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控制阀行业市场容量及主要应用领域分析【图】

    (一)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控制阀行业基本概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分类标准,控制阀行业属于C40“仪器仪表制造业”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 年 10 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控制阀行业属于 C40“仪器仪表制造业”。

    控制阀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工业控制阀主要应用于工业装备中的过程控制,属于仪器、仪表及自动化行业。控制阀在实现工业自动化过程中类似机器人的手臂,是改变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的最终控制元件。由于其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中作为终端执行元件,控制阀又称为“执行器”,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器件之一。

控制阀分类

分类方式
调节形式
阀体材料
驱动方式
温度范围
压力范围
调节型
金属
电动
超低温阀
真空阀
切断型
非金属
气动
低温阀
低压阀
调节切断型
金属阀体衬里
液动
常温阀
中压阀
-
-
手动
中温阀
高压阀
-
-
-
高温阀
超高压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工业控制阀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领域包括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环保、能源、电力、矿山、冶金、医药、食品等行业。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控制阀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终端控制元件,对其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于流通能力、泄漏量、材料适应性等静态性能指标,具有调节工艺参数功能的控制阀应运而生。控制阀是复杂的高科技产品,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度。

    控制阀是工业自动化的关键基础部件, 其技术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国家的基础装备制造能力和工业现代化水平,是基础工业及其下游应用产业实现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必备条件。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的控制阀制造企业在制造质量和技术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企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这些企业都非常重视中国控制阀市场,先后进驻中国,甚至建立工厂以保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 其日益成为全球控制阀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2、世界控制阀发展历程

    控制阀的发展与工业生产过程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公认控制阀诞生于古罗马,古罗马人为了农作物灌溉而开发了相当复杂的水系统,采用旋塞阀、柱塞阀及止回阀防止水的逆流。文艺复兴时期,在达芬奇(Leonardo DaVinc)设计的沟渠、灌溉项目和其他大型水力系统项目中使用了阀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对蒸汽发动机的运行提出了控制要求,瓦特(James Watt)发明了第一台调节转速的控制器,其后,对流体流量的控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最早的现代控制阀是 1880 年由 William Fisher 制造的恒压泵调节器,是一种带重锤的自力式控制阀。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控制阀品牌——Fisher(费希尔),便是由其创建。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控制阀以阀体形状为球形的球形阀(Ball valve)为主,同时期 V 形缺口(V-notch)的单座(Single-ported)和双座(Double-ported)控制阀相继问世。 20 世纪 40 年代陆续出现适用于高压介质的角形控制阀(Anglevalve)、用于腐蚀性介质的隔膜控制阀(Barrier diaphragm valve)和用于大流量应用的蝶阀(Butterfly valve)。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出现的三通控制阀(Three-wayvalve)主要用于配比控制和旁路控制,同时期随着对球阀的进一步研究,市场上出现了适用于大压差和降低噪声的套筒控制阀(Cage valve)。 20 世纪 70 年代套筒控制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同时期研制的偏心旋转阀(Eccentric plug valve)则成为角行程控制阀的代表,偏心旋转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强大的流通能力,可应用于较大压差场合。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控制阀的重量和体积开始减小,流通能力提高,各种精小型控制阀诞生。 20 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控制装置的广泛应用和工业生产对智能控制功能的极大需求催生了各种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和带智能阀门定位器的现场总线控制阀。 21 世纪初,随着大规模自动化工业和以节能减排为特点的“绿色”工业越来越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调节精准、密封良好、安全可靠的控制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

    目前,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的大型化和精细化对控制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精准的工业控制需要控制阀在生产中表现出更好的重复性和更短的响应时间,提供精确的流量控制,以更好的稳定性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安全运行。

