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仓储业市场运营态势及竞争状况分析【图】

    一、仓储业的发展特点分析

    1、仓储企业的经营情况分析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物流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7年,国内经济运行良好,下游行业表现稳健,供需双侧联动上行,在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仓储业经济活动继续保持稳步回升的态势,行业需求持续增长,效益有所提升。从中国仓储指数来看,2017年,除7月份跌落至50%以下的收缩区间外,其余各月均保持在扩张区间,全年该指数平均水平保持在52.4%的较高水平,高于2016年1.1个百分点。

中国仓储指数走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仓储业的发展回顾

    1、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2017年,新订单指数一直保持在51%以上较高的水平,3月份高达60.5%,为自数据调查以来的第二高点。全年该指数均值达到55.1%的较高水平,高于2016年同期3.0个百分点,显示2017年仓储行业订单良好,客户需求充足。从全年变化看,上半年新订单指数平均水平高达56.6%,高于下半年2.9个百分点。全年新订单指数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方面是因为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涨势迅猛,下游行业成本明显增加,采购趋于谨慎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前期订单量增长较快,基数较高。

    2、行业设施利用充分

    2017年,业务量指数平均水平为53.5%,较2016年同期增长3.2个百分点,显示全年仓储行业业务总量继续保持稳中有涨的态势。受其提振,设施利用较为充分,全年设施利用率指数均值为53.8%,高于2016年同期3.5个百分点。从全年指数的走势来看,业务量指数自3月份止跌回升至扩张区间后,年内持续保持在51%以上的高位,设施利用率指数则是全年均保持在51%以上的高景气区间。值得关注的是,业务量指数和设施利用率指数的年内高点均出现在10月份,这主要是:一方面是高利润刺激以及北方供暖季限产即将来临,生产企业为努力保障效益实现及市场供给,加快生产,提升大宗商品仓储需求;另一方面是受双十一备货影响,与民生相关的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拉动业务量指数大幅回升至年内最高的,进而提升仓储设施的使用率。

    3、行业发展效益提高

    从企业效益看,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和市场营商环境改善,企业效益明显转好。2017年,中国仓储指数业务利润指数平均水平为51.6%,较2016年同期回升3.5个百分点,显示经济的回升切实带来了企业效益的回升。从社会效益来看,行业大环境持续转好,有效地带动了企业就业。2017年中国仓储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全年各月均保持在47%以上,处在近年来的较高水平,平均为50.4%,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创出近三年历史同期均值的新高。就业稳定回升有利于行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对社会稳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仓储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成本支出继续增加

    2017年,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平均水平为54.4%,较2016年同期增长2.1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呈现上涨态势,且增幅进一步扩大,显示2017年仓储行业成本在前期上涨走势的基础上,还有所增加。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增势明显,全部处于51%以上的高位,10月份更是达到59.9%,为2016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下半年均值为54.5%,高于上半年0.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下半年收费价格指数均值为50.2%,高于上半年1.0个百分点,但下半年业务利润指数均值为50.6%,较上半年回落2.0个百分点。收费上涨而利润下降,可见成本高企对行业的利润空间挤压明显。

    (2)需求基础仍需巩固

    2017年新订单指数均值虽较2016年提高3.0个百分点,但进入下半年以来,新订单指数涨幅明显收窄,7月份跌至2016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下半年均值为53.7%,较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7年12月份商务活动预期指数跌至47.8%,时隔11个月后再度回落至50%以下的收缩区间,预示行业经营压力加大。

    (3)就业形势仍需关注

    从企业员工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全年四次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下,下半年以来就有三次,而2016年下半年则持续处于扩张区间。下半年均值为49.7%,低于上半年1.4个百分点,意味着仓储行业就业活动增速明显放缓。

    (4)商品库存压力犹在

    2017年期末库存指数均值为51.8%,较2016年高出1.9个百分点,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均值为52.1%,低于2016年1.7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在周转效率保持高效的基础上,库存明显增加,表明2017年终端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增长明显,特别是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明显,不过随着库存持续积聚,当前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压力有所加大,后期如果需求不能持续消化不断增长的库存,市场将面临较大的调整风险。

    总体来看,2017年我国仓储行业经济活动仍保持在较快的发展水平,也反映出了一些积极变化。特别是大宗商品行业全面回暖对仓储行业的需求明显增加更为值得关注。

    展望2018年,国内经济继续企稳向好发展的运行格局仍具备良好基础。从2017年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经济增速稳中有升,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增强、效益提高、协同性改善,为2018年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奠定较好基础,而稳中有进的宏观经济也将为仓储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来看,2018年,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质量有望继续提升,全球经济复苏有望延续,在此背景下,我国仓储行业的运行环境将会继续优化,行业稳中向好的格局将会延续。不过如何降本增效仍是全行业的难题,仍需关注,特别是在“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发展,供应链发展成为重大趋势的情况下,仓储行业如何加速变革,应该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二、仓储业的保管费用分析

