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发展政策、发展现状、企业布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水性生物智能突破,环保胶黏剂行业迈向千亿规模[图]

内容概要:环保胶黏剂以天然、可再生或低毒原料制成,具备低VOC、无甲醛、可降解等特性,涵盖天然与合成、多行业专用及多种固化方式等类型。政策层面,我国出台系列政策组合拳,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构建环保监管体系,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市场供需上,胶黏剂作为关键基础材料,需求随经济发展与制造业升级扩大,“十四五”期间产量、销售额将稳健增长,2024年产量约855万吨,消费量约756.2万吨。进出口方面,呈现“进口收缩、出口扩张”态势,2025年1-6月出口量同比增长18.46%,反映国内企业技术提升与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行业现状是正加速高性能、低碳化、智能化升级,水基型胶粘剂发展迅猛。细分市场中,热熔胶应用广泛,2024年销售量突破180万吨。竞争格局分层明显,本土龙头加速突破,未来将加速整合。行业发展趋势为技术、市场、产业端协同升级,迈向全链条绿色化、全球化发展。


上市企业:万华化学(600309.SH)、康达新材(002669.SZ)、康欣新材(600076.SH)、高盟新材(300200.SZ)、回天新材(300041.SZ)、硅宝科技(300019.SZ)、兔宝宝(002043.SZ)、天洋新材(603330.SH)、方大新材(838163.BJ)、永冠新材(603681.SH)、东方材料(603110.SH)


相关企业:汉高股份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富乐(中国)粘合剂有限公司、信越有机硅(南通)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江苏德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江泰阿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江苏诚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度量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环保胶黏剂‌、环保胶黏剂行业政策、环保胶黏剂行业产业链、环保胶黏剂‌发展现状、环保胶黏剂‌行业竞争格局、环保胶黏剂‌发展趋势


一、环保胶黏剂行业相关概述


环保胶黏剂是指采用天然、可再生或低毒原料制成,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小的胶黏剂,具有低VOC、无甲醛、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其分类主要包括:按原料分为天然胶黏剂(如淀粉胶、大豆胶)和合成环保胶黏剂(如水性胶、UV固化胶);按应用分为包装、家具、电子等行业专用胶;按固化方式分为物理固化、化学固化和光固化等。随着环保法规趋严和市场需求增长,环保胶黏剂正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环保胶黏剂分类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政策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以系统性布局推动环保胶黏剂行业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方向加速转型。在顶层设计层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量化目标,要求到2025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使用比例分别削减20%、10%,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下降20%,从源头倒逼产业升级;同时,配套出台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建筑装饰装修涂料与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等专项规范,构建起覆盖生产、应用、排放全流程的环保监管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相关政策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产业链上游以有机硅、合成树脂、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等基础化工原料制造商为核心,其供应稳定性与质量直接影响胶黏剂性能与成本,近年来生物基原料(如淀粉、大豆蛋白)的崛起为环保型产品提供了替代选择;中游为胶黏剂生产环节,涵盖原料配比、混合反应、固化成型等工艺流程,企业通过自动化升级(如机器人涂胶系统)和环保技术(如RTO焚烧炉)提升生产效率与合规性;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建筑、包装、汽车、电子等行业需求占比超80%,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对高性能环保胶黏剂的需求爆发式增长,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产业链图谱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四、中国胶黏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胶黏剂(又称胶粘剂)作为现代工业的关键基础材料,通过吸附作用、化学键合、机械互锁、扩散渗透等多种作用机理实现材料粘接,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产值和产品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直接带动了胶黏剂市场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胶黏剂行业将保持产量年均4.2%、销售额年均4.3%的稳健增长。“十四五”时期末,行业将着力改善“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结构性问题,推动高附加值产品产值占比提升至40%以上。基于此,2024年我国胶黏剂产量约855万吨,消费量约756.2万吨。

2020-2024年中国胶黏剂产量及消费量(单位:万吨)


从行业进出口看,2020-2024年我国胶黏剂行业呈现明显的“进口收缩、出口扩张”态势。2024年,胶黏剂进口量小幅回升至18.21万吨(同比增长7.43%),但仍低于2020年水平;而出口量则大幅增长至117.01万吨(同比激增23.93%),创历史新高。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强化。1-6月,胶粘剂进口量为8.25万吨,同比下降8.23%;出口量为63.78万吨,同比增长18.46%。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国产替代加速,也表明中国胶黏剂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2020-2025年上半年中国胶黏剂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双重影响,我国胶黏剂行业虽保持产量增长,但销售额持续承压下行。数据显示,2023年行业销售额为1140.9亿元,同比下降0.91%;2024年进一步下滑至1097亿元,降幅扩大至3.85%。当前行业发展面临市场需求萎缩、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动能不足等突出挑战。然而,这也促使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2020-2024年中国胶黏剂行业销售额(单位:亿元)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正沿着高性能突破、低碳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路径加速迈进,技术创新聚焦生物基材料合成、水性化技术迭代及可降解体系构建三大前沿领域。其中,水基型胶粘剂凭借水作溶剂带来的无毒、阻燃、零污染等特性,已成为环保胶粘剂市场的中流砥柱。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与VOCs治理政策持续加码的双重驱动下,行业绿色转型进程显著提速。2023年中国水基型胶粘剂市场规模480亿元,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650亿元,2023-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16.3%,随着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与低碳技术持续突破,其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0-2025年中国水基型胶粘剂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热熔胶作为环保胶黏剂的重要品类,凭借其固化速度快、粘接强度高、环保无溶剂和使用便捷等显著优势,在包装印刷、纺织制鞋、家具制造、汽车内饰、电子封装、建筑施工等众多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持续加码、“双碳”战略深入实施以及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加速推进,中国热熔胶行业持续扩张。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热熔胶行业总销售量突破180万吨大关,达到180.10万吨,同比增长11.45%;市场销售额同步增长至319.81亿元,增幅5.06%,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2020-2024年中国热熔胶粘剂市场销量及销售额(单位:万吨,亿元)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呈现鲜明的分层与动态博弈特征:国际化工巨头(如汉高、3M)凭借技术专利壁垒和全球化供应链,牢牢占据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通过高溢价策略维持40%以上毛利率;本土龙头企业(如回天新材、硅宝科技)依托政策扶持与成本优势,在新能源、光伏等中端市场实现50%-60%国产化替代,并加速布局生物基材料与智能化产线以突破技术瓶颈;而中小型企业则深陷低端建筑、包装胶领域的价格红海,通过可降解材料等细分赛道差异化求生,但面临环保政策倒逼的产能出清压力。未来,随着碳中和目标深化与VOCs排放标准趋严,行业将加速向技术驱动型整合,本土龙头有望通过并购扩张与出海战略,在高端市场形成对国际巨头的实质性挑战。

