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核电站电缆作为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神经与血管”,是专为核电站特殊环境设计的关键配套产品,需满足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腐蚀及低烟无卤阻燃等极端性能要求,承担着电力传输、信号控制与系统保障的核心功能。在我国,核电作为能源结构转型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被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关键路径,国家层面以“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为总方针,通过持续核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机组并推进四代技术商用,构建以核电为基荷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背景下,我国核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在运、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总数达102台,总装机容量位居全球首位,为电缆行业带来持续且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已步入政策、市场与技术多重驱动的高景气周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竞争格局由安徽电缆、上上电缆等国内领军企业主导,国产化率突破85%,形成覆盖全场景的自主产业链体系。展望未来,行业将围绕技术迭代、场景拓展与全球化布局三大方向加速演进:以氟塑料、智能监测等材料与技术融合提升产品性能,拓展小型堆、核能制氢等新场景,并依托“华龙一号”出海推动“产品+技术+标准”协同输出,实现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的跨越发展。
上市企业:宝胜股份(600973.SH)、亨通光电(600487.SH)、远东股份(600869.SH)、华菱线缆(001208.SZ)、尚纬股份(603333.SH)、沃尔核材(002130.SZ)、中广核技(000881.SZ)、中天科技(600522.SH)、东方电缆(603606.SH)、久盛电气(301082.SZ)
相关企业: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华光电缆电器有限公司
关键词:核电站电缆、核电、核电站电缆行业政策、核电站电缆行业产业链、核电站电缆发展现状、核电站电缆市场规模、核电站电缆发展趋势
一、核电站电缆行业相关概述
核电站电缆是专为核电站特殊环境设计的电线电缆,需满足高绝缘性、耐高温、耐辐射、耐腐蚀及低烟无卤阻燃等严苛要求。其核心功能包括输送电力、传输信号、控制设备及保障安全系统运行,是核电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组件。
核电站电缆材料需满足极端环境下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需求,具体表现为:电气性能上要具备高绝缘电阻、低介质损耗和优异耐局部放电性,保障电力与信号传输准确;机械性能上需有高拉伸强度、良好耐老化性及抗磨损撕裂能力,抵抗物理应力;环境耐受性能上要能承受高剂量辐射、宽范围温度(正常90-125℃、事故170-280℃)、化学腐蚀与湿热环境;安全性能上需无卤阻燃、低烟毒,避免次生风险,同时不同应用场景还需满足耐蒸汽、耐水压、抗紫外线等附加要求,全面匹配核电站复杂工况。
核电站电缆依据安全等级、功能用途及敷设环境严格分类,主要分为K1类、K2类、K3类;按功能还可分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仪表电缆及通信电缆;敷设环境上则区分为干式、湿式及化学污染区电缆,各类电缆均需通过严苛的认证测试以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
二、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政策
核电站电缆是保障核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神经与血管”,承担着电力传输、信号控制与数据通信的核心功能。我国核电作为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支撑力量,凭借清洁低碳、输出稳定、运行高效的特性,被明确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关键路径。国家层面以“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为总方针,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2030年增至1.31亿千瓦的阶段性目标,同时通过持续核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核电项目、推动高温气冷堆等四代技术商业化应用,加速构建以核电为基荷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2024-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及《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十条举措》《核电工程定额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从发展规划、安全保障、市场准入、成本管控等多维度为核电产业保驾护航。在此背景下,核电站电缆作为核电装备的关键配套产品,其需求与技术升级迎来确定性增长机遇。
三、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产业链
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铜、铝等金属材料以及交联聚乙烯、乙丙橡胶等绝缘材料的供应商,国内如江西铜业、中国铝业等是重要供应商,但部分高端特种材料如氟塑料、硅橡胶等仍依赖进口。中游是电缆制造环节,包括核级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等产品的生产加工,江苏上上电缆、远东股份、宝胜股份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集中度较高。下游主要是核电站建设单位、设备制造商以及维护服务商等,如国家电投集团、华能集团等,它们电缆性能要求严苛,驱动产品迭代,核电项目增多带动电缆需求持续增长,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动力。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四、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核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方针指引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已构建起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体系,并加速推进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四代技术的商业化应用。2024年,防城港4号、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及漳州1号机组相继并网,新增装机容量384.76万千瓦,推动全国核电装机规模实现6.7%的同比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达58台,总装机容量6088.094万千瓦,机组数量位居全球第二,装机容量位列世界第三。随着在建机组陆续投产,预计2025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将突破7000万千瓦,超越法国升至全球第二位。
