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著作权归智研咨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或输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若征得智研咨询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智研咨询”,且分析观点以智研咨询官方发布的内容为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删减、增添、拼接、演绎、歪曲等。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的争议,智研咨询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并保留向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权利。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3-2029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调查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储能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储能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储能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储能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从2022年全国储能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国内外基本情况、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储能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国储能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2年度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储能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储能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储能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从广义上讲,储能即能量存储,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通常说的储能是指针对电能的存储,储能是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尚小,这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是技术验证阶段(2000~2010年),主要是开展基础研发和技术验证示范;二是示范应用阶段(2011~2015年),通过示范项目开展,储能技术性能快速提升、应用模式不断清晰,应用价值被广认可;三是商业化初期(2016~2020年),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机制逐渐理顺、多领域融合渗透,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商业模式逐渐建立;四是产业规模化发展阶段(2021~2025年),储能项目广泛应用、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
2016年3月,“发展储能与分布式能源”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百大工程项目,储能首次进入国家发展规划。政策进入密集发布期,全国性政策指引储能行业健康发展。2022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2021年全球已投运电力系统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09.4GW,抽水蓄能占比最高,为86.2%,较2020年下降4个百分点。抽水蓄能是当前最为成熟的电力储能技术,自上世纪以来商业化开发接近尾声,同时受区位因素局限,增长较慢。电化学储能作为飞速发展的储能技术,是具备高度灵活性的调节资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份额快速提升,其中锂电池储能占比上升至11.1%。
随着“双碳”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装机比例进一步提高,然而它带来波动性、间歇性及转动惯量给电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搭配储能以减轻对电力体系的冲击、维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近年来三年来中国储能产业加速增长,2014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约22.21GW,2022年我国储能累计装机约59.4GW。
随着电化学储能占比的提升,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2017至2022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从3.5GWh增长到13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6%;2022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增速171%,略低于2021年的196%,表明我国储能行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
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目前锂电池储能技术仍是主流,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铅酸电池储能位居其后,而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新技术也逐步进入示范项目阶段。
我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市场较为分散,总体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主要来源于四类企业:储能电池生产商、逆变器企业、电力类企业、专业系统集成商。
储能电池格局较为集中,宁德出货量全球第一,比亚迪亿纬派能分居二三位。储能电池考验电池厂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安全性能、循环寿命等一系列指标,其中宁德时代优势明显。2022 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出货量全球市占率进一步上升,达到 43.4%,连续 2 年排名全球第一。