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我国金属成形机床供给结构呈现量减质升态势,2010-2024年累计产量从25.9万台降至16万台,但同期生产额在2024年832亿元,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低端通用机型产能逐步出清,2018-2022年产量从23万台锐减至18.3万台,但产值逆势增长;另一方面,高附加值数控机床占比提升,推动单台设备价值量显著提高,源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精密成形技术的刚性需求倒逼,以及企业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智能化改造。
关键词:金属成形机床
一、金属成形机床产业发展概述
机床为制造业提供加工装备,广泛应用于汽车、通用零部件、3C、模具、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加工领域,对于工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按照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统计分类标准,机床工具行业分为金属切削机床(车、铣、刨、磨床等)、金属成形机床(锻压、铸造、冲压设备)、工具及附件等三类。金属成形机床是通过对金属施加强大作用力使其发生物理变形从而得到想要的几何形状。压力成形技术,利用压力实现金属板或金属体成形,或进行分割剪切、折弯及其他冲压,主要可以分为压力机、冲压机、剪板机、冲床、折弯机等。
二、金属成形机床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政策布局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战略方向,通过财税激励、技术攻关、产业协同推动结构性升级。政策重点方向包括:强化财税支持,引导企业向高端数控机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核心领域投入资源;推动技术融合创新,重点突破精密复合加工、智能控制系统、增材制造等共性技术,加速提升数控化率与柔性生产能力;深化绿色循环转型,推广无损检测与节能成型工艺,构建全生命周期低碳体系。未来短期趋势将呈现三化协同发展特征:高端化领域加速进口替代,重点突破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用超精密机床技术瓶颈;智能化方向深化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推动远程运维、数字孪生等新业态落地;绿色化进程聚焦材料循环利用与能效优化,通过再制造技术延长设备服役周期,并依托环保标准倒逼行业向低能耗模式转型。
三、金属成形机床行业产业链
我国金属成形机床产业链上游以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为核心支撑,大型钢铁企业主导金属原材料供应,专注于高强度钢材及轻量化铝合金生产,关键零部件领域如液压系统和数控系统加速推进国产替代,本土企业通过技术突破逐步打破国际垄断,形成高端进口与中低端国产并存的供应体系。下游应用以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为主体需求,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张驱动高速精密冲压设备需求快速增长,航空航天领域对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和超精密成型设备的技术迭代要求持续提升,电子产业微型化趋势则推动激光切割、微型冲压等细分赛道发展,市场结构呈现传统产业稳定需求与新兴产业创造增量的同步发展态势。
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244.4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713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9%,呈现稳健扩张态势,其增长由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及下游应用拓展共同驱动。一方面,航天领域对箭体结构件、卫星框架等零部件的微米级加工精度要求,倒逼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超精密成型设备等技术迭代,推动国产替代率提升至60%,另一方面,轻量化材料占比提升催生高速精密冲压、激光熔覆等特种工艺设备需求,,而高频发射任务加速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与机床融合,实现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等功能,使设备利用率提升30%以上,形成航天需求牵引机床升级同时机床技术赋能航天降本的良性循环。
四、金属成形机床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金属成形机床供给结构呈现量减质升态势,2010-2024年累计产量从25.9万台降至16万台,但同期生产额在2024年832亿元,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低端通用机型产能逐步出清,2018-2022年产量从23万台锐减至18.3万台,但产值逆势增长;另一方面,高附加值数控机床占比提升,2024年数控化率突破51%,推动单台设备价值量显著提高,源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精密成形技术的刚性需求倒逼,以及企业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智能化改造。供给规模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并存,2024年生产额同比增长3.2%至832亿元,消费额却同比下降3%至693亿元,反映出国内存量设备更新需求阶段性放缓,但出口市场贡献显著增量。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我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营业收入2019-2024年从638.9亿元增至930亿元,年均增速7.8%,但利润总额受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影响,叠加下游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需求驱动数控化率提升,2024年数控设备占比有所突破,但核心部件进口依赖导致成本压力加剧,行业利润率从2019年的5.1%压缩至2024年的4.4%。进出口结构发生显著分化,进口额从2019年的15.2亿美元锐减至6.6亿美元,得益于高端机床国产替代加速;出口额则从15.2亿美元增至26.1亿美元,东南亚、欧洲市场增量贡献显著,贸易顺差从2019年基本平衡扩大至2024年的19.5亿美元,凸显国际竞争力提升。
五、金属成形机床产业企业竞争
我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本土企业与外资品牌并存、分散与集聚交织的特征,市场整体集中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形成局部优势,但尚未形成绝对垄断地位。本土企业通过持续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在中高端市场逐步缩小与外资差距,部分细分领域已实现国产替代;外资品牌依托技术壁垒和品牌效应,在超精密加工、复合化设备等高端市场保持竞争力。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策略活跃于细分赛道,形成与龙头企业互补的生态结构。当前行业正处于整合加速期,政策引导下的资源重组与智能化转型推动市场集中度缓慢提升,但区域性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仍制约规模效应释放。未来竞争焦点将向技术迭代速度、服务响应能力和全产业链协同效率转移,市场格局或向头部主导方向演进。
六、金属成形机床产业发展趋势
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机床设备正逐步实现智能化操作、远程监控和自动维护,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行业积极采用环保材料、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此外,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正逐渐成为行业新宠,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响应能力。这一系列新兴趋势的涌现,不仅为我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我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将继续沿着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共十章,包含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重点企业推荐,2025-2031年中国金属成形机床产业发展前景与市场空间预测,2025-2031年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投资机会及投资风险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