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已达2196.7亿元,2024年,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37.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2600亿元。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交通信息化市场将持续增长。5G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将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如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应用。物联网将实现交通系统中万物互联,使交通设备之间的协同更加高效。人工智能技术将在交通流量预测、智能调度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将促使交通信息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相关上市企业:易华录(300212)、智慧交通(873506)、*ST银江(300020)、莱斯信息(688631)、川大智胜(002253)、皖通科技(002331)、千方科技(002373)、宝信软件(600845)、中远海运(002401)、通行宝(301339)
相关企业: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产业链、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一、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定义及分类
交通运输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以提高运输效率、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的过程。其核心是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化手段,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系统协同。
二、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产业链分析
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产业链涵盖上游的硬件设备供应商与软件技术提供商、中游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下游的运营企业、管理部门和终端用户。上游的硬件设备供应商提供通信、传感器、计算机等设备,软件与技术提供商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GIS技术等。中游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交通管理系统集成商、运输企业信息化服务商和智能交通应用开发商,他们整合资源构建各类信息化平台与应用。下游覆盖交通监管、公共出行、货运物流等场景,实现拥堵治理、智能调度、车路协同等应用落地。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作,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升级,持续释放交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乘数效应。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三、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历经三十余年跨越式发展,从基础电子化到全域智能生态,已成为驱动交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萌芽筑基期(1990s-2000s),以ETC、铁路12306售票、民航离港系统等单点突破为起点,完成交通设施数字化与数据采集网络搭建,虽存在系统割裂、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但为后续发展奠定硬件与业务根基;融合突破期(2010s-2015年),云计算、物联网与车联网技术推动区域ETC联网、城市数据大脑、网约车平台等协同应用落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出行服务重构,打破数据孤岛但区域发展仍存失衡;智能爆发期(2016年至今),5G、AI、数字孪生与区块链技术催生车路协同、智慧港口、MaaS出行服务等创新场景,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智能化升级,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加速,中国标准与技术加速出海。当前,行业正迈向“超智能生态”新阶段,以技术融合驱动交通治理模式变革,为全球提供“数字+绿色+普惠”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四、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产业链上游分析
近年来,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随着工业自动化、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传感器的需求不断攀升。从数据上来看,2024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3732.7亿元。传感器对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有着深远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道路中的压力、应变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分别保障设施安全、助力环境应对。运输工具智能化上,汽车、船舶、飞机中的各类传感器推动其智能化发展,是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关键。在交通运营管理领域,传感器为公交、物流等企业提供运营决策依据,还能强化安全监管,如监测客流、货物状态和危险化学品运输情况等,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
我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出增长的态势。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从传统PC端到移动端,再到新兴的物联网设备、服务器等领域,操作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我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已达1173.9亿元,2024年,我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达1257.3亿元。国产操作系统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驱动下,技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体系逐步完善。操作系统行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信息化产生深远影响。交通领域操作系统通过广连接、平台化、开放化特性,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部门协同,支撑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例如,腾讯、阿里、华为等企业发布的交通OS,促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提升交通管理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同时,操作系统支持实时数据处理与智能调度,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事故风险,为交通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五、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已达2196.7亿元,2024年,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37.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2600亿元。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交通信息化市场将持续增长。5G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将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如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应用。物联网将实现交通系统中万物互联,使交通设备之间的协同更加高效。人工智能技术将在交通流量预测、智能调度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将促使交通信息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六、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已形成“梯度竞争、技术分化、场景深耕”的立体化格局。头部企业以数据生态+技术纵深构建护城河:易华录、银江股份依托数据资产化能力与AI算法优势,主导城市级交通大脑、车路协同等高价值场景,通过全国性布局抢占“数据要素×交通”战略高地;莱斯信息凭借空管领域绝对技术壁垒,向城市交通指挥系统横向延伸,形成“空地一体”的跨域协同竞争力。区域型企业则通过本地化深耕+垂直场景突破形成差异化卡位,南京智慧交通、皖通科技聚焦长三角、安徽等区域,在中小城市交通治理、高速公路信息化等细分领域打造标杆案例,以“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模式绑定政府需求。此外,以川大智胜为代表的专精型企业,通过三维成像、空管雷达等硬核技术切入交通安防、港口物流等高门槛赛道,以技术垂直度对抗规模竞争。整体来看,行业呈现“全国性巨头抢占数据与算法制高点、区域龙头深耕本地化服务、技术先锋突破垂直场景”的三级竞争态势,未来随着MaaS、数字孪生等跨域融合深化,技术整合能力与场景落地效率将成为企业突围关键。
易华录以数据湖为核心布局交通运输信息化业务。通过数据湖存储海量交通数据,涵盖道路监控、车辆轨迹和流量等数据。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借助数据优势进行交通信号优化、拥堵治理等决策支持。并且积极探索车路协同,构建基础平台促进车辆与道路设施的信息交互,在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凭借独特的数据资源与技术探索占据一席之地。2024年,易华录营业收入为4.65亿元,同比减少39.22%。2025年1-3月,易华录营业收入为2.04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5.15%。
皖通科技作为安徽省属国企控股企业,以“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港口物流数字化”为双核,深耕长三角区域中小城市交通治理需求。在高速公路领域,通过ETC+车牌识别双模支付、AI事件检测等技术,实现自由流收费与智能养护;在城市交通中,针对非机动车占比高、路网密度低等特征,开发轻量化信号优化、违停抓拍系统,降低政府投入成本;在港口赛道,以无人集卡、自动堆场等解决方案提升物流效率。凭借本地化服务、标准化产品与国企资源协同,皖通科技在安徽及周边省份形成区域垄断优势,以“高性价比+场景适配”策略,筑牢中小城市交通数字化护城河。2023年,皖通科技营业收入为10.13亿元,同比增长3.05%。2024年1-9月,皖通科技营业收入为4.89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3.38%。
七、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综合一体化发展
综合一体化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的重要趋势。在多式联运信息化集成方面,其意义重大。当前,随着全球化和国内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货物运输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构建迫在眉睫,它能整合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的物流信息。例如,一个从内陆城市运往国外的货物订单,平台可全程追踪货物在不同运输段的状态,从公路运输到铁路枢纽转运,再到港口装船出海。这不仅能提高物流效率,还能降低成本。区域交通一体化也在不断推进,以城市群发展为例,像京津冀、长三角等地,构建统一的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城市内部和城市间交通资源。如实现公交卡跨城使用、地铁与周边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方便居民出行,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交流和协同发展。
2、技术融合创新
技术融合创新为交通运输信息化注入强大动力。物联网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正在全面展开。物联网传感器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在道路上设置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路面状况、车流量等信息。对于车辆而言,V2V和V2I技术使车辆能与周围车辆和基础设施进行通信。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这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交通调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更是改变了交通决策模式。交通系统每天产生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比如,预测城市交通拥堵时段和地点,为交通部门优化信号控制提供依据。还能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路况规划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运营效率,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3、安全与应急管理信息化提升
安全与应急管理信息化提升是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网络安全强化方面,随着交通运输系统对信息技术依赖程度的加深,网络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交通信息系统存储着大量敏感信息,如车辆行驶数据、旅客个人信息等。为确保这些信息安全,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至关重要,如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防火墙技术可以阻止外部非法入侵,入侵检测技术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网络攻击。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够有效保障交通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应急管理信息化升级方面,应急管理平台整合多种信息源是关键。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