    1、仓储业保管费用及其增长

    仓储保管费是指商品在储存过程中所支付的保管费用。包括倒库、晾晒、冷藏、保暖、消防、护仓、照明、保管用品、委托保管费、畜禽的饲料费、养护商品、劳动保护所购置的物品以及仓库保管人员的工资等费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物流业整体快速发展,仓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有大型企业虽仍是仓储业的主体,但中小型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的加入,给仓储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内仓储业保管费用呈增长态势。

    2、保管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

    从仓储业录得的保管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比重来看,2000-2010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大概维持在32%左右,变化幅度不大但总体趋势是增长的。

    201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2.1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低于社会物流总额、GDP现价增长。其中,运输费用6.6万亿元,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保管费用3.9万亿元,增长6.7%,提高5.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6万亿元,增长8.3%,提高2.7个百分点。2017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2%。

    三、仓储业的投资状况分析

    1、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016年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约6983.5亿元,同比增长5.5%;主营业务收入约12510亿元,同比增长7.7%;主营业务成本约9164亿元,同比增长6.9%;主营业务利润约2506.5亿元,同比增长14%;净资产收益率为4.83%,较2015年降低0.04个百分点。

2012-2016年我国仓储业主营业务收入

资料来源:商务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5年我国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620.15亿元(不含农户),2016年我国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983.50亿元。

2007-2016年我国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仓储业占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比重

    物流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它是以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为特征的。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契约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外部化。它是既非商品供给方,又非商品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契约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物流服务。

    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中所占比重,日本已达 80%,美国达 57%。而我国差距比较大,目前占比在20%左右。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仓储业运营与建设动向

    1、普通仓储运营与建设动向

    一、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个位数,2017年成为仓储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新起点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汇总数据,2016年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约6983.5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较上年降低22.9个百分点,首次低于物流业(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9.5%)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9.8%)。

    进入本世纪来,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首次下降到10%以下,且首次低于全社会、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究其原因:一是在新常态大环境下,除涉及民生的行业外,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在放缓,与之相比,仓储业投资增速下降明显;二是由于仓储业投资连续十年大幅增长,仓储设施日趋饱和,业内投资转向库内功能完善末端节点建设、信息化、智慧化(云仓储、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导致投资增幅趋缓;三是物流体系优化,流通环节减少,库存周转加快,在物流过程中越库作业比重增加,导致对仓储设施的总体需求下降;四是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客观上制约了仓储设施的建设规模发展;五是仓储设施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电商、零售、快递等企业投资仓储设施,未纳入仓储业投资统计范围。更为重要的是,仓储经营方式与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大趋势,传统意义上的仓储、单一功能的仓储将不复存在,应当深度转型升级、全面融入供应链、融入互联网,围绕控制与调度库存,存货融资与供应链金融,支撑全渠道流通发展。

    二、物流板块并购整合,国内仓储设施版图开启重塑新篇

    8月22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订立收购协议,两家企业的战略重组进入全面深入实施阶段。重组后,结合双方的海运、空运、陆运、仓储及客户等资源,将有利于提供全程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有利于提高全球性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有利于打造“海、陆、空”供应链体系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企业。此次物流板块的整合,催生了行业超级“巨无霸”。

    7月14日,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公布,中国财团作价116亿美元(约790亿元)成功收购普洛斯,其中,万科集团占股21.4%。据分析,我国城镇化和B2C 电商发展拉动物流地产需求,而中美人均仓储面积差异意味着巨大的行业空间,且物流地产的租金增长幅度高于住宅和普通商业地产且更稳定,因而越来越成为投资关注的热点。此次并购后,普洛斯将更彻底地变身为中国公司。

    三、京东全流程无人仓投入使用,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智慧物流”发展

    继6月武汉亚一小件无人仓、华北物流中心AGV仓、7月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投入使用后,10月9日,京东物流首个全流程无人仓正式亮相。该全流程无人仓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对整个物流领域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介绍,京东无人仓在货物入库、打包等环节,配备了3种不同型号的六轴机械臂,应用在入库装箱、拣货、混合码垛、分拣等场景;在分拣区内,引进了3种不同型号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执行任务;并在多场景使用了2D视觉识别、3D视觉识别、以及由视觉技术与红外测距组成的视觉技术,为这些智能机器人安装了“眼睛”,实现了机器与环境的主动交互。京东无人仓的亮相,通过将无人化带入到仓储中心的全流程操作过程,带动了物流效率的提升,标志着物流智慧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2、保税仓储运营与建设动向

