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太阳能光热发电(CSP)通过聚光系统将太阳光聚焦,加热工作介质(通常为熔盐或导热油),产生高温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根据收集太阳光装置的不同,太阳能热发电一般分为槽式、塔式、线性菲涅尔式,以及碟式—斯特林等技术路线。国内光热发电项目集中在2018-2019年投运,随后于2020年初出台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新增光热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光热发电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明显影响。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推高光热发电行业热度,2024年光热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大幅增长,截至2024年末,我国光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838.2MW,占全球总规模的10.6%,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中国光热发电项目以塔式为主,占比57.38%,塔式具备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更大的规模容量。其次槽式占比22.67%,线菲式占比19.92%。截止2024年末,我国已有19个光热发电项目投运,其中2024年新增4个项目,新增装机规模250.2MW。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延庆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实验电站为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机组,装机规模为0.2 MW,该项目将有效推动我国“低成本—高效率—高灵活”光热技术发展,为我国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未来,企业将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宽温域熔盐、液态金属储能介质、颗粒储热介质、塔式光热发电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结合等前沿技术研发,支撑太阳能热发电产业规模化发展。
上市企业:久盛电气(301082)、西子洁能(002534)、首航高科(002665)、华西能源(002630)、东方电气(600875)、三峡能源(600905)、川润股份(002272)
相关企业:久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前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恒基能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绿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新源光热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旭宸能源有限公司
关键词:太阳能光热发电、电力、新能源发电、电力设备、塔式光热发电
一、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相关概述
太阳能光热发电(CSP)通过聚光系统将太阳光聚焦,加热工作介质(通常为熔盐或导热油),产生高温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与常规火力发电相比,光热发电与常规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类似,不同之处是光热发电能量转化的第一步是将太阳能聚焦并加热传热介质产生热能,而常规火力发电则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热能,后续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转化过程基本相同。相比于常规火电,光热发电的能量输入端是清洁的太阳能,环保优势明显。除此之外,和常规的火力发电机组相比,光热发电机组具有启停时间更短、负荷调节范围更广、负荷调节速率更快等优点,具备更优良的调节性能。
根据收集太阳光装置的不同,太阳能热发电一般分为槽式、塔式、线性菲涅尔式,以及碟式—斯特林等技术路线。其中,塔式和碟式属于点聚焦技术,槽式和线性菲涅尔式属于线聚焦技术。四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形式具有不同的聚光比。一般来讲,聚光比越大,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集热温度就越高,系统发电效率也就越高。从目前应用的技术来说,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的聚光比最高,在600~3000之间,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聚光比300~1000之间,线性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聚光比在150以下,抛物面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的聚光比在100以下。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为塔式、槽式。塔式光热发电具备热损耗小、聚光比及温度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也面临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难点。槽式光热发电系统优点是容易实现批量化生产,但聚光比小,对地势要求高。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二、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装机情况
1、全球市场
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太阳能光热发电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已成为全球多个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各国积极推动光热发电项目建设,全球累计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由2014年的4584MW提升至2024年的7900MW。西班牙是光热发电技术的开拓者,西班牙光热发电的大规模部署始于2007年,到2013年共建造了50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300兆瓦(MW)。但2013年开始,为弥补国家赤字,西班牙政府将上网电价政策替换为监管资产价值为基础的支付政策,光热发电建设从此在西班牙基本停止。美国累计装机规模位居第二。
从全球光热发电聚光形式来看,槽式光热技术是目前全球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装机规模最大、运行稳定、效率卓越的技术路线,占比73.76%;其次塔式约占21.63%,线菲式占比较小。
2、中国市场
2015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我国正式启动了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工作。我国光热发电行业随之进入规模化示范阶段,截至2025年6月,首批光热示范项目中,共计建成并网8个、装机规模50万千瓦。在首批示范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光热发电在技术、产业、人才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为我国光热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21年以来,在风光热互补开发的浪潮下,光热发电行业迎来新一波发展热潮,这一阶段,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多条太阳能热发电专用部件和装备生产线建成投产,具备了支撑太阳能热发电大规模发展的供应能力。相关企业自主开发了熔盐泵、熔盐阀、旋转接头、吸热器管材等部件替代进口产品,并已开始在投运的机组上试用。
国内光热发电项目集中在2018-2019年投运,随后于2020年初出台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新增光热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光热发电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明显影响。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推高光热发电行业热度,2024年光热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大幅增长,截至2024年末,我国光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838.2MW,占全球总规模的10.6%,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与全球市场不同,中国光热发电项目以塔式为主,占比57.38%,塔式具备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更大的规模容量。其次槽式占比22.67%,线菲式占比19.92%。
截止2024年末,我国已有19个光热发电项目投运,其中2024年新增4个项目,分别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延庆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实验电站、中核集团玉门“1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风电+40万千瓦光伏”项目、甘肃阿克塞汇东新能源75万千瓦光热+光伏试点项目、西藏扎布耶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站,新增装机规模250.2MW。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延庆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实验电站为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机组,装机规模为0.2 MW,该项目将有效推动我国“低成本—高效率—高灵活”光热技术发展,为我国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据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统计,截至2024年末,我国各省和自治区在建(列入政府名单)光热发电项目约34个,总装机容量3300MW,预计多数将于2025年完成建设;拟建光热发电项目37个,总装机容量4750~4800MW。在建和拟建项目主要集中在青海、新建、西藏、内蒙古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省份。
三、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1)在产业链自主化方面,太阳能热发电关键装备将加快实现全面国产化替代。为打破进口依赖,保障产业安全稳定发展,熔盐泵、熔盐阀、熔盐流量计、旋转接头等工况环境严苛、技术参数要求高的关键部件将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完全自主可控。(2)在应用创新方面,企业将发挥太阳能热发电各条技术路线的优势,拓展应用场景。例如将太阳能热与传统火电厂热力系统通过不同方式耦合互补,在机组发电量不变的前提下,太阳能热系统能够替代部分燃煤消耗。此外,还可在工商业场景开展供应工业蒸汽、供暖等多元化应用。(3)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将加快宽温域熔盐、液态金属储能介质、颗粒储热介质、塔式光热发电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结合等前沿技术研发,支撑太阳能热发电产业规模化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展分析,国内主要太阳能热发电企业及研究机构,2025-2031年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前景及投资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