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维生素A强化食品的研制和应用
在食品中强化营养素,需要考虑强化食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可接受性。选择维生素A强化的食物载体,必需考虑该种食物在居民的消费中覆盖率较高,居民对食物的摄入量均衡,而且食物不因强化维生素而改变品质。不同国家根据本国居民的食物消费习惯,采用了多种维生素A强化方式。
1、强化植物油
美国的食物援助计划(TitleII-FoodAidProgram)要求在植物油中强化维生素A>18mg/kg,同时建议美国居民每人平均食用这种强化植物油16g/d,使维生素A的摄入量大约达到推荐膳食摄入量(RNI)的50%。巴西在1990年开始进行人群试验,对大豆油强化维生素A后的生物学价值进行评价。
2、强化黄油
发达国家利用强化维生素A的人造黄油防治维生素A缺乏症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17年丹麦开始采用强化维生素A的人造黄油预防治干眼症,采用的强化剂量为9mg/kg,至1919年干眼症患病率显著降低。后于1920年将强化量降低为5.4mg/kg,并延续至今。欧洲一些国家从1930年代开始在黄油中添加维生素A,以解决战争引起的居民维生素A缺乏问题。这种食品强化方式一直沿用到现在。强化剂量一般为1~15mg/g,平均每人食用15g/d,可提供相当于RNI2%~40%的水平。亚洲的印度在黄油中强化维生素A剂量为7.5mg/kg,根据居民不同膳食类型的调查,大约可以增加0.4%~21%RNI的摄入量。
3、强化面粉
委内瑞拉、菲律宾和美国都推行面粉中强化维生素A的行动计划。强化剂量范围在2~8mg/kg,这些国家的居民每日平均食用面粉约为80g左右,由这种强化食物获得的维生素A大约相当于RNI的20%~80%。
4、强化食糖
中美洲的几个国家都成功地实施了在糖中进行维生素A的强化,例如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等。他们在食糖中强化维生素A,用量9mg/kg,可以为3岁及以上人群提供45%~180%RNI。
5、强化味精
印度尼西亚于1980年代研究在味精中强化维生素A的可行性,他们通过在强化味精中添加810mg/kg的维生素,使居民从中额外得到30%RNI的维生素A。
普通膳食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维生素A过量或中毒,除非大量食用维生素A含量很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过量摄入维生素A常见于为了防治维生素A缺乏症或临床治疗某些疾病时无控制地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A制剂(鱼肝油等)或维生素营养补充剂。
营养毒理学一般用UL值表示营养素的安全性,意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的摄入量上限。由于维生素A有可能在体内蓄积中毒,所以国内外营养专家对其安全摄入量(UL)已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报道,大多数成年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入相当或大于25倍RNI的维生素A可以导致慢性中毒的发生,孕妇和婴幼儿对维生素A过量的敏感性会增加,婴幼儿摄入3~8倍RNI量的维生素A就可能有中毒表现。因此他们推荐的维生素A安全摄入量上限为:成年人20倍RNI,孕妇10倍RDA,婴幼儿5倍RNI(按美国NRC1989年制定的RDA计算)。
慢性中毒是由于在几星期至几年内反复摄入过量(常为低于10倍RNI)的维生素A。另外有作者报道,少数对维生素A毒性敏感的人每天摄入6000~35000IU的维生素A(大约相当于正常摄入量的3~13倍),也能发生慢性中毒。
为了确保绝大多数人从普通膳食和强化食品中获得的维生素A不会产生毒副作用,一般都要计算人们从强化食品中摄入的维生素A占RNI的比例(如上述各国的食品强化量),而且需要与UL值进行比较来衡量其安全性。中国营养学会2001年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了中国居民维生素A(不包括胡萝卜素)的UL值,以便指导保健食品、强化食品的生产,以及居民的合理膳食消费。我国不同人群的UL值分别是:成年人3000μg/d,孕妇2400μg/d,儿童2400μg/d。
按照我国GB14880在食用油中强化的维生素A用量应为4000~8000μg/kg。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我国城乡居民每人平均摄入植物油为32.7g/d,由此可以推算出每人每天由强化食用油中摄取的维生素A大约130~260μg,远远低于UL值。所以,按照GB14880规定剂量对食用油进行VA强化是非常安全的。
我国的维生素A强化工作
食物强化作为预防和降低微量元素缺乏的手段,在工业化发达国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近年来有资料显示,在经济转型国家其预防和控制效果更为显著。我国近年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微量营养素边缘缺乏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采取营养强化食品的方法来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为中度儿童维生素A缺乏国家,其中城市为轻度缺乏,农村为中度缺乏,西部地区农村为重度缺乏。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我国在14个省、区的42个市县进行了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调查。按照国际标准,血清维生素A含量<200μg/L为缺乏,200~300μg/L为可疑缺乏。经给8669名6岁以下儿童测定血清维生素A含量,表明维生素A缺乏儿童1018例,占11.7%;可疑缺乏者3396例,占39.2%。全国大城市维生素A缺乏率为3.8%;贫困县为23.8%,是大城市的6.3倍。广西、青海、内蒙、新疆、贵州、云南6省、区农村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率>20%,为重度缺乏地区。
我国国务院2004年10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尽管近年我国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也同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成人的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为478.8μg(视黄醇当量),仅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59.8%。少年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特别值得重视。按照其全国普查中检测的血清维生素水平,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城市为3.0%,农村为11.2%。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儿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很高,全国平均达到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这意味着我国每3个城市儿童、每2个农村儿童就有1个发生维生素A的边缘缺乏,问题相当严重,不容忽视。
我国允许在食品中强化维生素A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1994年,卫生部正式颁发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94)”,其中许可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由原来的11种增加到70多种,并扩大了使用范围。1996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以及以后的增补品种的名单将营养强化剂纳入其中与食品添加剂一起管理。GB14880-94明确规定:芝麻油、色拉油和人造奶油中维生素A的强化量为4~8mg/kg,婴幼儿食品、乳制品为3~9mg/kg,乳及乳饮料为0.6~1mg/kg。
我国的维生素A强化一般用于乳制品、婴幼儿食品等。近年我国开始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在国家公众营养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等单位的倡导和支持下,有关食用油生产企业研制、生产并开始向市场推出多种维生素A强化的色拉油。这些营养强化食品将对改善我国居民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统计资料,我国有关企业根据国标生产的上述强化产品已达万吨以上,投放市场以来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维生素A营养状况不良的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和进一步改善;国内外使用维生素A强化食品的经验已经证明,此种措施不仅改善效果肯定,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有必要进一步推动我国VA强化食物工作的发展,以满足居民提高营养健康水平的需要。


2024-2030年中国维生素A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维生素A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维生素A产业链结构及全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维生素A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维生素A行业市场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