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企业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需求日益迫切,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能够在工业环境中自主导航并执行抓取、装配等操作任务,能有效满足下游企业需求,在汽车制造、3C电子、仓储物流、半导体、锂电池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庞大的市场需求带动我国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统计,2024年我国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20亿元,占全球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解决方案整体规模的48%。
上市企业:机器人(300024)、极智嘉-W(02590.HK)、埃斯顿(002747)、拓斯达(300607)、埃夫特(688165)
相关企业: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快仓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发展历程、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市场政策、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产业链、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竞争格局、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发展趋势
一、概述
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Industrial Mobile Manipulator,IMM),是将自主移动平台与机械臂操作单元集成,同时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导航、目标识别和精密操作能力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其打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固定作业”和AGV“仅运输无操作”的局限,实现“运输-操作-再运输”的全流程无人化。
按移动平台类型不同,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可以分为轮式移动操作机器人、履带式移动操作机器人、多足式移动操作机器人等类型;按操作功能复杂度不同,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可以分为简单操作型、精密操作型和重型操作型。
二、发展历程
1976年,北京起重机械研究所研制出第一台AGV(自动导引车),并建成第一套AGV滚珠加工演示系统,随后又研制出不同载重的AGV以及几套较简单的AGV应用系统,但在这一时期,国内AGV技术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并没有真正大规模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1988年,原邮电部北京邮政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了邮政枢纽AGV,这也是早期国内在AGV应用方面的一种尝试。
1991年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沈阳金杯汽车厂研制生产了6台AGV用于汽车装配线中,完成了AGV从实验室样机到生产一线产品的跨越,标志着中国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2012年,亚马逊收购Kiva,这种新式的仓储分拣AGV开始进入人们视线,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AGV在各行业的应用。
2012年之后,AGV开始沿着更加自主化的方向发展,业内也开始提出新的概念——AMR(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更多地采用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搭载激光雷达或视觉传感器,实现自主导航。2015年之后,随着类KIVA仓储机器人的发展,中国市场应用逐渐扩展到更多行业,无论是销量还是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具备了更强大的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和任务执行能力。
三、市场政策
我国高度重视包括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相继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规〔2024〕53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质量认证行业公信力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鼓励和规范行业发展,为我国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产业链
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行业上游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通信模组、能源管理系统等行业,行业中游为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行业下游为应用市场,涵盖汽车制造、3C电子、仓储物流、半导体、锂电池等诸多工业领域,在汽车制造领域,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可用于物料搬运、零部件装配等环节;在3C电子行业,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能完成精密元器件的抓取和安装等工作;在仓储物流行业,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可实现货物的自动存储和分拣。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29.7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5233.5亿元,增长7.4%。主要制造业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37.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19.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11.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7.2%,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6.9%,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5.8%,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4.6%,食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1.8%。我国工业稳步发展为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行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五、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企业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需求日益迫切,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能够在工业环境中自主导航并执行抓取、装配等操作任务,能有效满足下游企业需求,在汽车制造、3C电子、仓储物流、半导体、锂电池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庞大的市场需求带动我国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统计,2024年我国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20亿元,占全球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解决方案整体规模的48%。
六、竞争格局
1、整体格局
受市场前景吸引,众多企业纷纷涌入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市场,导致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当前多数制造商仍处于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的早期阶段,收入规模仍然较低,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据统计,2024年全球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CR5市场占有率仅15.3%,中国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CR5市场占有率仅24.0%。
2、行业内代表企业分析
(1)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移动操作机器人驱动全球工业客户智能化变革,实现稳定、柔性、高效的生产。公司为半导体、能源化工、锂电、3C及其他制造、公用事业等众多行业提供「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包含高泛化智能模型以及具备感知、移动、操作能力的多形态机器人。目前,公司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在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进行销售,客户覆盖包括全球头部半导体晶圆代工厂、中国头部电网集团和能源集团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2025年上半年优艾智合营业收入已完成1.27亿元,毛利0.48亿元,毛利率为38.1%。
(2)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涵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到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等,主要面向焊接、切割、磨削、抛光、喷涂、码垛、上下料等应用;移动机器人包括装配型、搬运型移动机器人及工业清洁机器人等。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营业总收入已完成16.6亿元,其中,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占44.52%,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占19.68%,工业机器人占16.24%,半导体装备占16.21%。
七、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持续进步,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将具备更强大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它们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抓取物体,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业生产环境,实现更高效的任务执行,此外,未来,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将不再是独立工作的个体,而是能够通过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多机协同作业和与其他设备的互联互通,多台机器人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智能调度和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产任务,提高生产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