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市场规模分析:国家战略赋能,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图]

内容概况:在国家层面对量子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布局下,中国量子芯片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2024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96亿元,同比增长39.25%。在此背景下,国内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响应,投身于量子芯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本源量子、国盾量子等行业领军企业在量子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更在产业化应用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有效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相关上市企业:国盾量子(688027)


相关企业: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光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国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量子芯片、量子芯片市场规模、量子芯片行业现状、量子芯片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量子芯片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设计的集成电路,通过操控量子比特(qubit)实现计算。与经典芯片依赖二进制(0/1)不同,量子比特可处于叠加态(如同时为0和1)和纠缠态,支持并行计算,在密码学、材料模拟、优化问题等领域展现指数级加速潜力。量子芯片主要类型包括超导量子芯片、离子阱量子芯片、光量子芯片、半导体量子芯片等。

量子芯片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从1985年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成立,为中国集成电路领域奠定基础开始,量子芯片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在1985—2012年的探索期,2001年郭光灿团队获批首个量子信息领域的973计划项目,2003年中国首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成立,开启了量子算法和量子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研究。2013—2019年的技术突破期,2013年郭国平团队在半导体量子点体系实现“一个电子上10皮秒级量子逻辑门运算”,2017年本源量子成立并建成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量子芯片生产线,2018年本源量子发布首套量子测控系统,2019年浙江大学开发出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2020年至今的规模化应用期,2020年本源量子上线搭载超导6比特量子芯片的“本源悟源1号”量子计算机,2021年清华大学发布首款国产硅基自旋半导体量子芯片“清华·中科院·平台”,2022年本源量子建成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并研发出“悟空芯”量子芯片,华为发布商用碳纳米管量子芯片计算机“华为云·中科院·平台”,2023年北京大学研发出“博雅一号”光量子芯片,2024年中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上线运行,搭载72比特“悟空芯”量子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本源司南3.0”,其算力首次出口海外。

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发展历程


三、行业产业链


量子芯片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超导材料(铝、铌)、离子阱材料(钙、镱)、光子晶体、硅基量子点等量子材料,稀释制冷机(-273℃低温环境)、低温低噪声放大器、微波源、激光器、单光子探测器等量子设备,量子芯片设计软件(如IBM Qiskit、谷歌Cirq),量子-经典混合编译器等。产业链中游为量子芯片研发生产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模拟等领域。

量子芯片行业产业链


近年来,量子计算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量子比特稳定性的提升以及量子算法的不断优化,使得量子计算在密码学、材料科学、金融风险评估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行业规模预计为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9%。而量子芯片作为量子计算核心组件,其发展是推动整个量子计算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

2021-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行业规模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四、市场规模


在国家层面对量子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布局下,中国量子芯片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2024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96亿元,同比增长39.25%。在此背景下,国内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响应,投身于量子芯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本源量子、国盾量子等行业领军企业在量子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更在产业化应用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有效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2021-2024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现阶段,国内量子芯片技术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量子退相干:量子比特易受环境噪声干扰导致退相干,需极低温(-273℃)、超高真空等苛刻条件维持量子态,对超导材料(如铝、铌)、拓扑绝缘体等提出高纯度、低缺陷要求,目前材料国产化率不足,依赖进口。二、量子门操作错误率:量子门操作错误率较高,需提升电子束光刻、分子束外延等微纳加工设备精度,实现纳米级量子比特阵列制造,同时需降低稀释制冷机、低温低噪声放大器等核心设备成本。三、量子纠错与相干时间:量子纠错需消耗大量物理比特冗余,表面码等纠错方案需延长量子比特相干时间至秒级以上,当前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时间仅微秒级,需突破材料缺陷抑制、动态解耦等技术。

中国量子芯片行业技术挑战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量子芯片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企业竞争格局逐渐清晰。目前,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本源量子、国盾量子等。本源量子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成功部署了中国首台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并实现了量子芯片的批量化生产。此外,国盾量子在量子通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并近年拓展量子计算业务线。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量子芯片行业代表性企业简介


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技术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2024年推出第三代7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搭载自主“悟空芯”,国产化率超80%,量子云服务覆盖全球133国超1500万人次,完成27万次运算任务。拥有1686项专利,全球量子计算专利数第一。国内首条量子芯片产线良率超90%,2025年实现量子算力出口海外,应用于金融、药物研发(如苯环分子模拟时间压缩至19分钟)及能源领域。2025年4月装备PQC抗量子攻击护盾,提升数据安全性;8月完成全球首个基于量子边编码技术的药物分子预测应用,缩短新药研发周期40%。2025年9月启动IPO,估值71亿元人民币,彰显工程化与商业化双重突破。

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量子芯片产品简介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技术源于中科大潘建伟团队。量子通信专用芯片实现量产:QKD光子探测器“天目I/II代”探测效率65%(全球最高),2024年出货12万片,全球市占率91%;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熵核EH-100”熵速率800Mbps,超瑞士IDQ;量子密钥管控芯片“盾御TEE-200”管理密钥全生命周期,抗物理攻击,用于国家电网调度系统(1.2亿元项目)、央行数字货币硬件钱包。2024年“祖冲之三号”105比特芯片实现千万亿倍算力优势;2025年“天目2号”百比特芯片实现“热”拓扑边缘态,提升量子信息稳定性,推动超导量子计算实用化进程。2025年上半年,国盾量子营业收入为1.21亿元,同比增长74.54%;研发投入合计为0.55亿元,同比增长33.77%。

2019-2025年上半年国盾量子营收及研发情况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路线融合,跨界创新加速


中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未来将呈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这包括原子与离子阱路线、硅基半导体量子点路线等,其中原子与离子阱路线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入研究和积累,硅基半导体量子点路线则被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积极探索,该路线被认为未来可能与传统半导体工艺更好融合。这种多样化的技术路线有助于推动量子计算芯片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2、量子实用性提升,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芯片的实用性将得到显著提升。这意味着量子芯片将能够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如在金融、物流、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将率先落地。例如,富达投资通过量子算法优化资产配置,年化收益提升18%;顺丰与本源量子合作,路径规划效率提升30倍,配送成本降低25%;宁德时代利用量子计算模拟电池材料结构,研发周期缩短60%。这些应用的成功实施将极大地推动量子芯片的商业化进程,同时也将为量子芯片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加速产业链国产化,推动生态完善


上游材料与设备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稀释制冷机、单光子探测器等关键设备将突破-269℃超低温技术瓶颈,实现90%以上自主可控;量子芯片制造线将向5nm及以下工艺进军,如中芯国际与国盾量子合作开发量子专用EDA工具,缩短芯片设计周期50%。中游芯片制造环节,本源量子首条自主产线良率将突破95%,年产能达10万片。下游应用场景将拓展至量子AI、量子加密货币等领域,如量子云平台接入超1000万台经典计算机,形成“量子即服务”生态。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7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1-2025年量子芯片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量子芯片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6-2032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