    3、我国控制阀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1)我国控制阀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控制阀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20 世纪 60 年代,国内开始研制单座阀、双座阀等产品,主要仿制前苏联的产品。由于机械工业水平落后,机械加工精度低,仅能满足当时工业生产过程的一般控制要求。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业过程控制要求的提高,国产控制阀产品已不能适应生产过程控制中对高压差、低温、高温和强腐蚀等工况的控制要求。为此,一些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在引进设备的同时,也引进了一些海外先进控制阀,例如带平衡阀芯的套筒阀、偏心旋转阀等,这也成为国内控制阀制造厂商的开发方向。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石化、 冶金、电力等行业快速发展, 一些控制阀制造厂开始引进国外著名控制阀厂商的技术和产品,使我国控制阀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期机械工业部组织行业骨干企业研制了精小型控制阀系列,使我国的控制阀产品系列得以初步完善。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国内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控制阀企业也在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民营控制阀企业应运而生,特别是一些合资控制阀企业开始研发和生产自己的产品, 促进了我国控制阀工业水平的大幅提高,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

    21 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的控制阀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带有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智能控制阀产品逐步受到市场的欢迎,自此,我国智能控制阀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在此期间市场上涌现出一批控制阀厂商, 国营企业中以吴忠仪表、 川仪股份等为行业龙头, 而民营企业如智能自控、浙江力诺等也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不可忽视的市场参与者。

    (2)我国控制阀行业的现状

    目前,国内控制阀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根据2017 年度中国地区控制阀厂商 TOP50 销售排行榜企业地理分布数据显示,浙江有 6 家、江苏有 4 家、上海有 6 家分别进入中国地区控制阀厂商 TOP50 销售排行榜。

中国地区控制阀厂商 TOP50 销售排行榜地理分布图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国内主流的控制阀生产制造企业全部获得了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和特种设备(压力管道) TSG 制造许可证,并有部分厂家已通过 API 和 CE 认证,可按照 ANSI、 API、 BS、 JIS 等标准设计和制造产品。国内控制阀生产企业广泛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及三维动态设计技术,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加工质量及可靠性,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产控制阀的最高使用压力达 2,500 磅级,最高使用温度达 1,200℃ 。工业系统中所用控制阀除电力、石化、冶金、核电等行业中的个别高温、高压、高磨损等关键部位所用控制阀需进口外, 其余产品我国控制阀企业基本能够自行生产制造。国内 1,000MW 以下的火电机组中,已大量使用国产控制阀,炼油、乙烯、煤化工项目中已部分使用了国产控制阀。近年来,我国控制阀生产企业还为多个核电站机组配套了部分核用控制阀, 我国工业企业项目中所需进口控制阀比例逐年下降,同时,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的控制阀产品已随部分项目配套出口。国内控制阀行业虽然近几年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与国外相比,总体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行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产品水平有所提高但同质化现象严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控制阀制造企业在产品技术、制造工艺水平上大幅提高,各制造企业为应对客户多种工况下的不同需求,积极开发并完善自身产品链,以增强其供货、配套能力和价格的竞争力,但厂商之间往往陷于产品同质化竞争。

    ②企业数量多但竞争力不强

    国内控制阀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发展历史较短、规模较小,缺乏技术上的沉淀。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在工艺技术、制造水平、使用寿命、调节精度、密封性、内漏及执行机构的可靠性、准确性与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尽管目前已经有少部分国产产品能进入中高端市场或出口市场, 但大部分中高端市场仍被外资品牌占据。核心竞争力不足导致国产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不高,国内厂商较难获得丰厚的收益。

    ③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整体效率偏低

    由于智能控制阀的制造与生产属于多品种小批量模式, 生产的组织管理十分复杂,如果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系统,难以提高整体效率。在国家政策要求生产设备国产化、对智能控制阀需求与日俱增的大环境下,如何降低成本、有效率挖潜以及优化产能是国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和企业运营系统,对生产过程模块化、精细化管理,摒弃过去长期存在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更可以提高工艺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④阀门附件短板短期内难以解决

    随着我国控制阀行业生产制造水平的提高, 控制阀产品在阀体和执行机构方面的技术能力增长迅速,但是阀门附件短板一直未得到改善。包括智能阀门定位器、电磁阀、阀位开关等关键附件产品,用户往往指定国外品牌。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阀门附件短板而制定相关的行业发展规划, 单个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很难顾及更多的整体行业发展布局,这一现状短期内难以解决。

