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球用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作为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工业生产领域,其节水进程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工业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工业节水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工业节水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774.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82.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未来,随着节水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智能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节水装备与产品的性能、效率及可靠性将实现显著跃升,从而为工业节水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提供核心驱动力。
相关上市企业:双良节能(600481)、金科环境(688466)、海鸥股份(603269)、三达膜(688101)、中国石化(600028)、华能国际(600011)、国电电力(600795)、浙能电力(600023)、首钢股份(000959)、玖龙纸业(02689)等。
相关企业:海南宜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达利(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河北协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聚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工业节水行业相关政策、工业节水行业产业链、工业节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工业用水量、直流火(核)电冷却用水量、工业节水行业市场规模、工业节水行业面临的挑战、工业节水行业发展趋势
一、工业节水行业概述
工业节水是指通过技术性与管理性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损失及开发替代水资源的综合体系。技术性措施包含循环用水系统、废水回用及零排放技术,重点推广高效换热设备、空气冷却技术,并通过改革生产工艺实施省水新工艺、无污染技术及节水器具;管理性措施涵盖政策法规制定、用水计划优化及监测系统建设,配套发展海水淡化、矿井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技术。工业节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冷却节水技术、洗涤节水技术、给水和废水处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快速堵漏修复技术、计量管理和重点节水工艺。
工业节水技术是指可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减少水损失、可替代常规水资源等的技术。它包括直接节水技术和间接节水技术。直接节水技术是指直接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的技术。间接节水技术是指本身不消耗水资源或者不用水,但能促使降低水资源消耗的技术。技术往往是相关联的,大多数节水技术也是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循环经济技术。发展节水技术对促进节能、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保护水源和发展循环经济有重大作用。
二、工业节水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推动工业节水行业的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2024年1月,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发布《关于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促进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节水增效,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2025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印发《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到2027年,重点领域供水、用水和循环利用等节水装备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高效循环冷却、高端膜分离、智慧用水管控等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节水装备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节水装备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建立节水装备中试平台,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到2030年,构建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的节水装备体系,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节水装备供给能力持续增强,节水装备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工业节水行业产业链
工业节水产业链上游为节水技术研发、节水材料与设备制造,涵盖高性能膜材料、高效水泵、智能传感器、水处理药剂、节水型生产工艺的研发与生产。产业链中游为节水系统集成与服务,包括工业节水工程设计、设备集成安装、智慧水务平台搭建以及水平衡测试、节水诊断等专业服务。产业链下游面向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改造需求,重点服务于石化、火电、造纸、钢铁、纺织等领域,通过工艺优化、循环利用和废水回用等方式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节水设备行业以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水产业涉及节能节水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领域,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在农业、动力、化工、石油、冶金、核能、食品等各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日趋紧张,常规能源的日益减少,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压力逐年增大,节水系统的运用对企业节约资金、能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能源日趋短缺的今天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节水产业的支持力度,催生出更多节水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节水领域的市场空间将愈发广阔。工业节水设备是许多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其节水设备普遍技术含量更高,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是节水设备产业当中相对“高技术”含量的分支。数据显示,2016-2024年中国工业节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从532.26亿元增长至204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29%。工业节水设备规模的持续扩张,为整个工业节水行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装备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节水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四、工业节水行业发展现状
工业用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用水及厂区内职工生活用水的总和。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我国工业用水总量呈现稳步下降趋势。一方面,新兴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普及有效降低了单位产出的水资源消耗;另一方面,高效节水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也在整体上提升了工业用水效率。水利部数据显示,中国工业用水量从2015年的1334.8亿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970.2亿立方米。2024年中国工业用水量为97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用水量的16.4%。其中,直流火(核)电冷却用水量为较2023年减少12.5亿立方米。当前我国工业用水规模仍维持在每年近千亿立方米的较高水平,在“双碳”目标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持续推进下,工业领域面临着持续的节水改造压力与提质增效需求,为工业节水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球用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作为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工业生产领域,其节水进程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工业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工业节水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工业节水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774.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82.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未来,随着节水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智能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节水装备与产品的性能、效率及可靠性将实现显著跃升,从而为工业节水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提供核心驱动力。
