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浮法以前主要用于TN/STN玻璃基板,后来旭硝子成功利用浮法制造无碱玻璃基板,成为浮法制造TFT玻璃基板的代表厂商。
玻璃基板的制造工艺主要有浮法、流孔下引法和溢流熔融法三种,目前主流工艺是溢流熔融法。
玻璃基板制造工艺对比分析
溢流熔融法 | 浮法 | 流孔下引法 | |
产能(吨/日) | 5至20 | 300至700 | 5至20 |
单线投资额 | 100millions US$ | 150millions US$ | 100millions US$ |
抛光投资额 | - | 150millions US$ (Cover glass抛光便宜些) | - |
拉引斱向 | 垂直 | 水平 | 垂直 |
成形介质 | 不接触 | 熔融锡 | 金属滚轮 |
成形原理 | 重力 | 利用锡和玻璃的密度差 | 重力 |
玻璃厚度的关键 | 熔融玻璃的流速 | 熔融玻璃的流入量是否均匀恒定 | 熔融玻璃的流速 |
厚度 | 0.04-2.5mm | 0.1-2.5mm | 0.3-2.5mm |
抛光过程 | 不需要 | 取决于厂商 | 需要 |
主要厂商 | 康宁、东旭集团 | 旭硝子 | 电气硝子 |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一、浮法制造工艺
浮法制造工艺是应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平板玻璃制造工艺。该法是将熔融玻璃液传输至装有熔融液态锡的沟槽,利用锡和玻璃的密度差,在玻璃液表面张力和重力作用下自然摊平,再进入冷却室冷却成型。浮法玻璃需要后段进一步研磨、抛光等加工。浮法的优势在于产能高、易于玻璃基板面积尺寸的扩大,成本低于其它工艺,但是后段处理带来的开销又抵消了部分成本优势。浮法以前主要用于TN/STN玻璃基板,后来旭硝子成功利用浮法制造无碱玻璃基板,成为浮法制造TFT玻璃基板的代表厂商。
二、流孔下拉法
流孔下拉法是将熔融玻璃液导入由铂合金制程的流孔漏板槽中,在重力的作用下玻璃溶液流出,再通过滚轮碾压、冷却室固化成型。流孔大小和下引速度决定玻璃厚度,温度分布决定玻璃的平整度。流孔在此工艺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其尺寸稳定与否关系到玻璃厚度是否均匀、表面是否平坦等关键指标,但由于外力作用流孔可能变形,良率就会出现波动。另外由于玻璃表面与滚轮接触,所以平整度也会受到影响,故此流孔下拉法也需要后段抛光加工。主要使用该工艺的厂商是电气硝子。但目前由于此工艺优势不明显,已逐渐被淘汰。
三、溢流熔融法
溢流熔融法是将熔融玻璃液导入导管,玻璃液到达容积上限后从导管两侧沿管壁向下溢流而出,类似瀑布一样在下方汇流后形成片状基板。溢流熔融法由著名玻璃基板厂商康宁主导(目前专利已过期),由于此工艺玻璃在成型时不需要接触任何介质(浮法接触液态锡、流孔法接触金属滚轮),不会产生因和介质有接触而造成的玻璃表面性质差异等问题,故此不需要后端抛光等加工,现在已经成为TFT-LCD玻璃基板制造工艺的主流。现在大陆东旭集团也已经掌握该工艺,并已经成熟应用量产玻璃基板。


2025-2031年中国液晶玻璃基板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液晶玻璃基板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六章,包含液晶玻璃基板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液晶玻璃基板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