    (3)我国控制阀行业的发展趋势

    ①产品的可靠性和调节精度将有提升

    从下游企业来看,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线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对于精密执行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为响应《中国制造 2025》等政策文件的号召,化工、冶金等众多行业对更有技术含量、调节更精准、性能更稳定的智能控制阀有很高的置换需求。因此,控制阀行业的市场需求要求国产控制阀的可靠性和调节精度继续提升。

    从控制阀制造企业自身情况来看,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市场竞争,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内生产企业的规模化使得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承受研发风险的能力增强, 促使各企业增加了对控制阀产品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力度。在国务院 2012 年颁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文件中,要求增加通用零部件国产化率,国内控制阀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改善工艺质量,努力为下游企业提供更可靠、调节精度更高的控制阀产品。

    ②国产化率上升,加速进口替代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 2020 年建立健全具备系统感知和集成协调能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和企业集团,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指出, 要提高关键泵阀的重点设备自主化率, 力争使自主化率达到 90%以上。除了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外, 国产控制阀厂商较进口厂商还具有性价比较高、 离下游客户更近、 售后响应更为迅速等优势。 在国产控制阀可靠性、调节精度逐渐提升,与进口先进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产控制阀产品会被应用到大型生产线上,从而加速行业内的进口替代进程。

    ③产业集中度上升,进入门槛提高

    《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将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构建 3 至 5 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 “十二五”期间, 引导行业优势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改善整体产业生态;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加强行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加快行业制造过程信息化步伐,夯实企业管理和行业发展基础,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目前国产控制阀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市场上对优质国产控制阀的需求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下, 必然有优秀的控制阀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在行业内展开收购整合以扩大自身规模、扩充产能,形成产业协同效应。目前行业内吴忠仪表、川仪股份、智能自控等企业已经(或曾今)登陆资本市场,也给业内企业指明了通过资本市场力量做大做强的方向。同时,业内领军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投入和推陈出新,也将进一步提高行业门槛。

    ④行业技术趋向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

    未来工业过程控制的快速发展对控制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控制阀产品除了在产品质量上更加可靠, 调节更加精确外, 新产品的开发还会进一步走向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

    标准化: 采用统一的控制阀标准, 使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阀能够实现互换性、互操作性。整合计算选型程序,建立标准化的软件平台,使用标准化的计算机辅助故障识别和专家诊断软件,使不同制造商的控制阀可进行监测和故障诊断。标准化将大幅降低控制阀的维护成本。

    模块化:从整个控制阀结构入手,将产品按照功能分成有限多的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模块遵守共同的明确规则,以保证这些模块能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能够随时加入新的模块以增加系统的功能。模块化设计可以使产品紧凑坚固,部件通用可换,并易于维护检修。

    集成化:开发高性能的控制阀,摆脱产品仅有单一技术特征,在控制流体流量的简单执行功能之上,同时具备本机显示、组态、检测、控制、运算、诊断、通信以及安全、绿色等功能和兼容性,实现按需求控制的集成化控制阀产品。

    智能化:控制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数字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使控制阀具有自适应、自校准、自诊断等功能。数字式阀门定位器普及应用到控制阀和电动执行机构中, 从而使智能一体化设计以及智能化的预测性维护成为未来主流。

    网络化:随着现场总线的广泛应用,过程控制已进入网络化发展时代,控制阀的网络化,不仅可以为生产、过程检测、维护提供极大的方便,实现过程远程监控,同时也可以实现在线诊断、便捷维护以及协同工作。

    (二)控制阀行业的市场容量和主要应用领域

    1、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市场规模

    工业自动化控制简称工控,是借助变频器等工控产品,对工业生产过程实行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的行业。工控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下游应用较为分散。工控产品的广泛使用,能够减少制造业用工数量,提升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高端智能制造成为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重要突破口,高端制造业持续稳中向好。2017 年我国规模以上(营业收入在 2,000 万元以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营收总额达到了 3,807.42 亿元,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数量也进一步上升达到了 1,207 家。

2013-2017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营收总额如下: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控制阀行业的市场规模

    控制阀行业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 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根据全行业前 50 名企业的销售数据统计,2017 年中国控制阀市场较 2016 年有较大增幅,上榜的 50 家企业销售总额为201.37 亿元人民币,较 2016 年增长了 13.01%。国产控制阀品牌销售额占比37.61%,比 2016 年市场份额 37.64%略有下降,上榜企业数量 33 家,国外控制阀品牌销售额占比 63.39%,国外品牌上榜企业为 17 家。