五、工业节水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工业节水行业已形成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竞争格局,市场呈现系统解决方案商、专业技术服务商与大型用户自主实践并存的发展态势。部分企业凭借核心技术装备与集成能力,在膜法水处理、高效冷却、工艺节水等细分领域建立优势;另一类企业则专注于智慧水务平台、节水诊断服务等专业化服务赛道;同时不少大型工业用户也通过自身技术积累开展节水改造实践。当前行业竞争正从单一设备供应向整体解决方案升级,技术整合能力、项目运营经验和跨行业渗透水平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目前,中国工业节水行业代表企业主要包括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宜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达利(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河北协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聚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1、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节能节水装备、新能源装备、光伏产品。其中,节能节水装备主要包括溴化锂制冷机及热泵、电热泵、电制冷系统、换热器、空冷器等,主要应用于火电、煤化工、生物化工、白酒酿造、冶金、水务处理、钢铁、石化炼化、纺织、清洁供热、空分等广泛工业领域。其中,在溴化锂冷热机组中,公司溴冷机业务订单量小幅下滑,但营收仍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上半年,溴冷机在半导体、生物制药、化工精炼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受煤炭、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进入产能优化与结构调整阶段的影响,溴冷机市场规模出现小幅下降。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围绕零碳余热项目中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用的超大超高型第一类溴化锂机组、数据中心集中供冷用的大型双效制冷+热泵双工况机组、电制冷和电热泵智慧化控制系统,以及磁悬浮冷水机组等方向开展了研发工作,为进一步的市场开拓打下扎实基础。在换热器产品中,公司注重大客户中心平台的建设,上半年大客户订单占比较高。市场开拓方面,在维持传统空分换热器业务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持续推广地热换热器市场、CO2储能业务市场、海外石化市场、核电行业换热器及辅机设备市场。国际化方面,在美国、印度、韩国、菲律宾、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项目签订;成功开发地热装机量全球第一的行业先锋ORMAT,并正式成为合格供应商。在空冷系统中,公司空冷业务规模持续扩大,订单同比增速接近140%。随着火电行业持续复苏,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十四五”期间不断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及新能源调峰灵活性改造,公司在火电空冷和煤化工空冷市场的占有率稳居领先地位,在手订单充足。与此同时,公司继续发力循环水冷却市场,配套推出循环水智能控制平台,持续打造节水业务新的增长极。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企业节能节水行业营业收入为13.66亿元,同比下降22.34%。
2、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水萝卜®”AI智能体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智能净水机组-新水岛®,以及污废水资源化和饮用水深度处理等工艺包产品。水萝卜®AI智能体是一款通过AI替代水厂人力职能的无人值守运营管理AI智能体系统。它融合了金科环境自研的工艺优化预报与决策模型、计算机视觉、听觉、红外等感知AI模型以及DeepSeekR1大语言推理模型,并以O2O(Online to Offline)闭环驱动水厂迈向现场无人值守时代,自主保障水厂安全、高效运行,且综合成本最优。新水岛®——新一代水岛,是以工业产品思维颠覆传统水厂的工程建设模式,应用公司自主开发基于AI的算法模型,基于在水深度处理和污废水资源化领域的20多年百多个项目的实施经验和数据积累,将水厂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knowhow固化在新水岛产品中,将全厂的设备、设施和建/构筑物集成为一个产品化的智能机组,模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新水岛实现无人值守、高效运行,为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城镇提供高品质水,解决水资源短缺、环境容量不足、水安全、成本高等问题。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金科环境营业收入为3.95亿元,同比增长0.3%。
六、工业节水行业面临的挑战
1、节水政策法规顶层设计不足
工业企业缺乏开展用水管理和节水的法律依据及刚性约束政策。目前,尚没有明确适用于全国工业行业的节约用水法律法规,节水标准不足且滞后,节水政策与用水管理的刚性需求矛盾突出。因此,应完善节水政策法规。制定适用于工业行业的节约用水法律法规,为工业节水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2、水价无法激发企业节水主动性和积极性
工业企业取用水价偏低,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低廉的水价难以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珍贵性,加之水价政策滞后,工业企业节水意愿普遍较低。
3、企业用水管理基础较为薄弱
工业行业用水三级计量不完善,缺乏定期维护和校验,节水管理与分析缺少有效的基础数据信息支持。水平衡工作开展可以摸清用水家底、找出用水薄弱环节、挖掘节水潜力。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合理用水的目的。因此,应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和审核工作,为企业用水管理、用水考核提供基础,为企业节水评估、用水计划批复、用水定额制订等提供技术依据。
4、工业节水技术推广缺少活力
工业用水系统复杂,高盐废水处理回用、浓盐水资源化利用、管网漏损智能监测、用水系统智能升级等节水技术瓶颈明显。应根据不同行业制定企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方案,全面优化管控用水系统网络,实施生产过程高效用水和污染控制,确保用水高效化、清洁化和无害化,同时研发、推广、应用工业节水新技术,突破节水技术瓶颈。
七、工业节水行业发展趋势
1、高端化
中国工业节水行业将向技术高端化方向加速发展。未来行业重点将集中于开发高性能反渗透膜、特种离子交换树脂等核心材料,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在工艺层面,企业将着力突破高盐废水零排放、重金属深度去除等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复杂水质的高效净化与回用。设备制造领域将向精密化、模块化方向发展,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提升泵阀、过滤装置的效能与寿命,形成覆盖材料-工艺-装备的完整高端技术体系,为工业节水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2、智能化
智能化转型将成为行业提质增效的核心路径。工业节水系统将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具备实时感知与智能决策能力的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布设智能水表与多参数传感器,实现对用水流程的全链条监控与数据采集。云计算平台将开展用水模式分析、故障预警与优化调度,动态调整水处理工艺参数与循环系统运行策略。这种智能化升级将推动节水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显著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与精细化管理水平。
3、绿色化
工业节水行业将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节水技术路线将更加注重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水处理过程向低能耗、低药耗方向优化。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将从单一环节回收向全系统闭路循环拓展,通过工艺用水梯级利用、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等手段,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行业将积极探索水-能协同优化路径,在节水过程中同步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构建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工业用水新范式,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工业节水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工业节水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工业节水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共九章,包含中国工业节水企业布局案例解析,中国工业节水产业政策环境洞察&发展潜力,中国工业节水产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