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半导体IP行业发展历程、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本土企业积极发展,在中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空间将逐步释放[图]

内容概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以及芯片自主可控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内半导体IP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芯”贡献。2024年我国半导体IP市场规模增长至147.03亿元。其中,处理器IP占49.53%;接口IP占26.66%;物理IP占15.79%;数字IP占8.02%。预计2025年我国半导体IP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6.34亿元。其中,处理器IP约占49.34%;接口IP约占27.15%;物理IP约占15.53%;数字IP约占7.98%。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智能手机、物联网终端、新能源汽车等终端产品的持续放量,直接带动芯片设计需求攀升,进而为本土半导体IP提供商带来了稳定且庞大的市场空间。


上市企业:寒武纪[688256]、芯原股份[688521]


相关企业:上海赛昉科技有限公司、中茵微电子(南京)有限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芯耀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半导体IP行业发展历程、半导体IP市场规模、半导体IP市场竞争格局、半导体IP行业发展趋势


一、半导体IP行业定义及分类


半导体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通常也称作IP核(IP core),是指芯片设计中经过反复验证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包含特定核心元素的(指令集、功能描述、代码等)集成电路设计宏模块(逻辑或功能单元)。半导体IP按交付方式可以分为IP软核、IP固核、IP硬核;按产品类型可分为处理器IP、接口IP、其他物理IP及其他数字IP。

半导体IP行业分类


半导体IP产业崛起是21世纪半导体产业成熟度跃升、增量需求扩大、设计分工细化的结果。轻设计时代,设计公司通过购买成熟可靠的IP方案,就可以实现某个特定功能。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芯片设计的难度与成本,还以可复用的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生态圈,使得用户能专注自身优势价值的创新性,令低成本创新成为可能。

半导体IP的作用


二、半导体IP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半导体IP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半导体IP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2024年全球设计IP市场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有线接口类别和处理器类别的强劲表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增至84.81亿美元。其中,处理器IP市场规模占半导体IP市场的比重达49.10%,接口IP占比27.89%,物理IP占比14.73%,数字IP占比8.28%。

2017-2024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及市场结构


2、中国半导体IP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底座”,半导体IP(知识产权)构成了芯片设计的重要基石。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以及芯片自主可控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内半导体IP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芯”贡献。据统计,2024年我国半导体IP市场规模增长至147.03亿元。其中,处理器IP占49.53%;接口IP占26.66%;物理IP占15.79%;数字IP占8.02%。预计2025年我国半导体IP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6.34亿元。其中,处理器IP约占49.34%;接口IP约占27.15%;物理IP约占15.53%;数字IP约占7.98%。

2017-2025年中国半导体IP市场规模及细分行业集中度


从终端需求领域来看,受国内半导体制造业产品类型的影响,半导体IP需求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通信、模拟、计算机等领域。2024年消费电子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56.48亿元,通信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44.21亿元,模拟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11.66亿元,计算机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16.11亿元,功率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10.13亿元,多媒体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3.48亿元,智能卡及其他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4.96亿元。预计2025年消费电子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70.42亿元,通信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56.541亿元,模拟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14.03亿元,计算机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19.66亿元,功率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13.30亿元,多媒体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4.55亿元,智能卡及其他领域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为7.84亿元。

2019-2025年中国半导体IP细分终端市场需求规模统计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半导体IP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半导体IP行业发展历程


半导体IP处于半导体上游供应环节,由于性能高、设计复杂、功耗优、成本适中、技术密集度高、知识产权集中、商业价值昂贵,已经逐渐成为芯片设计的核心产业要素和竞争力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接触半导体技术,当时国内技术和产业基础薄弱,但仍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近年来,中国半导体IP产业在政策支持下逐步发展,已经从早期萌芽与技术引入阶段、初步发展与本土探索阶段正进入快速成长与产业扩张阶段。

中国半导体IP行业发展历程


半导体IP行业竞争格局


1全球半导体IP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半导体IP市场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全球半导体IP市场主要企业有ARM (Softbank)、Synopsys、Cadence、Alphawave、Rambus、lmagination Technologies、eMemory Technology、verisilicon、ceva、SST等。其中,ARM的主要目标市场是移动计算,而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的IP公司(Synopsys、Cadence、Alphawave)则专注于高性能计算(HPC)应用。HPC领域的IP主要基于PCIe和CXL等互连协议、以太网和SerDes(串行器/解串器)、芯片到芯片(UCIe)互连,以及包括高带宽内存(HBM)的DDR内存控制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厂商还提供先进工艺节点的解决方案,以满足AI超大规模开发者的特殊需求。Synopsys覆盖了主流市场,获得了更大的营收。


2024年全球设计IP市场Top 10厂商合计营收70.89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81.76%提升至83.49%。其中,ARM、Synopsys两家企业合计占据65.96%的市场份额,前四大供应商(ARM、Synopsys、Cadence、Alphawave)合并占据75%的市场份额,而2023年为72.03%。

2023-2024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Top 10厂商营收及竞争格局(单位:亿美元、%)


2中国半导体IP市场竞争格局


半导体IP作为集成电路设计的重点要素,正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ARM、Synopsys、Cadence等国际巨头在高端核心IP领域主导地位显著。本土企业积极发展,在RISC-V和AIIP等新兴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如平头哥的RISC-V处理器IP、寒武纪的AINPUIP等。

中国半导体IP市场竞争梯队


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我国半导体IP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半导体IP产业正从技术跟随向局部创新跨越,为实现自主可控和全球竞争力提升积蓄力量。目前,我国半导体IP本土企业有芯耀辉、中茵微、赛昉科技、芯原、寒武纪、芯来科技、纳能微、锐成芯微等。虽然国内企业在高端处理器IP、先进制程IP的性能优化和兼容性上仍有明显差距,多数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场景,在高端芯片设计中的渗透率较低。随着国内对芯片自主可控需求的持续升级,下游芯片设计企业对本土IP的采购意愿不断增强,中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空间将逐步释放,为本土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市场突破创造条件。

中国半导体IP本土企业介绍


半导体IP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智能手机、物联网终端、新能源汽车等终端产品的持续放量,直接带动芯片设计需求攀升,进而为本土半导体IP提供商带来了稳定且庞大的市场空间。

半导体IP行业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半导体IP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15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半导体IP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半导体IP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半导体IP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5-2031年半导体IP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半导体IP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