2013 年-2017 年中国控制阀市场 TOP50 销售收入额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 年-2017 年中国控制阀市场 TOP50 销售收入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 年至 2017 年前五十名厂商中国产品牌销售占比分别为 31.27%、 31.31%、 32.76%、 37.64%、 37.61%,总体趋势平稳,发展基本与行业同步。

    3、控制阀的应用领域

    工业控制阀门行业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冶金钢铁、电力、轻工等众多基础工业,是工业过程精确控制介质流量、 压力、 温度、 液位等工艺参数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 171 家控制阀企业的数据采集了解到,目前中国的控制阀行业设计、生产、销售、售后及贸易相关从业者保持在 1.68 万人以上, 2017 年度行业总销售额超过 250 亿元人民币。

控制阀终端用户比例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如图所示, 国内控制阀的主要应用行业为石化化工、 发电、 石油天然气领域,合计占比 77.87%。随着近年来工业控制技术的升级,控制阀在造纸、环保、食品、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1)石油、化工行业情况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相应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体来看, 中国石油和石化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5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方案》指出,我国炼化行业会向竞争、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生产能力和质量将会迅速提升,炼化企业也会从中收益。“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打造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七大石化产业基地。预计到 2020 年,七大基地炼油、乙烯、芳烃产能将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 40%、50%和 60%,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石化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布局。

    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有望迎来新一期的产能扩张, 将带动包括高端控制阀在内的相关装备制造投资快速增长。国家重点项目对于设备供应商要求更趋严格,因此拥有较强竞争力、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优质设备供应商将最为受益。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在石油化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部分问题做了相关的总结和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维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 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 2015 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8 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 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 63%。同时,《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对“十三五”未来的发展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规划》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石化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销售利润率小幅提高, 2020 年达到 4.9%。 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将超过 60%,超过 5000 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我国将切实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和大型成套装备的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为高性能、智能化控制阀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和政策基础。

    (2)煤化工行业分析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结构组成部分,相较于天然气、石油,我国煤炭资源富足,是第三大煤炭存储国,占比 13.3%,而石油仅位列全球第十四位,占比仅1.01%。我国对原油、天然气的进口依赖一直都居高不下,至 2017 年年底原油进口依赖度为 69%,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为 40%。在“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背景下,煤化工产业作为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规划,发展煤化工符合我国战略需求。出于国家战略考虑,煤化工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结构较低级,整体产能表现为过剩态势。传统煤化工主要是煤干馏生产焦炭,副产物为焦炉煤气和煤焦油,化学原材料多为合成氨制尿素、电石、甲醇等,产品较为低级,多适用于化肥、钢铁行业。经过长期发展,传统煤化工生产技术已成熟,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且具有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的特点。“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对传统煤化工行业大力推进升级改造,通过设备升级降低能耗,升级环保设备,实现清洁生产。

    另一方面,如煤制气、油、芳烃等新型煤化工市场潜力广阔。随着技术水平提升,新型煤制化工品替代效应显现,项目推广成为可能。目前,新型煤化工仍处于起步阶段,项目虽有落地,但多未实现规模化商业发展,技术提升空间仍较大。 2015 年,《现代煤化工“十三五”发展指南》中指出,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将形成煤制油产能 1,200 万吨/年,煤制天然气产能 200 亿立方米/年,煤制烯烃产能 1,600 万吨/年,煤制芳烃产能 100 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产能 600~800 万吨/年。

    未来随着煤制气、油、芳烃技术日趋成熟,经济效益的提高,政策方案的持续扶持,在建及拟建项目将持续落地,为高性能、智能化控制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16 至 2020 年的五年间现代煤化工领域总投资在5,649.6 亿元至 6,249.6 亿元左右。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中,设备投资的价值占比大约为 55%,剩余部分包括安装工程、建筑工程、设计建设期利息费用等。具体到设备投资构成,包括压力容器、泵阀压缩机等,价值占比分别为 40%、 20%。按照这个价值构成,泵阀压缩机设备投资占煤化工总投资的约 11%。

