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目前位于塔机第一阵营的制造商有川建(股份制)、沈阳三洋、中联重科(上式公司)、抚顺永茂(民营企业)等几家企业,这些企业引领着中国塔机业的发展潮流,也是塔机出口的主要厂家。
国内塔机50年回顾起重机在线)50年代初,中国塔机由仿制开始起步,1954年仿制东德建筑师Ⅰ型塔机,60年代自行设计制造了25tm、40tm、60tm几种机型,多以动臂式为主;70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160tm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自升式等塔机相继问世;80年代,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建筑用最大的250tm塔机QTZ250应运而生。特别是1984年,通过近20年来,中国塔机行业发展呈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1、 市场需求强劲产销持续旺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近几年,塔机销量持续攀高,2001年行业统计销量9738台,2002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塔机年产量突破10000台的国家。2004年,由于宏观调控作用以及起重机行业的结构调整,塔机的产销量有所回落,2005、2006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下,中国塔机的产销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销量已超过2万台。由于行业管理及统计的局限性,塔机产销量历来是一个大家都想知道而谁也说不清的数字,因为行业统计只统计了二三十家生产企业的销量,全行业销量肯定远远超过统计数字。勿庸置疑,中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目前中国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塔机生产厂达400余家,而80年代还不足100家。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塔机市场行情动态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引进技术迅速提升行业水平
1984年,国家批准四川建筑机械厂、沈阳建筑机械厂、北京建筑工程机械厂联合从法国波坦公司引进塔机专有技术及生产许可证,引进F0/23B等3种型号塔机技术,并于次年成功试制了FO/23B塔机,这是中国塔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中国塔机发展步入了快行道。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中国80年代自行研制的QT80、QTZ120两种机型已达到国外当时同类产品的水平。
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外市场对塔机要求越来越高,众多城市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水利、电力、桥梁等大型工程不断上马,中国塔机行业通过攻关,认真研究国外技术、结合国情开发出不少好产品,先后有400tm、900tm水平臂和300tm动臂式塔机问世,主要性能达到了国外90年代水平,并有起重布料两用塔机、平头塔机等走向市场,这一系列新产品的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和减少了大型塔机的进口数量。开发过程中也解决了部分制约中国塔机发展的关键问题,如解决了大功率起升机构的无级变速、PLC控制问题,解决了塔机的遥控技术问题,等等。2006年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最大起重量达60t的超大型塔机M1500(1500tm),创下了国内塔机行业最大吨位的纪录。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推出了国产最大吨位的平头塔机STT553(550tm)。
3、国企纷纷改制民营企业崛起
80年代很多省都有生产塔机的省建筑机械厂,随着塔机需求的增加,民营企业纷纷进入,原有的一些国营塔机企业风光不在,有些企业如川建、沈阳建机等经过改制重组,率先突出重围,在市场上创出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稳定。与此同时,一批民营、股份制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塔机行业的重要力量,如抚顺永茂、山东方圆、江苏正兴、浙金虎霸等等。北京建工在沉寂了几年之后,2006年6月北京建工集团和抚顺永茂共同出资,组建了抚顺永茂控股的北京建工永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目前位于塔机第一阵营的制造商有川建(股份制)、沈阳三洋、中联重科(上式公司)、抚顺永茂(民营企业)等几家企业,这些企业引领着中国塔机业的发展潮流,也是塔机出口的主要厂家。虽然目前中国塔机制造业的利润在不断地摊薄,尤其是在中小塔机市场,但是仍有众多新厂商不断加入。


2024-2030年中国塔机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塔机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中国部分塔机企业运行现状分析,2024-2030年中国塔机行业市场发展预测分析,2024-2030年中国塔机行业市场投资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