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特厚板凭借其高强度、优异的可塑性及耐候性,在船舶制造、能源装备、桥梁工程等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尽管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及国内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中国特厚板产量为1118.03万吨,同比下降1.81%,但整体保持了波动中稳步增长的态势。这一短期回调主要源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迟滞导致基建投资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抑制海外订单释放,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加速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迈进,传统特厚板需求增速阶段性换挡。值得注意的是,行业高端化趋势已初现端倪,核电用15CrMoR、临氢铬钼钢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逆势增长,为特厚板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特厚板市场呈现"窄幅震荡、重心下移"的典型周期性调整特征。2025年6月,中国特厚板均价为4364元/吨,环比增长0.95%,同比下降8.18%。尽管价格波动区间较2024年显著收窄,但市场运行逻辑已发生深刻转变:一季度在基建项目集中释放及出口订单支撑下,价格维持相对稳定;然而进入二季度后,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导致需求增长放缓,叠加5月传统施工淡季来临与政策刺激空窗期叠加,市场供需关系逐步宽松,价格呈现阶梯式回落态势。
相关上市企业:宝钢股份(600019)、沙钢股份(002075)、鞍钢股份(000898)、华菱钢铁(000932)、包钢股份(600010)
相关企业:宝武资源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特厚板、特厚板市场规模、特厚板行业现状、特厚板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特厚板是厚度≥60毫米的钢板,属于中厚板类别,按照中国2003年标准分为中板(3-20mm)、厚板(20-60mm)和特厚板三类。其生产需采用厚度超400毫米的大钢锭经初轧开坯及多道次轧制工艺,通过高温、低速、大压下轧制结合调质热处理来消除中心疏松缺陷,保证截面性能均匀性。该产品最大设计厚度可达400毫米,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船舶建造及核电设备等领域。桥梁结构需其具备抗冲击与耐腐蚀性,船舶壳体要求综合力学性能,锅炉及压力容器则需适应高压高温环境。部分应用场景如自升式钻井平台齿条板、反应堆耐压壳体等,还需满足抗层状撕裂和低温冲击功要求。特厚板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桥梁用钢板、造船钢板、锅炉钢板、压力容器用钢板、汽车大梁钢等。
二、行业产业链
特厚板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其中原材料包括铁矿石、煤炭、废钢、电力等,生产设备包括高炉、电炉、转炉、轧机、连铸机等。产业链中游为特厚板的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建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电力、机械制造、造船、桥梁、锅炉、压力容器等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行业。
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业呈现“完工量与新接订单双降,手持订单激增”的态势。2025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241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56%;新接订单量44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4%;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234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2%。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引发的关税壁垒升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新船需求萎缩,带动完工量与新接订单回落。而手持订单量的大幅增长意味着未来造船行业对特厚板的需求将持续释放。特厚板作为造船业的关键原材料,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手持订单的逐步交付而稳步增加。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特厚板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三、行业现状
特厚板凭借其高强度、优异的可塑性及耐候性,在船舶制造、能源装备、桥梁工程等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尽管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及国内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中国特厚板产量为1118.03万吨,同比下降1.81%,但整体保持了波动中稳步增长的态势。这一短期回调主要源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迟滞导致基建投资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抑制海外订单释放,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加速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迈进,传统特厚板需求增速阶段性换挡。值得注意的是,行业高端化趋势已初现端倪,核电用15CrMoR、临氢铬钼钢等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逆势增长,为特厚板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特厚板市场呈现"窄幅震荡、重心下移"的典型周期性调整特征。2025年6月,中国特厚板均价为4364元/吨,环比增长0.95%,同比下降8.18%。尽管价格波动区间较2024年显著收窄,但市场运行逻辑已发生深刻转变:一季度在基建项目集中释放及出口订单支撑下,价格维持相对稳定;然而进入二季度后,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导致需求增长放缓,叠加5月传统施工淡季来临与政策刺激空窗期叠加,市场供需关系逐步宽松,价格呈现阶梯式回落态势。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特厚板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企业竞争格局。中国特厚板行业的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宝钢股份、沙钢股份、鞍钢股份、包钢股份、华菱钢铁等。其中,宝钢股份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广泛的市场覆盖,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鞍钢股份则以其高质量的特厚板产品在压力容器用钢、桥梁用钢等关键领域表现出色。华菱钢铁的特厚板产品以高强度、高耐磨性为显著特点,深受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的青睐。
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50多亿元,围绕优化工艺、调整产品结构、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增强竞争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实现了工艺现代化、装备大型化、操作自动化、管理精益化。公司以冷、热轧超薄板、宽厚板、大小口径齐全的无缝钢管、精品线材等特色产品作为发展重点,目前已形成具有国内外先进装备水平的板、管、线系列产品生产线。华菱湘钢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宽厚板制造基地,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公司(简称VAMA)是中国本土化生产铝硅镀层热成形钢Usibor®和Ductibor®等高端产品的先进钢铁生产商。2024年,华菱钢铁的钢铁生产量为2515万吨,同比下降3.06%;钢铁销售量为2530万吨,同比下降4.63%;钢铁库存量为77万吨,同比增长33.63%。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白云鄂博铁和稀土共生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包钢股份独有的“稀土钢”特色,产品拥有良好的延展性、耐磨性、耐腐蚀性、耐低温性、韧性及抗拉拔性,广受下游用户的认可和好评,产品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板材方面,拥有CSP、宽厚板、国际先进水平的2250毫米热连轧及配套冷轧连退、镀锌生产线等,产能970万吨,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2024年,包钢股份板材生产量为941.44万吨,同比增长4.00%;板材销售量为951.07万吨,同比增长4.25%;板材库存量为42.60万吨,同比下降18.28%。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新型轧制等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得到发展
特厚板行业未来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随着大型工程项目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特厚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强度、高韧性、高耐蚀性的新型特厚板产品。例如,新型的轧制技术、热处理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被广泛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特厚板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型。通过CAD/CAM/CAE等数字化工具,企业能够更精确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工艺优化,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环保政策持续发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主流
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已成为特厚板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企业将加大环保投入,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例如,采用低碳制造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开发绿色环保的特厚板产品。此外,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特厚板行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推动供给升级。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企业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随着产业升级的发展,行业市场需求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深入推进,特厚板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市场需求主要受到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新能源领域发展的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厚板因其卓越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特厚板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重型机械、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领域。此外,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如风力发电塔架等,也将为特厚板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特厚板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特厚板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特厚板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特厚板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特厚板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特厚板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