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分类、产业链及市场规模分析: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推动行业安全性与运行效率实现提升[图]

内容概况: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迎来显著增长机遇。2024年,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27亿元,同比增长8.68%,这一扩张态势既得益于宏观经济稳步增长对能源、工业气体需求的拉动,也源于产业升级背景下清洁能源应用的深化。技术方面,特种材料国产化取得里程碑进展:9%Ni钢、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等关键材料实现自主可控,不仅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更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储罐制造成本,显著提升国产设备的性价比优势。同时,智能化技术深度赋能运营环节——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储罐状态实时监测,AI算法可预测潜在泄漏风险并提前预警,结合自动化调控系统,大幅降低人工干预需求,使设备安全性与运行效率实现双提升。


相关上市企业:中集安瑞科(03899)、兰石重装(603169)、蓝科高新(601798)、富瑞特装(300228)


相关企业: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阿斯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低温液态气体储罐、低温液态气体储罐市场规模、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现状、低温液态气体储罐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低温液态气体储罐是一种用于储存液态气体的容器,通常在极低温度下操作,以保持气体的液态形式。低温液态气体储罐的设计和使用需要满足严格的耐低温和保温要求,以确保储存介质的安全和稳定。按压力等级分类,低温液态气体储罐主要分为常压储罐、低压储罐、高压储罐三大类。

低温液态气体储罐分类


二、行业产业链


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9%Ni钢、5Ni钢、奥氏体不锈钢、铝镁合金钢等特种钢材,珠光砂、膨胀珍珠岩、真空绝热板、玻璃棉等绝热材料,焊接材料、密封剂、防腐涂料等辅助材料,阀门、管道、仪表、安全装置(如安全阀、爆破片)、控制装置(如液位计、压力表)等零部件,自动焊机、埋弧焊机、TT自动焊机、卷板机、压力机等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低温液态气体储罐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领域。

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产业链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影响了特钢的出口市场。国内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对特钢的需求结构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特钢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挑战。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特钢价格为3563元/吨,同比下降7.09%。低温液态气体储罐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特种钢材,如9Ni钢、5Ni钢等。这些钢材在极低温度下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是制造低温液态气体储罐的关键材料。特钢价格的下降直接降低了储罐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

2018-2025年1-10月中国特钢价格情况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中国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选择。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液化天然气产量为2131万吨,同比增长20.35%。LNG作为一种低温液态气体,需要在极低温度下储存,因此低温液态气体储罐是LNG储存和运输的关键设备。随着LNG产量的增加,无论是LNG接收站、加注站还是工业用户的储罐需求都在不断上升。

2017-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液化天然气产量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三、市场规模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迎来显著增长机遇。2024年,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27亿元,同比增长8.68%,这一扩张态势既得益于宏观经济稳步增长对能源、工业气体需求的拉动,也源于产业升级背景下清洁能源应用的深化。技术方面,特种材料国产化取得里程碑进展:9%Ni钢、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等关键材料实现自主可控,不仅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更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储罐制造成本,显著提升国产设备的性价比优势。同时,智能化技术深度赋能运营环节——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储罐状态实时监测,AI算法可预测潜在泄漏风险并提前预警,结合自动化调控系统,大幅降低人工干预需求,使设备安全性与运行效率实现双提升。

2020-2024年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当前,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呈现“龙头引领、技术分化”的竞争格局。龙头企业如中核五公司凭借“气压升顶”核心技术占据LNG储罐市场近60%份额,主导超大型储罐项目;中集安瑞科则通过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等创新材料及智能化监测系统。

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代表性企业简介


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具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在低温液态气体储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特种材料和高压储氢容器的研发与制造方面。兰石重装成功研制了98MPa、50MPa高压气态储氢系列容器,这些产品已通过鉴定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还开发了低温液态储氢技术及装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氢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成功研制14台全焊接高效板式换热器,应用于全球发电功率最大、储能规模最大的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储能密度达压缩空气储能的10-40倍,实现大规模长时间储能与节能环保双重优势。2025年前三季度,兰石重装营业收入为47.46亿元,同比增长26.93%;归母净利润为0.11亿元,同比下降88.33%。

2018-2025年前三季度兰石重装经营情况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石油钻采机械、炼油化工设备、海洋与沙漠石油设备等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国产首台15000㎡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循环换热分离器及光热电站熔盐储罐,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在“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中替代进口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承担“液态阳光加氢站”示范项目,以甲醇为储氢载体降低储运成本,助力北京冬奥会氢能应用;研发氢脆检测、失效模式分析等核心技术,提升高压储氢容器安全性。2025年前三季度,蓝科高新营业收入为5.89亿元,同比18.02%;归母净利润为0.33亿元,同比增长260.93%。

2018-2025年前三季度蓝科高新经营情况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加速创新,推动材料高端化智能化


未来几年,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将加速技术创新,推动材料的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随着9%Ni钢、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等特种材料的国产化,低温液态气体储罐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这些高性能材料不仅提高了储罐的保温效果和耐用性,还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传感器和AI监测系统将广泛应用于储罐的运营环节,实现储罐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潜在泄漏风险的提前预警。结合自动化调控系统,这些技术大幅降低了人工干预需求,显著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2、在环保政策下,推动绿色技术与行业融合


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将加快绿色技术的应用与融合。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储罐设备将更多地采用环保材料,推动绿色制造。此外,企业将严格执行绿色检维修制度,减少检维修期间的环境污染。通过这些措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不仅能够满足环保要求,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速全球国际化布局,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将加速全球国际化布局,提升国际影响力。随着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此外,企业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合作,推动自有专利技术、工程技术在海外项目落地转化。这不仅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增强了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7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产业链全景及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重点企业案例分析,中国低温液态气体储罐行业市场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