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发现:第一波人口高峰为 1962-1973 年,每年人口出生量在 2500 万以上;第二波人口高峰为 1981-1997 年,六零后出生人口 进入生育年龄后,迎来次高峰,每年出生人口在 2000~2500 万人左右;自 1987 年以后,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2001 年后每年新增人口规模维持在 1600 万人左右,全国人口总数呈现温和增长态势。
1950 至 2016 年全国人口出生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980 年至 2005 年我国劳动力总量从 5.03 亿增加到 7.67 亿,年均 增加 1000 万左右,这是 60 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时期的人逐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结果。在此期间,我国劳动力数量增量大,供给充足,人力资本相对廉价,属于劳动力买方市场,劳动力需求量大的轻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2005-2010 年,全国劳动参与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年均下降 1 个百分点。
1980-2016 年全国劳动力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劳动参与率逐渐降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人力资源发展报告》中的数据,城市人员平均退休年龄为 56.1 岁。从事体力劳动 的人员,由于劳动强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因此普遍较早退出体力劳动力市场,一般会提早3到5年。在在缺少权威数据的情况下,假设 53 岁为劳动者退出体力劳动力市场 的平均年龄,进行数据估算,并给出以下三个参考性的趋势判断:
1、从 2015 年左右开始,体力劳动力市场 每年减少一千万适龄人口,这一趋势或维持 10 年以上,累计减少的适龄人口将占当 前人口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老龄化进程将开始深刻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如果以 51 岁作为繁重体力劳动 者退出年龄,2013 年就是时间拐点,2013 年工业机器人在下游相关的工业增加值和 汽车业投资增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销量大增,工业机器人最先替代的是繁重型劳动 作业,从平均 55 岁开始,劳动者基本不从事体力劳动了,因此预计2017 年将 是轻体力劳动者开始大幅减少的时间节点。
3、由于 1962 年前后人口出生规模差别非常大,2015 年开始,1962 年后出生的人口逐步退出体力劳动力市场。在体力劳动力市场, 这些人员的占比更高,所以变化会非常剧烈和明显。
2002至2031年全国体力劳动适龄人口变化情况估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