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湿地工程投资额、湿地公园分布情况及湿地修复行业前景分析【图】

    一、行业政策:规划先行引领行业发展,政策推动迎来发展春天

    2003 年 9 月国务院原则同意《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年)》作为今后湿地保护的指导意见,湿地保护迎来政策呵护。2004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要通过编制和实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把湿地保护落实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湿地,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2006 年5 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 年)》,以保护与恢复工程为重点,加强对自然湿地的保护监管,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2012 年10 月林业局等 10 部委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重点加大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重要湿地综合治理。2016 年 11 月林业局等 3 部委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对湿地实施全面保护,科学修复退化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生态功能。

2003-2017 年我国出台的湿地保护相关规划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生态湿地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十三五”期间,国家继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2016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强调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计划到 2020 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 8 亿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 7 亿亩,新增湿地面积 300 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 50%以上。2017 年 5 月国家林业局等 8 部位联合发文《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要求和强化保障措施四大方面推动湿地保护与修复,各地要合理保障湿地保护修复经费,鼓励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2017 年 10 月 13 日江苏省政府发布、江苏省水利厅组织制定的《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 年)》正式发布,江苏省启动生态河湖行动计划,计划到 2020 年全面清理河湖乱象,恢复水域面积 100 万平方公里,全省重点湖泊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河湖水利建设等;到 2030 年左右,江苏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V 类水体全面消除,河湖生态全面修复。

国家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工程投资持续加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湿地/生态公园是国家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重要举措,国家出台了多个政策支持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建设。2008 年 12 月《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正式出炉,明确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主要包括保护恢复工程建设、景观建设(包括水体景观建设、植被景观建设和人文景观建设)、宣传工程建设、科研监测工程建设、游览设施建设、安全卫生工程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2010年 2 月国家林业局印发《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2013 年 5 月《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实施,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并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等活动的湿地,可以建立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分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地方湿地公园,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4 年 2 月国家林业局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通知》,着力解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要完善政策,拓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融资渠道,广泛吸纳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国家湿地公园相关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行业投资:国家加大生态湿地投入,生态湿地建设再掀高潮

    自“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国家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国家生态湿地保护和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湿地保护工程投资额从“十一五”的 30.3 亿元增加到“十二五”的 85.3 亿元,同比增长约 182%。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湿地保护工程投资额将达到 176.81 亿元,同比增长约 107%,国家生态湿地保护与建设再掀高潮。我国湿地保护和修复空间巨大,根据全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2003 年我国湿地总面积5699.89 万公顷,而 2013 年降至 5360.26 万公顷,减少 339.63 万公顷,年均减少约 34 万公顷。根据规划到 2020 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 5336 万公顷,年均湿地减少红线 4.8 万公顷。

    同时,湿地保护率将从 2015 年的 44.6%提高到 2020 年的 50%以上,预计国家将加大生态湿地投入力度,提高工程手段实现湿地面积保护和修复。

我国湿地工程投资额(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湿地总面积(万公顷)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家湿地/生态公园是我国湿地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抓手,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建设掀起高潮。目前,全国共拥有国家湿地公园 128 座,其中湖南国家湿地公园最多,达到 55 座;其次是黑龙江,达到 29 座;湖北国家湿地公园也有 16 座。同时,我国又启动了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2014年10月国家林业局正式发文批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浙江省开化县、重庆市南川区开展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这标志着我国首批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正式展开。2016 年 2 月国家林业局同意建设 10 处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包括江苏张家港暨阳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山东高唐清平国家生态公园(试点)、)、河南清丰阳子国家生态公园(试点)、河南南乐黄河故道国家生态公园(试点)、河南民权黄河故道国家生态公园(试点)、湖北随州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试点)、湖北保康尧治河国家生态公园(试点)、贵州道真洛龙国家生态公园(试点)、青海西宁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试点)等,至此我国试点国家生态公园已有 14 处。

国家湿地公园分布情况(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家生态公园分布情况(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资金来源:中央财政占比较高,积极吸引社会资本

    湿地保护与修复具有较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财政资金成为我国湿地保护工程投资的主要来源。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湿地保护工程预算总投入 129.87 亿元,其中中央投资 55.85 亿元,地方投资 74.02 亿元,实际完成项目总投入 67.02 亿元,其中:中央投入 53.5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38.5 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 15 亿元),地方投资 13.52 亿元,地方投资大幅低于预算。“十三五”期间,我国湿地保护工程计划投资 176.81 亿元,其中中央与地方的投入比例为 8:2。同时,国家鼓励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借助 PPP模式加大我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率先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要湿地开展补偿试点,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十二五”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十三五”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计划(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四、模式创新:PPP模式全面推广,湿地公园大有可为

    2014 年以来,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全面推广 PPP 模式,出台了大量的 PPP 政策,PPP 市场高速发展,截至 2017 年 8 月末我国 PPP 项目总入库数量 14165 个,总投资 17.60 万亿元,落地率 33%。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以差额补助或政府付费方式很好地与 PPP 模式结合,基本归属在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两大类别里。截至 2017 年 8 月,水利建设 PPP项目共计 460 个,总投资 4981 亿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PPP 项目共计 882 个,总投资9076 亿元。

    湿地公园能够 PPP 模式很好地结合,以中山市湿地公园建设为例,根据《关于中山市建设高标准湿地公园的工作意见》,到 2020 年,中山市将建成 20 个湿地公园,其中包括 1 个国家级和 2 个省级。中山市湿地公园整体上分为原生态型、生态修复型、文化休闲型、农业观光型、自然滩涂型等类型,建设中除了有市、镇两级财政的投入,还将探索建立湿地公园建设运行成本平衡机制,多方面扩充投融资渠道,探索湿地公园建设 PPP 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民众、民间组织投资。国家湿地/生态公园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在资金筹措和还款安排上,更安全可靠,再加上项目具有很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湿地公园的 PPP 项目大有可为。

2017 年8月我国PPP总量、水利建设PPP、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PPP(亿元,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29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