    (3)天然气行业情况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可与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其他低排放能源形成良性互补,是能源供应清洁化的最现实选择。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我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化解环境约束、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推动节能减排、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和油气体制改革有力推进,天然气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6 年发改委发布的《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干线管道2.14 万公里, 累计建成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 9 座, 新增 LNG 接收能力 2,770万吨/年,累计建成地下储气库 7 座,新增工作气量 37 亿立方米。 2015 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1,931 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 12.4%,累计消费量约 8,300 亿立方米,是“十一五”消费量的 2 倍, 2015 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 2010 年的 4.4%提高到 5.9%。目前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工业燃料、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分别占 38.2%、 32.5%、 14.7%、 14.6%,与 2010 年相比,城市燃气、工业燃料用气占比增加,化工和发电用气占比有所下降。“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建天然气主干及配套管道 4 万公里, 2020 年总里程达到 10.4 万公里,干线输气能力超过 4,000 亿立方米/年; 2020 年国内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到 3,600 亿立方米以上;地下储气库累计形成工作气量 148 亿立方米。

    截至 2017 年底,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 7.7 万公里,距离 2020 年的目标仍相差 2.7 万公里, 这意味着 2018-2020 年仍然会有较大的管道建设投资。天然气干线及支线工程采用高压力、大管径的长距离输气管道系统,一般每隔100 公里至 200 公里需要设置一座压气站,通过多级增压克服传输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实现天然气的长距离输送。作为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所需关键设备之一,高端控制阀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核心装备国产化替代加快,油气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将重点攻克页岩气、煤层气经济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克复杂油气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组和 LNG 接收站关键装备技术水平并推动示范应用。因此,拥有核心装备制造能力的高科技企业将会得到持续的受益。

    (4)电力行业情况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 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产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依然乐观, 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为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电力电量需求,《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预期, 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 6.8-7.2 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 3.6%-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 20 亿千瓦,年均增长 5.5%。人均装机突破 1.4 千瓦,人均用电量 5,000千瓦时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7%。此外,“十三五”期间,还将新增“西电东送”输电能力1.3 亿千瓦, 2020 年达到 2.7 亿千瓦。

    2014 年至 2016 年, 我国电力生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为 11,193.57亿元、 13,809.06 亿元、 15,009.86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15.80%。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预计电力行业对控制阀的拉动作用还将稳步增长。

    (5)环保行业

    2018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指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总体目标到 2020 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当前环保产业具备环境治理和社会投资双重属性,国家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减缓 GDP 下滑的需求都要求环保产业在未来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水治理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长,全国的污水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污水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各城市、县城的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及年污水处理量有所增加,但依然无法满足污水排放量需求。同时,全国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覆盖率很低且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因此,污水处理能力的增加迫在眉睫,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 2014 年至 2016 年,我国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为 1,464.17 亿元、 1,892.59 亿元、 2,193.58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22.40%。在十九大高度关注人民美好生活,政府由数量考核转变为质量考核的大背景下,“河长制”、 PPP、海绵城市等政策密集出台,未来水领域的订单加速落地,水流域治理市场空间将更为广阔。

    大气治理方面,火电高峰已过,非电盛宴开启。目前火电超低排放改造已经完成逾 70%,大型机组改造将于 18 年收尾。预计火电超低排放剩余市场空间约为 259 亿元,年市场规模约 87 亿元,相比之下,非电领域清洁改造亟待开启,钢铁行业烧结环节全国改造市场规模约 636 亿元。

    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空间大,增速快。其中,环卫服务从 2013 年政府推出购买公共服务的文件后,环卫市场化订单释放迅速,从 2014 年的年化不足 50亿元快速上升到 2016 年的 238 亿元订单规模,预计 2017 年全年将超过 300 亿元,增速可观,而 300 亿元相对每年接近 2,000 亿元的市场空间来说渗透率依然较低,预计未来四五年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控制阀行业市场评估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控制阀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控制阀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控制阀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19-2023年中国阀门应用领域状况剖析,2024-2030年中国控制阀产业投资机遇分析,2024-2030年中国控制阀产业市场前景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