2024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企业竞争梯队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呈现鲜明的分层与动态博弈特征:国际化工巨头(如汉高、3M)凭借技术专利壁垒和全球化供应链,牢牢占据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通过高溢价策略维持40%以上毛利率;本土龙头企业(如回天新材、硅宝科技)依托政策扶持与成本优势,在新能源、光伏等中端市场实现50%-60%国产化替代,并加速布局生物基材料与智能化产线以突破技术瓶颈;而中小型企业则深陷低端建筑、包装胶领域的价格红海,通过可降解材料等细分赛道差异化求生,但面临环保政策倒逼的产能出清压力。未来,随着碳中和目标深化与VOCs排放标准趋严,行业将加速向技术驱动型整合,本土龙头有望通过并购扩张与出海战略,在高端市场形成对国际巨头的实质性挑战。2024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企业竞争梯队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高性能方向转型,本土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纷纷布局新兴市场。回天新材重点发展新能源车用胶黏剂,计划2025年扩建5万吨产能;硅宝科技光伏密封胶市占率超25%,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万华化学推进低碳工艺的CO₂聚醚项目;永冠新材投建30万吨可降解胶项目应对欧盟禁塑令;广东枧洋建设16.8万吨高性能胶黏剂产线。国际巨头汉高在华布局生物基结构胶生产。整体来看,行业正形成“本土企业突破中高端+外资主导尖端技术”的竞争格局,生物基、可降解产品成为未来发展重点,但高端市场国产替代仍面临技术瓶颈和成本挑战。

中国主要企业环保胶黏剂布局与规划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正步入技术驱动、需求升级与全球化布局的加速发展期,未来将呈现三大核心趋势:技术端聚焦水性化、生物基化与智能化突破,推动产品性能提升与成本优化,满足新能源汽车、5G电子等高端领域对高性能、可降解材料的需求;市场端向绿色化、高端化深度转型,政策倒逼溶剂型产品替代,建筑、包装、汽车等领域需求占比持续攀升,同时航空航天、医疗等新兴场景催生自修复、形状记忆等特种胶黏剂增长;产业端集中度显著提升,头部企业通过纵向整合原料供应链、横向拓展高附加值领域构建壁垒,并依托“双碳”目标与CBAM机制加速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布局,形成“研发-生产-应用”全链条绿色化、全球化协同发展格局。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与多元化发展


未来五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将聚焦水性化、生物基化和智能化三大技术方向。水性胶黏剂领域,纳米纤维素增强技术将显著提升其粘接强度与耐候性,预计2030年水性胶市场份额将突破50%,成为主导产品;生物基胶黏剂方面,淀粉基、PLA基材料在包装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将加速,2028年生物基聚氨酯固化时间缩短30%,成本降低15%,推动其商业化进程;智能化生产方面,头部企业智能工厂单位能耗下降20%-23%,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同时,碳足迹追踪技术覆盖80%以上企业,实现生产全流程绿色化。此外,光固化丙烯酸酯胶黏剂在电子组装领域的固化效率将提升40%,满足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


2市场需求向高端化与绿色化深度转型


下游应用领域的升级将推动环保胶黏剂需求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新能源汽车领域,轻量化趋势带动结构胶单车用量从2020年的2.5公斤增至2025年的4.2公斤,2030年高性能水性热熔胶需求量预计达35万吨,占电池包粘接市场的60%以上;绿色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提升带动结构胶需求激增,2025年市场规模达28亿美元,2030年精装修房交付量突破1亿套,每套使用环保胶黏剂2公斤,推动建筑领域需求占比提升至45%;包装领域,循环经济政策驱动下,2025年快递业热熔胶消耗量达45万吨,其中环保型产品占比从12%提升至25%,可降解胶黏剂市场规模2030年突破120亿元。此外,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对自修复材料、形状记忆胶黏剂的需求年增超30%,成为新的增长极。


3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与全球化布局


政策层面,“双碳”目标下,中国对生物基材料企业给予15%所得税减免,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覆盖胶黏剂产品,倒逼企业加速绿色转型。预计2030年环保胶黏剂行业CR10(前十企业市占率)将超65%,龙头企业通过纵向整合上游生物基原料产能(如科思创2亿欧元投资生物基MDI生产线)、横向拓展航空航天及半导体封装胶等高端领域,构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资本层面,巴斯夫收购生物基企业Amyris、陶氏化学与中科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案例凸显技术整合趋势。同时,东南亚制造业转移催生新建生产线环保胶黏剂采购需求。预计2030年海外产能占比达25%,形成“国内研发+海外生产”的全球化布局。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79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25-2031年环保胶黏剂投资建议,2025-2031年中国环保胶黏剂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2025-2031年对中国环保胶黏剂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