会维持稳定。

我国三元材料不同型号产量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高端产能特别是NCM811的产线难度大、产能释放周期长,2019年上半年仍将以NCM523为主,但受到前期产能释放供给上升、以及下游对NCM523需求相对萎缩的影响,NCM523的材料价格将持续保持下降。NCM622产线布置较少,且下游需求也不大,预计NCM622价格趋稳。NCM811由于政策刺激需求激增,而市面大部分NCM811产线于2018年开始建设,预估将于2019年底开始陆续放量,预计NCM811价格整体稳中微升。

    磷酸铁锂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客车、专用车领域,考虑到二者在补贴退坡的大环境下未来销量的增长有限,短期供过于求的格局难以改变,预计未来磷酸铁锂价格将会继续承压。但磷酸铁锂由于成本相对较低,以及政策刺激偏向高端三元材料,相比低端三元甚至NCM523存在成本优势,预计磷酸铁锂价格虽有下降但降幅不大,降幅小于三元材料。

2014-2018年国内三元(NCM)材料以及磷酸铁锂(LFP)价格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市场份额的CR5为47%(相较2017年下降,集中度降低)、CR10为63%,且排名前四的企业市场份额相差不大,三元材料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仅集中度较低,且行业龙头也经常发生换位,例如2016年三元正极出货量前三位长远锂科、当升科技、湖南杉杉,2017年前三位变更为宁波金和、湖南杉杉及当升科技,到2018年又变更为长远锂科、容百锂电(原宁波金和)、当升科技。这一动荡的市场结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低端三元进入门槛低、技术路线切换较快,随着金和、杉杉、当升等在高镍方向已经做出提前布局,后续竞争者很可能会继续跟进、以避免被淘汰。

2018年三元材料出货量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基于2019-2020年动力电池出货量的数据,按照1kwh锂电池需要消耗约2.4kg正极材料进行推算,预计2019-2020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分别为40万吨和54万吨。再结合我们对于未来正极材料价格下降的判断,假设正极材料平均价格每年下降5%,预计2019-2020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将分别达到737亿元和936亿元,千亿市场规模未来可期。

2019-2020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产能为98.9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27.4%,产能利用率从2015年的51.6%持续下行。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万吨)以及产能利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结构来看,2018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只有14.5%,三元正极材料的产能利用率为33.0%,稍微优于整体的产能利用情况。其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依然供不应求,在招商银行新能源汽车行业之动力电池篇中已阐述高镍三元锂电池仍然供小于求,而其主要材料高镍三元正极的短缺是电池供不应求的主因。高镍产线特别是NCM811的技术含量高,且低镍三元正极产线向NCM811高镍三元正极升级难度大(低镍三元产线如523和622之间转换难度低),均导致NCM811产线的达产周期较长。同时从毛利率对比情况可以看出,高镍三元毛利率相对平稳,未来因其稀缺性毛利率或将有所上升,而磷酸铁锂毛利率持续下降,二者差距明显。因此正极材料行业处于高镍三元产能不足,低镍三元和磷酸铁锂产能过剩的状态。

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产能利用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高镍三元和磷酸铁锂毛利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国内锂电池制造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为21.60万吨,到了2017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增长至32.30万吨,同比增长49.54%。截止至2018年前9月,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为22.63万吨,同比增长13%。预计2019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将突破50万吨,达到53.7万吨,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02%,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也将突破百万吨,达到了100.7万吨。

2016-2023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目前国内以及全球的正极材料产销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整个正极材料行业处于供过于求的现状,预期在未来几年内这一现象仍然持续。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假设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300万辆,平均单车电池容量40KWH,那么到2020年全球车用动力电池需求预计为120GWH。假设车用动力电池在整个锂离子电池中的占比为50%,那么全球锂离子电池到2020年需求量约为240GWH,按照每KWH锂电池需2.4kg正极材料来测算,全球正极材料需求在2020年将达到57.6万吨,对应2016年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71%。因此目前来看,整个正极材料行业未来几年内的行业需求增速小于行业扩产速度。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03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