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溶瘤病毒主要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结构实现杀伤效应,应用于临床的OVs多进行过基因改造,以增强其肿瘤靶向性与杀伤能力。受益于溶瘤病毒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独特作用机制以及临床适应症不断扩大的推动,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24年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增长至0.87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0.1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增长至0.97亿美元。在中国,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仍存在筛查、治疗渗透率低的问题,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全球范围内目前共有超过200项溶瘤病毒相关临床试验,其中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并且有不少当前都已推进到临床中后期。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溶瘤病毒资产的产品线不断扩大,自2022年起,溶瘤病毒疗法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溶瘤病毒市场规模增长至0.45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0.49亿元。
上市企业:乐普生物-B[02157]、贵州百灵[002424]、天士力[600535]
相关企业:SiaLatima、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iovex、第一三共公司、乐普生物、CGOncology、恒翼生物、Genelux、天达康、Advantagene、阿诺新医药、Oncolytics、中生复诺健、滨会生物、康弘生物、贵州百灵、恩多施生物、奥源和力、Transgene、亦微诺医药、合生基因、唯源立康、锤特生物、养生堂、中生集团、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上海复诺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元上海、吉凯基因、深圳源兴、赛诺生、汉恒生物、五加和
关键词:溶瘤病毒行业发展历程、溶瘤病毒行业产业链、已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溶瘤病毒、在研溶瘤病毒产品、溶瘤病毒市场规模、溶瘤病毒市场竞争格局、溶瘤病毒行业研发方向
一、溶瘤病毒行业定义及分类
溶瘤病毒(oncolyticviruses,OVs)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在不损害正常细胞前提下,OVs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裂解肿瘤细胞。OVs的两大主要类型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具备穿透血脑屏障并靶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的能力,但受限于基因组较小,编码大型转基因的能力存在一定局限。针对OVs的研究涵盖的病毒种类繁多,常见的溶瘤病毒有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麻疹病毒等十多种,相关临床试验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广泛开展,部分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成药的暂时只有疱疹病毒。
OVs能通过释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肿瘤微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炎症反应,实现对肿瘤生长、复发及转移的抑制,并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溶瘤病毒疗法(oncolyticvirustherapy,OVT)是一种革命性的肿瘤治疗方法,在过去20年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OVT优势显著。
二、溶瘤病毒行业发展现状
伴随老龄化的加深、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的改变,癌症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对肿瘤治疗需求迫切。肿瘤医疗服务市场快速增长。受益于溶瘤病毒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独特作用机制以及临床适应症不断扩大的推动,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24年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增长至0.87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0.1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球溶瘤病毒市场规模增长至0.97亿美元。
在中国,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仍存在筛查、治疗渗透率低的问题,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全球范围内目前共有超过200项溶瘤病毒相关临床试验,其中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并且有不少当前都已推进到临床中后期。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溶瘤病毒资产的产品线不断扩大,自2022年起,溶瘤病毒疗法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24年中国溶瘤病毒市场规模增长至0.45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0.49亿元。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溶瘤病毒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三、溶瘤病毒行业产业链
1、溶瘤病毒行业产业链
溶瘤病毒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病毒株、细胞培养基、GMP级质粒DNA等原材料,生物反应器、离心机、冷冻干燥机等仪器设备,以及CMO/CDMO企业的技术支持;行业中游为各类溶瘤病毒药物研发机构;行业下游为临床应用与推广,主要为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终端为肿瘤患者。
2、溶瘤病毒行业产业链上游
CMO/CDMO企业可负担研发环节的生产任务,使溶瘤病毒药物研发企业专注于研发环节,进一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国内CMO/CDMO企业竞争激烈,市集中度低。国内病毒载体领域的CMO/CDMO主要企业包括和元上海、吉凯基因、深圳源兴、赛诺生、汉恒生物、五加和等。
3、溶瘤病毒行业产业链下游
溶瘤病毒是一种独特的抗肿瘤免疫疗法。近年来,溶瘤病毒在多种肿瘤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研究较多的癌种依次为黑素瘤、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胶质瘤等。目前,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死亡率高。预计2025年,全球恶性肿瘤总发病人数将达到2161.8万人,死亡人数约为519.6万人;中国肿瘤发病人数将达到1138万人,肿瘤死亡人数约311.8万人。
四、溶瘤病毒行业发展历程
溶瘤病毒(OVs)的发现已经有百年历史,大致可分为野生病毒株发现应用阶段(1904-1990年)、基因改造病毒株研发阶段(1991-2000年)和基因插入及联合治疗增效阶段(21世纪)共三个阶段。
五、溶瘤病毒行业竞争格局
1、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及在研溶瘤病毒产品
溶瘤病毒作为一类新型治疗药物,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系统性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机制发挥抗肿瘤效应。溶瘤病毒还可作为外源基因治疗载体,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治疗基因(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整合至溶瘤病毒基因组,实现协同重塑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激活全身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克服肿瘤异质性及免疫逃逸等治疗障碍,从而显著提升溶瘤病毒的抗肿瘤效果。目前,全球已有4种OVs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给药途径均为瘤内注射。
目前,国内溶瘤病毒赛道十分火热,布局的企业近50家。主要的研发模式分为两种:License-in和自主研发。其中乐普生物、恒翼生物、天达康、阿诺医药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的溶瘤病毒候选产品,均已进入临床3期试验阶段。进入2025年,国产溶瘤病毒继续高光。先是在2025年3月,浙大梁廷波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第三代溶瘤病毒VG161,在复发难治性肝癌治疗中取得突破性成果;一个月后,乐普生物因为授权产品CG0070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三期临床中获最佳疗效”。
2、代表企业
1)、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滨会生物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溶瘤病毒疗法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滨会生物拥有行业独有的垂直整合CMC及商业规模生产能力,使滨会生物成为中国少数实现溶瘤病毒从研发到生产全死循环管理的公司。滨会生物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就溶瘤病毒药物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A证的公司。截止2025年上半年,滨会生物已建立丰富且多元化的管线,包含五项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滨会生物的研发开支别为3889.4万元。占年内利润绝对值的87.97%。
2)、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三维生物系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控股的创新药版块企业,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以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药物产业化为核心能力的研发型生物医药科技企业。三维生物拥有细胞与病毒工艺研究开发、产业化能力、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能力,设有细胞培养、病毒培养、病毒纯化、细胞/病毒药物制剂、质量检测等系列研发与生产技术平台。
1998年,三维生物与军科院合作完成国家863计划产业化项目,开发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商品名:赛格力),该产品于2001年通过国家GMP认证。2023年7月,三维生物获批开展“安柯瑞用于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新适应症临床试验。三维生物近年核心专利具体如下:
六、溶瘤病毒行业研发方向
OVs凭借独特的抗肿瘤机制与杀伤效率高、靶向性好和不良反应小等治疗优势,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溶瘤病毒的研究多为基础研究,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为溶瘤病毒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随着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深度融合,OVT有望在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存质量开辟新路径。
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以下几个方向: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Sas9)开发高效的OVs,提升其选择性和治疗效果;探索新的药物递送系统(如纳米载药技术)以改善OVs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与浓度;此外,加强对OVs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以优化免疫反应并增强抗肿瘤效果;最后推动多模式联合治疗策略,如结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总之,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方案的日益完善,OVs的治疗效果有望得到显著提升,有望为肿瘤治疗带来突破性的改变。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溶瘤病毒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溶瘤病毒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溶瘤病毒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1-2025年中国溶瘤病毒行业上下游主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26-2032年中国溶瘤病毒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溶瘤病毒行业投资前景研究及销售战略分析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