当前,中国核电行业正迈入规模化、自主化与智能化并进的战略机遇期。在政策持续赋能与技术攻坚突破的双重驱动下,2024年我国一次性核准11台核电机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核准规模。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运、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总数已达102台,总装机容量1.13亿千瓦,首次位居全球核电规模榜首。从区域布局看,现有28座核电站分布于辽宁至海南的8个沿海省份,徐大堡、招远等9个新建项目正稳步推进,为核电站电缆行业带来持续且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正步入由政策红利、市场需求与技术革新共同驱动的黄金发展期,整体市场规模随核电产业高速扩张持续扩容。政策端,“双碳”战略与“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政策导向下,《“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文件从标准提升、技术攻关等维度强化支撑,叠加核电机组核准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一次性核准11台),截至2025年初在运、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总量跃居全球首位,形成刚性需求保障;技术端,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规模化建设催生耐辐射、长寿命特种电缆需求爆发,国产化率突破85%,材料工艺突破(如耐高温260℃、抗辐射200万戈瑞)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市场端,存量机组运维替换需求稳定释放,叠加“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出口带动电缆产品海外拓展,形成内需外溢双轮驱动。在多重利好推动下,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2025年,伴随国家能源局提出的在运装机容量达到6500万千瓦目标推进,以及我国在建核电规模持续位居全球首位,预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至34.4亿元,未来有望保持约12%的年均增速,展现强劲增长韧性。
五、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已形成以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内企业为主导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高且技术壁垒显著。行业领军企业如安徽电缆和上上电缆,率先实现核岛安全壳内1E级K1类电缆等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突破,其产品寿命达60年,性能超越国际标准,成为“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项目的主力供应商。宝胜股份、尚纬股份、华菱线缆等企业凭借特种电缆研发能力与核级资质,在严酷环境电缆领域形成有力补充;而沃尔核材在K1/K3类电缆附件、鑫宏业在“电缆+电气贯穿件”集成等细分领域构建了独特优势。此外,中广核技、东方电缆、久盛电气等企业也在材料供应、电气贯穿或耐高温电缆等环节完成关键技术布局,共同构建起覆盖核电全场景、实现自主可控的电缆产业链体系,展现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与技术全面领先的行业态势。
六、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未来将围绕技术迭代、场景拓展与全球化布局三大方向协同演进。技术层面,行业将以氟塑料、低损耗PTFE等高端材料的国产化突破为基础,结合高温超导与智能监测技术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电缆的耐辐射性能和传输效率,同时面向四代核电与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加速特种电缆的研发创新。市场应用方面,需求场景正从传统核岛建设延伸至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电制氢等新兴领域,叠加在运机组的运维替换需求,推动行业增长模式从“新建驱动”向“新建+运维”双轮驱动转型。在全球竞争维度,企业将把握“一带一路”机遇,以“产品+技术+标准”协同出海为路径,依托“华龙一号”等海外项目实现批量出口,并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产核级电缆从技术突破迈向全球竞争优势的构建。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材料革新与智能升级重塑行业技术底座
未来,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将以材料体系迭代与智能化深度渗透为核心技术方向。在材料领域,氟塑料、硅橡胶等高端绝缘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将持续提速,逐步打破进口依赖,同时针对核能应用场景的特殊需求,氢能兼容电缆、耐极端环境特种材料等前沿品类研发将加速,推动电缆耐辐射、抗腐蚀等核心性能进一步突破。智能化方面,电缆将从“被动传输”向“主动监测”转型,集成多参数传感器与AI算法的智能电缆将成为主流,实现全生命周期状态预警与预测性维护,大幅提升核电系统运维的安全性与效率,重构行业技术标准与竞争壁垒。
2、应用场景多元化拓展打开行业增长新空间
行业市场需求将突破传统核岛应用边界,向核能综合利用场景延伸,形成新的增长极。随着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核电制氢、移动式核电等新兴领域的商业化推进,适配这些场景的特种电缆需求将快速增长,如耐氢腐蚀电缆、柔性移动电缆等定制化产品将成为企业布局重点。同时,存量核电站进入运维高峰期,电缆更换与技术升级需求将形成稳定市场支撑,推动行业从“新建驱动”向“新建+运维”双轮驱动转型,市场结构更趋多元均衡。
3、国产出海与标准输出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中国核电站电缆企业将加速全球化布局,依托“一带一路”沿线核电项目实现批量出口,从产品输出向“产品+技术+标准”协同输出升级。头部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核电电缆技术规范与国际主流体系(如RCC-E、IEEE)的兼容与融合,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同时,通过海外技术合作、本地化生产等模式,逐步打破国际市场壁垒,推动国产核级电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与影响力提升,成为全球核电电缆产业的重要创新力量。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核电站电缆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共十章,包含主要核电站电缆企业及竞争格局,2026-2032年核电站电缆投资环境与壁垒,2026-2032年中国核电站电缆未来预测及投资战略分析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