    中国物流大龙保税仓试运营——区域保税仓储功能实现零的突破

    2017年6月30日,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公共型保税仓库举行试运营暨与外贸企业签约仪式,中国物流董事长出席活动并致辞。该保税仓由中国物流大龙公司建设,是贵州省铜仁市首家获批、首家验收、首家试运营的保税仓,实现了区域保税仓储功能零的突破。

    五、保税仓储发展状况分析

    1、保税仓储的分类及其特点

    保税仓库是一种可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专业仓库,货物由进口商或其代理与海关共同保管。正是由于这种特性,保税仓库广泛运用于包括日用品加工和货物转运等在内的专业服务中。大部分保税仓库位于海关授权的特定区域内,或称“保税区”,多数靠近空港或海港。海关也批准在其他区域设立保税仓库,例如工业区,用以服务相关企业。保税仓库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对保税仓库的需求主要来自于进出口操作。因此,上海和深圳这中国两大海港城市拥有最发达的保税仓储市场。

    保税仓储最初的模式为保税仓库,由海关指定堆放未完税的进口货物。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逐步诞生了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A、B)型、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以及综合保税区。

    随之而来的保税仓储也由于区域间政策导向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层次分类。从区域特征上划分:口岸型保税仓储、贸易型保税仓储、配送型保税仓储;从流通走向上划分:中转型保税仓储、转口型保税仓储、保税延展(已清关但未出监管区,有限放期限)型保税仓储、期货型保税仓储以及保税加工型保税仓储;从服务类型上划分: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以及综合服务型。

    2、保税仓储的经营情况分析

    保税仓储作为保税物流中的组成部分,逐步体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1)在保税物流中提供增值服务平台

    保税物流作业链中,单纯的仓储作用已经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定制化需求。结合口岸物流以及区域加工平台的功能,保税仓储在货物存放期间,根据订单需求,可以开展分拣、麦码、换包装以及简单加工等增值服务。确保产品在保税流通环节中价值链的增长,也为国际贸易的JIT供应以及定制化、定向化、定量化配送提供了服务平台。

    2)在贸易结算中提供金融服务平台

    根据最新的外汇管理规定,只有在海关监管的特殊监管区域内(但需货物实际进入保税仓储)可实现人民币及外汇的自由结算。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保税物流的开展提供了资金流与货物流的分离式操作,也使离岸金融的开展真正得以实现。在保税仓储中,甚至可以直接形成仓单(例如伦敦金属交易所指定的LME仓单)进行直接贸易开展及购付汇。

    3)在国际贸易中提供采购配送平台

    大型跨国企业都会考虑在某个定点区域设立全球采购、配送中心,以减少货物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经过实践表明,中国保税仓储的建立正逐步得到这些国际巨头的青睐。由于中国市场在人力、土地以及资源上的优势,加上保税仓储本身具备的增值服务以及金融平台的优势,使国际上大型生产商、贸易商、物流商纷纷将目光聚焦中国保税仓储,转移其在其他区域建立采购、分拨、配送中心的力度,以移师中国市场。

    六、仓储业的竞争状况分析

    1、仓储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1)资金规模壁垒

    物流行业需要较大的资金驱动,如建设物流园区、组织运输队伍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并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仓储企业的投入主要在于大量地块的取得和仓库建设。地块的取得需要一系列的流程和手续,并且,仓库需要一定的建设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长期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2)区位壁垒

    仓储业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尤其是第三方仓储物流和大型港口物流。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如靠近产业集中地、交通枢纽、港口等,周边交通发达,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极大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体效益。

    3)专业服务壁垒

    作为专业物流外包公司,第三方物流对于专业服务能力要求较高。大多数仓储企业都会专注于某些领域,如干散货、生鲜食品、化工产品、大宗粮食等,要求的仓储条件(如温度、湿度、堆放要求、管理规则等)各不相同,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评审才可以获得客户认可。因此,如何通过客户评审,保证产品质量不受损,这对于新进入企业有一定的困难。

    4)企业信誉壁垒

    品牌作为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但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客户在选择仓储企业时,最重要的是信赖,如果一旦仓储出现问题,极易造成大量商品损毁。因此,大型客户在选择仓储服务供应商时,往往是经过严格的审核,并尽可能选择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这使得一般的企业在初创期很难获得大客户的认可。

    2、仓储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我国仓储业受资产专用性以及国家限制性政策等因素影响,市场退出壁垒较高。

    3、仓储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我国仓储业竞争手段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向多元化竞争转变,诸如服务质量、品牌以及人才等的竞争。民营仓储企业以及外资物流企业的大举进入、标准系统的引入等将进一步加剧仓储行业整体的竞争局势。

    基于市场结构经验的对比判断以及发展阶段的对比判断,我国仓储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我国仓储业的成长空间依旧很大。

本文采编:CY245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