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近年来,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2024年,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27.34亿元,同比增长44.14%。这一显著扩张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创新治疗机制——其通过阻断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通路,重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精准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为传统治疗手段有限的癌症患者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疗新选择。正是基于这种突破性的治疗价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快速渗透,推动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相关上市企业:君实生物(688180)、恒瑞医药(600276)、信达生物(01801)、百济神州(688235)、康方生物(09926)、复宏汉霖(02696)
相关企业: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百济神州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市场规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现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蛋白来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攻击能力的药物。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中的调节机制,用于防止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正常细胞。常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有PD-1、PD-L1、CTLA-4和LAG-3等。肿瘤细胞常利用这些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这些检查点,使免疫系统能够持续攻击癌细胞。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成熟扩展三个阶段。2011年,科技部等部门将免疫抑制剂研发纳入国家高新技术领域,为行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2016年,“十三五”规划推动免疫治疗产业化。2018年,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O药)和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先后获批,同年国产药物特瑞普利单抗和信迪利单抗也获批,标志着国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正式进入市场。2019-2022年,国产PD-1抑制剂陆续获批多种高发瘤种,信迪利单抗成为唯一纳入国家医保的胃癌PD-1药物,国产双抗技术进入临床试验,新靶点药物研发加速。“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明确支持新靶点生物制剂研发,多省市推出创新药研发补贴及医保跨省结算政策。2024年医保目录新增8款国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覆盖更多适应症并降低患者负担。2025年7月,百时美施贵宝的欧狄沃联合逸沃方案获批,成为中国首个肺癌双免疫联合疗法。
三、行业产业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与中间体、药用辅料、生物原料、细胞培养试剂、诊断试剂原料等原材料,以及细胞培养与发酵系统、纯化与检测设备、制剂与储存设备、安全与控制设备等设备。产业链中游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发生产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放疗治疗,从而带动了放疗服务市场的扩大。此外,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肿瘤治疗的认知也更加深入,使得更多患者愿意选择放疗这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对放疗服务的需求。2024年,中国肿瘤医院放疗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775.3亿元,同比增长13.6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而放疗可释放肿瘤抗原增强免疫应答,两者联合使用已成为临床标准方案。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四、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2024年,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27.34亿元,同比增长44.14%。这一显著扩张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创新治疗机制——其通过阻断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通路,重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精准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为传统治疗手段有限的癌症患者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疗新选择。正是基于这种突破性的治疗价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快速渗透,推动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呈现“头部集中、技术分化、国际竞争”的竞争格局。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构成第一梯队,合计占据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恒瑞医药凭借卡瑞利珠单抗(PD-1)覆盖9个适应症及阿得贝利单抗(PD-L1)形成双引擎;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以38亿元年销售额领跑,并实现欧美市场本土化生产。从技术路径来看,PD-1/PD-L1单药市场趋于成熟,双抗/多抗成为新增长点。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宫颈癌ORR达46.5%,依沃西双抗创50亿美元海外授权纪录,引领双抗技术浪潮。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首个国产PD-1抑制剂的研发企业,其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拓益®)已获批12项适应症,覆盖黑色素瘤、鼻咽癌、肺癌、肝癌等高发瘤种,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3年,特瑞普利单抗成为首款获美国FDA批准的国产PD-1,用于肾癌治疗;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6.71亿元,国际化布局覆盖40个国家。技术亮点包括:与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头颈部鳞癌的ORR达6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7.9个月;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巩固治疗中,2年OS率提升至89.1%,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6%。2025年,特瑞普利单抗进一步获批黑色素瘤一线治疗,成为国产首个一线免疫疗法。2025年上半年,君实生物营业收入为11.68亿元,同比增长48.64%;归母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增长36.01%。
康方生物科技(开曼)有限公司以双抗技术为核心,全球首个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开坦尼®)获批宫颈癌适应症,全人群ORR达33%,PD-L1阳性患者ORR提升至43.8%,中位OS达17.51个月。其PD-1/VEGF双抗依沃西(AK112)在头对头III期试验中击败帕博利珠单抗,中位PFS延长至11.14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9%,成为全球首个单药疗效优于K药的免疫药物。依沃西已获FDA批准,以50亿美元授权Summit公司,覆盖欧美日市场,并在NSCLC、胃癌等适应症中开展8项III期研究。卡度尼利联合化疗在胃癌一线治疗中ORR达68.2%,OS达17.41个月;在宫颈癌真实世界研究中,ORR达70.8%,CR率12.5%。公司Tetrabody四价双抗平台解决CMC难题,临床布局涵盖冷肿瘤、免疫耐药及早期癌症防控,2025年依沃西全球多中心III期研究加速推进,巩固双抗领域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康方生物总营收为14.12亿元,同比增长37.75%;毛利为11.21亿元,同比增长18.82%。
六、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技术不断创新,驱动精准治疗与联合疗法突破
随着双抗、ADC药物及细胞治疗技术的成熟,行业将加速从单药向联合疗法转型。例如,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在宫颈癌治疗中ORR达46.5%,依沃西双抗联合化疗在肺鳞癌中ORR达81.3%;百济神州PD-L1/TGF-β双抗进入III期临床,有望解决免疫耐药难题。AI辅助药物设计将缩短靶点发现周期至1年,成本降低70%,并优化临床试验设计。此外,PARP抑制剂与PD-1联用可提升患者生存率超40%,推动“方案竞争”替代“单药竞争”,形成精准治疗新范式。
2、市场扩展与适应症前移,加速国际化布局
国内市场方面,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推动药物可及性提升,2024年8款国产PD-1纳入医保,覆盖更多适应症并降低患者自付比例至20%。适应症将从晚期癌症向早期辅助/新辅助治疗扩展,如信迪利单抗在胃癌一线治疗中实现全人群OS 19.2个月,成为唯一医保覆盖全人群的PD-1药物。国际市场上,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以50亿美元授权海外,百济神州Tevimbra定价较同类低10%,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成本,2025年美国市场收入预计超1.5亿美元,标志着国产药物从“跟跑”向“并跑”跨越。
3、政策与监管协同发展,推动行业规范化
“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明确支持新靶点生物制剂研发,多省市推出创新药研发补贴及医保跨省结算政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DRG/DIP)将优化资源分配,而集采常态化使仿制药价格降幅达40%,但通过“以价换量”实现销量增长300%,本土化大幅提升。行业规范方面,生物标志物(如PD-L1、TMB)的精准筛选将提升治疗有效性,而长期安全性研究(如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管理)和AI生成药物临床评价指南的制定,将推动行业向智能化、规范化方向演进,形成“政策-技术-市场”协同驱动的完整生态。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主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企业或品牌竞争分析,2025-2031年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